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正复句的内部语序随偏句与正句在复句内所处位置的不同 ,分为前偏后正和前正后偏两种 ,在这两种语序的基础上 ,随偏句、正句与言语链中偏正复句的上句关联情况的不同 ,偏正复句可以与上句形成 3类 6种不同联系形式 ,并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谈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怀宇 《阴山学刊》2003,16(2):56-58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一种修饰性的从句 ,其主要功能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后置定语。然而 ,它有时又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翻译定语从句时 ,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发现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 ,译成汉语的相应结构作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 ,或译成汉语的偏正复句的一个分句或状语 ,或译成汉语的一个独立单句、并列复句的分句等  相似文献   

3.
张建 《兰州学刊》2011,(4):101-105
文章基于对中国境内有复句记录的116种不同语序类型的语言统计后发现,这些语言偏正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首先要满足"居端依赖"这一条件,然后才体现为"联系项居中"倾向,这种原则和这种语言的名词附置词的位置存在蕴涵共性,并尝试从跨语言的历史句法学的角度对这种蕴涵共性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言语现象:处于上下语句位置上的两个句子S上和S下(包括复句中的上下分句)含有相同的义丛,即指称同一对象、言语意义相同的词或短语。例如:  相似文献   

5.
对取舍复句的逻辑认识是有争议的,至今尚无定论。我们在本文中提出自己于学习中得出的看法。 一 取舍复句是“选择已定”的选择关系联合复句,表示一种取舍关系即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后选定其中一件而舍弃另一件。取舍复句从比较中选择,有  相似文献   

6.
紧缩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结构类型 ,紧缩结构可以单独成句成为紧缩句 ,也可以充当单句的句子成分 ,还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紧缩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 ,一般是由前件和后件构成 ,二者的结合可以表达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各种逻辑语义关系。语用方面 ,我们对紧缩结构成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话题、话语重点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情态等进行了考察 ,认为紧缩结构有它表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宁可”类复句是汉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复句,但学界对其归属等问题一直以来未取得一致性意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较为全面的整理,可以看出“宁可”类复句在《马氏文通》等汉语论著中就受到关注,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各种专著论文对其描写较为全面,但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视角,都有深入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对紧缩句可按一般句子去分析,而不必先论来历.(1)刚装上车又卸了下来.(张静主编《现代汉语》)(2)一问三不知.(3)你去我也去.这类以往叫作紧缩句的句子去掉句调,剩下的短语有个共同特征:多核心(核心谓词不止一个).居此,可叫“多心”短语,但是听着不雅,不如叫作多元短语.这类句子就命名为多元句.多元句中间没标点没停顿,无分句标志,里面不存在分句,显然属于单句.确立多元短语,多元句还会为解释相关现象提供方便.(4)你去我也去,咱俩都去.(5)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6)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人,你能问出个啥?例(4)、例(5)两个复句的第一分句都是多元分句.例(6)“人”的定语由多元短语充当.以往把紧缩句划归复句,管它叫紧缩复句.这中间存在一系列问题:(一)为了把紧缩句归入复句而特设紧缩复句,又为设立紧缩复句而不借修改复句的判定标准.不再把分句间的语音停顿(分句调)视为必备条件.这里采取的是让复句迁就紧缩句的方式,这种方式违背了归类原则.(二)紧缩复句的分析,不具备可操作性.分析复句,一般都要划分分句,标示分句的关系;而分析所谓紧缩复句却“光说不作”(参见(七)),说里头怎样怎样,可从未见到有谁正儿八经地象分析一般复句那样演示过,因为划出分句这一步就做不到——紧缩句整个儿就是一句!(三)紧缩复句  相似文献   

9.
面向信息处理的“一标三句式”复句层次关系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对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复句信息工程意义重大。为解决关系标记显现不充足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所带来的困扰,需要充分挖掘可供计算机理解的复句关联的形式化句法语义知识。研究探讨分句主语指称一致性和谓语语义相关性对分句语义关联的影响,并深入分析4种联结模式的"一标三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可总结提取了9条层次关系判定规则,以此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复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自从《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已有不少语言学家对复句进行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对赵恩芳、唐雪凝的新作《现代汉语复句研究》,读后感到有如下几点很值得称道:一、材料丰富,论证有力汉语语法研...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打算就以下两个问题对“暂拟体系”的复句部分提些修改建议:一、复句的定义应如何下;二、复句应分哪些类。一、复句的定义应如何下?代表“暂拟体系”的主要著作是这样给复句下定义的:  相似文献   

12.
言语过程与聋哑儿童自然语言获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过程是由编码、发话、传递、接受、解码等五个环节构成的,缺少任何一环,言语过程不复存在。从言语过程的整体立场出发,可以发现聋哑儿童语言获得的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终极目标是能够运用语言将交际意图编码并能从特定的语言形式中理解出交际意图;在聋哑儿童听力语言获得中要强化语言环境的重要作用;言语过程中的“反馈”是一种调节机制,聋哑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系统是言语过程存在的基础,建立语言结构系统是聋哑儿童语言获得的重要目标,发音的学习只有和系统的建立相关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单句、复句的定义和划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单句和复句的定义 多数语法著作都认为汉语的句子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类。但单句和复句各有什么特征,即单句和复句的定义是什么,在许多语法著作中却是众说纷纭的。 1.关于单句的定义 什么是一个单句?许多语法著作都没有定义,或者没有正式的定义。 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说:“能够最简单的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位就是一个句子。这种句子叫作单句。”  相似文献   

14.
选言句,亦即语法学中的选择关系复句或逻辑学中的选言判断(析取命题),在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对话系统中,它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言语形式。本文拟以逻辑学的既定知识为基础,吸收现代语言科学的一些成果,从动态观念出发,对于对话系统中选言句扩展的推理模式进行初步的概括,以作引玉之砖。 根据不相容和相容两类选言句的逻辑性质,至多能够建立两类选言句扩展的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奥斯汀(J.L.Austin)开创的言语行为学说(theory of speech-act)在英美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社会交际行为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颇有影响。他把言语行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从研究日常语言功能出发,把日常语言分析同功能主义和现象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他提出了"说做相统一"的言语行为学说,划分了日常三种言语行为,区分了日常五种言语表达方式,考察了言语行为的相互关系和语旨行为(illocutionary act)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言语的功能和实际的使用及效果,有助于人们深入分析日常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是A就是B”的又一种并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A就是B”形式的复句或紧缩复句,公认的看法:有的是选择句,有的是并列句。在公认的选择句中,仍有一类其实并非选择句,而为又一种并列句。这种并列句的语义特征,与其它的选择句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问是以与辞格、复句、篇章结构相融合为其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的。问是在与辞格相融合中求得了横向发展,在与复句相融合中完善了自身,在与篇章结构相融合中体现了自己的实践功能。这是一种开放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一五十年代后期汉语单复句划界问题的讨论虽未能取得最后一致的看法,然暴露了涉及这一问题存在的重大分歧。就今天来看,当时的讨论者有两点共识:其一,单句复句的对立是肯定的,一个句子“非单即复”。单复句划界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其二,单句复句划界依靠多种标准不易得出相同的结论。那以后,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文章从未间断过。邢福义先生认为“单句和复句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明确的界限”,建议用“吃透两头,  相似文献   

19.
确定有主句的子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主语角度,一是谓语角度。从主语角度看,能作主语的语法单位有代词、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名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同位词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等,因为主语一般是传达旧信息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从这种角度所作的分类对我们提纲挈领地把握汉语无限丰富的句子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谓语角度看,能作谓语的成分有两类,一类是词或词组,二类是传统语法的分句共主语的复句。名正方能言顺,我们可以把谓语属于第一类的句子叫做单谓语句,把谓语属于…  相似文献   

20.
周建国 《天府新论》2014,(6):109-115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儒家道德伦理体系是按照主-从关系来设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由此形成了中国人人际交往中的偏正人际关系结构,它使得中国人人际交往面临着巨大的结构性压力.为了化解这种结构性压力,中国人既采取替代、强迫或暴力、减少需求或放弃等多种多样的普适性策略,更发展出了人格屈从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行为策略.在所有这些策略中,人格屈从最具中国特色,也被中国人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社会里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意识的逐渐深入人心,代表传统社会的偏正人际关系结构将会逐渐被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结构所取代,人际关系和交往将会逐渐变得更加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