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聚4-羟基丁酸酯摩尔分数为7.3%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制备了P(3HB-co-4HB)/玉米淀粉共混材料.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电子拉力机等考察了玉米淀粉含量对共混材料熔点、结晶度、热分解温度、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减小,熔融温度降低,熔限变宽且出现明显的双峰;玉米淀粉含量为30份的共混材料热分解温度较纯P(3HB—co-4HB)-7.3略有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在淀粉含量为10份和20份达最佳,其值分别为4.95kJ/m^2和33.15%,较纯P(3HB—co-4HB)-7.3分别提高14.3%和147.76%.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随玉米淀粉含量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用聚丁酸丁二醇酯作为改性剂制备了聚乳酸基生物降解共混物,并对其热稳定性、韧性、机械性能及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改性剂可显著提高聚乳酸的韧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共混物通过引发大量的裂纹吸收外部能量,从而提高其韧性.  相似文献   

3.
淀粉基生物降解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共混、增塑、交联、流延成膜等工艺过程制备淀粉基可生物降解膜,考察了反应温度、PVA、硼砂、柠檬酸和甘油添加量对淀粉基生物降解膜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出了可生物降解的淀粉基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放湿规律,分析了共混比对共混浆膜回潮率的影响,探讨了回潮率与共混浆膜力学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相对湿度增大,共混浆膜吸湿回潮率增大,但聚丙烯酸酯用量对共混浆膜吸湿回潮率影响不明显;当淀粉与聚丙烯酸酯共混比8:2时,在相对湿度65%条件下,共混浆膜综合性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三元共混材料聚乳酸/淀粉/聚乙烯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具有优异降解性能的聚乳酸与淀粉,聚乙烯进行共混复合,以期得到加工性,力学性能,生物降解性优良的生物降解塑料,同时对其共混均匀性,熔体流动性,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淀粉聚己内酯基共混物制做可降解塑料近年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增塑剂 (氯化胺、尿素、山梨醇、蔗糖、山梨醇酯 60 ,甘氨酸和酪氨酸 )对基础混合物 ( 5 0 :5 0木薯淀粉和聚己内酯基加上 3 5 %的 5 0 :5 0甘油和水 )物理性能和生物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酪氨酸外 ,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 ,各种增塑剂均有效地降低混合物的熔体粘度 ,其中山梨醇酯 60和氯化胺最有效。用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表示的机械性能表明 :尿素和氯化胺能提高基础混合物的断裂伸长 ,而酪氨酸能提高基础混合物的抗张强度。生物降解能力试验表明 :在脂肪酶和α 淀粉酶的作用下 ,山梨醇、蔗糖和甘氨酸能增加基础混合物的溶解性和降解性 ,而氯化胺则降低降解性 ,近一步研究表明 :尿素和山梨醇酯 60对基础混合物的降解性影响很小。本项研究表明 :基础混合物物理性能的提高依赖于增塑剂类型和增塑剂的含量 ,我们可以改变增塑剂类型和含量来发展具有不同性质的可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50%的乙醇溶液作为反应介质,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了玉米淀粉-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并与聚乙烯共混、吹制了农用地膜。本文还研究了该种地膜的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光降解最慢需要96天,生物降解需要3~6个月。  相似文献   

8.
利用淀粉聚己内酯基共混物制做可降解塑料近年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增塑剂(氯化胺、尿素、山梨醇、蔗糖、山梨醇酯60,甘氨酸和酪氨酸)对基础混合物(50:50木薯淀粉和聚己内酯基加上35%的50:50甘油和水)物理性能和生物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酪氨酸外,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各种增塑剂均有效地降低混合物的熔体粘度,其中山梨醇酯60和氯化胺最有效。用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表示的机械性能表明:尿素和氯化胺能提高基础混合物的断裂伸长,而酪氨酸能提高基础混合物的抗张强度。生物降解能力试验表明:在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作用下,山梨醇、蔗糖和甘氨酸能增加基础混合物的溶解性和降解性,而氯化胺则降低降解性,近一步研究表明:尿素和山梨醇酯60对基础混合物的降解性影响很小。本项研究表明:基础混合物物理性能的提高依赖于增塑剂类型和增塑剂的含量,我们可以改变增塑剂类型和含量来发展具有不同性质的可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S),使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OSS进行表征并测试了OSS浆液的黏度.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与聚乙烯醇(PVA)浆液按一定比例共混,分别探究了共混浆液中OSS的变性程度、PVA的聚合度与醇解度、共混比对纯棉和纯涤纶粗纱黏附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SS浆液黏度随取代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共混浆液中OSS取代度越大,对纯棉粗纱的黏附力越小,而对纯涤纶粗纱的黏附力先增加后变小;共混浆液中PVA的聚合度越大、醇解度越高,对纯棉和纯涤纶两种粗纱的黏附力越好;增加共混浆液中PVA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对纯棉与纯涤纶粗纱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聚乳酸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差以及聚丙烯生物降解能力差等缺点,将聚乳酸和聚丙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共混,以聚乙二醇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物,并分析了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低于纯聚乳酸;当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9%时,共混物的两相达到完全相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得到提高,最大断裂伸长率为纯聚乳酸的3. 7倍,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共混物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均优于聚乳酸和聚丙烯.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淀粉与聚乙烯醇为原料,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得包膜料液,用此料液给尿素涂膜,制得包膜尿素。通过生物降解实验,验证了它的环保性。结果表明,此包膜尿素缓释性能良好,且有保水性,抗结块性。此包膜材料具有成本低、可生物降解、无环境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多酚能够与淀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特性产生影响。研究了7种常见食源多酚(原花青素单聚体、儿茶素、咖啡酸、单宁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和阿魏酸)与高直链和蜡质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粒径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主要与直链淀粉发生显著相互作用,能使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粒径增大,但对蜡质玉米淀粉粒径则有不同影响,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能减小它的平均粒径;淀粉-碘结合力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均减小了两种淀粉溶液的淀粉-碘结合力,其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对高直链玉米淀粉影响最为显著,咖啡酸和绿原酸对蜡质玉米淀粉影响较显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能与两种玉米淀粉通过非共价键发生相互作用,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与直链淀粉作用最强;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除原花青素和单宁酸外,其他多酚均能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但能与蜡质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的只有阿魏酸。总体来说,多酚可通过非共价作用与淀粉分子结合,形成分子间或者分子内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汾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14.
非晶态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玉米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的基础上,对其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原玉米淀粉的酯化进行对比,得出原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35℃、3h、pH=8.5、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6 1,反应效率为67.47%;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40℃、3h、pH=8.0、淀粉乳0.25g/mL、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3%(占淀粉干基质量分数),产物取代度为0.020 5,反应效率为85.94%。经过非晶化处理的玉米淀粉酯化反应的效率及产物的取代度都高于未经处理的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取代度为0.04的阳离子玉米淀粉,然后用不同量的三氯氧磷交联。试验表明交联对淀粉阳离子化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交联会减小阳离子淀粉的膨胀率和溶解度。电子显微镜扫描显示交联会阻碍直链淀粉从阳离子玉米淀粉表面的渗出。微分扫描差热仪的数据表明,交联的阳离子玉米淀粉有较高的峰转换温度,糊化热较低,这是由于交联减少了直链淀粉的缘故。在粘焙力测量仪上交联阳离子玉米淀粉有较高的粘度和粘度稳定性,这将更适合于工业应用,并有可能减少阳离子淀粉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的表面施胶性能.结果表明,与高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相比,用羧基含量适中的氧化淀粉进行表面施胶不仅能提高纸张的抗张强度和环压强度,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表现出了更好的表面施胶性能.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玉米淀粉/明胶/胡萝卜可食性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玉米淀粉、明胶和胡萝卜浆料为基质,以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成型制备了可食性膜。研究了壳聚糖、玉米淀粉、明胶和甘油添加量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玉米淀粉和明胶的增加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可食性膜的拉伸强度,对可食性膜的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影响较小;甘油的增加使可食膜的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增大。此外,壳聚糖、玉米淀粉和甘油的增加对可食性膜的颜色影响较大,而明胶的增加对其颜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添加几种淀粉对鲜河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早糙籼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鲜河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蕉芋淀粉、马蹄粉,并对河粉的粘合性、弹性、咀嚼性、拉伸强度、断条率等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鲜河粉添加淀粉的优化配比为5%玉米淀粉、2%蕉芋淀粉、2%马铃薯淀粉、1%马蹄粉.  相似文献   

19.
以食用级淀粉及无毒偶联剂对低密度聚乙烯进行填充改性,考察可食用淀粉的种类及用量对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无毒铝酸酯偶联剂种类、用量对填充体系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填充效果总体优于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且淀粉用量以30份为宜。填充前,对淀粉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偶联剂作用的发挥以及提高体系的冲击强度。无毒偶联剂用量为1%时,材料冲击强度较处理前提高近50%,断裂伸长率提高168%。  相似文献   

20.
The alumina ceramics with the 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and the higher density were fabricated via the modified-starch consolidation process by 1.0 wt% of a modified starch as a consolidator/ binder. The swelling behavior of the modified oxidized tapioca starch was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two other corn starches (common corn starch and high amylose corn starch) were also analyzed for comparison. The modified starch used as a binder for the consolidation swelled at about 55 ℃, began to gelatinize at 65 ℃ and then was completely gelatinized at 75 ℃. But the corn starches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gelatinized even at 80 ℃ for 1 h. The high-strength green bodies (10.6 MPa) with the complex shapes were produced. The green bodies were sintered without any binder burnout procedure at 1 700 ℃ and a relative density of 95.3% was obtained for the sintered bodies,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intered sample formed by conventional slip casting.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starch/alumina slurry in the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for the starch consolidation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