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4-5月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对不同型别肝炎的分布进行统计推断,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病毒性肝炎的次均住院费用为17 045.77元,其中戊型肝炎费用最高,为20 452.08元,其次为乙肝(20 047.24元)、丁肝(11 584.11元)、丙肝(9 158.56元),费用最低为甲肝(8 258.35元);药品费在住院费用中占最大比例,为57.5%(9 806.82元),其次为检查费19.9%(3 393.91元);住院天数、户口性质、支付方式、诊断分类均对住院费用均有影响。结论有效预防、合理缩短住院天数、控制药品费用可降低肝炎病人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探究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其住院费用、切实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某三级乙等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4月因病毒性肝炎及其并发症收治住院患者的住院信息,对病例的住院费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毒性肝炎患者778例,男性561例(72.11%),女性217例(27.89%),平均年龄为(41.79±19.02)周岁;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病原学的5个分型上以乙型肝炎(70.23%)和戊型肝炎(21.84%)为主;甲型肝炎的住院天数最短(5.5 d),戊型肝炎的住院天数最长(16 d);次均住院费用为7 063.47元,其中戊型肝炎费用最高(10 582.78元),其次为丙型肝炎(9 272.37元)、乙型肝炎(7 829.61元),费用最低的为甲型肝炎(2 294.19元);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支付方式、病原学分型、是否合并其他诊断、住院天数及出院情况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合理缩短住院天数,进一步加大针对老年群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投入,有利于缓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病例分组的方法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住院费用标准,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组合方法对854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住院费用进行分组,分析其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及计算各组标准费用。结果广东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平均每次住院费用为14 282.69元,其中亚急性重型费用最高,为34 939.26元;住院天数、诊断分类、年龄、伴随疾病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这4个因素对样本进行分层,得到10个病例组,并计算每个病例组的标准费用,最高与最低组的标准费用分别为:5 146.56元、38 180.77元。结论经组合后取得的标准费用更符合实际,为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直接经济负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间接经济负担采用人力资本法估算,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年例均直接经济负担为41 822.2元,年例均间接经济负担为7 437.1元。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最高,达58.4%。住院天数、治疗效果、出院诊断分类、年龄、家庭人口数和婚姻状况为影响因素。结论控制药品费用,合理地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降低乙肝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南通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及费用构成情况,为相关部门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南通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出院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B18.1的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住院费用的构成差异。结果1)住院天数、临床特征、手术操作及合并症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45、0.414、0.133和0.125。2)住院费用构成中药费和检查费权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52和0.22。结论积极治疗以防止或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缩短住院天数是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根本方法,合理用药和防止过度检查亦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深圳市参加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病案监测的11家哨点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掌握深圳市住院肝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住院费用情况。方法选取5家市级综合医院和6家区级医院为监测哨点,对2005年和2006年出院肝炎病例病案进行汇总,以全省统一Excel数据库为基础,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2年共监测肝炎住院病例15068人次,男性住院病例数(占75.8%)远多于女性,且住院天数较长。19~40岁青壮年构成住院病例的主要部分,18岁及以下年龄组仅占2.9%。乙型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是主要型别,B18疾病分类在市级医院住院比例高于区级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逐年上升。入院时间的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季高峰。住院费用与病例性别、年龄、病毒型别、医院级别、手术等因素相关。结论病毒性肝炎仍然是深圳市主要传染病,乙肝是深圳市肝炎住院的主要危险因素,预测丙型肝炎慢性化病例将陆续增多。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监测和预防控制是未来降低肝炎住院医疗费用、遏制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各临床分型的住院费用与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收集一家哨点医院2009-2010年病案系统数据,对多种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病案数据汇总,运用SPSS15.0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住院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0年共监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相关住院病例共2765例,病例主要缴费方式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平均住院天数为(13.6±2.0)d;住院肝炎病例人均总住院费用几何均数(9963.63±2.10)元,日均总费用的几何均数为(732.16±1.51)元,急性乙肝的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均比慢性肝高,日均住院费用则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病例>肝硬化病例>肝纤维化病例,肝癌病例的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均高于其它临床分型;西药费、化验费和诊疗费在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大;高年龄、住院天数多、病情较重、合并其它肝脏疾病、手术和自费缴费均提高总住院费用. 结论 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阻断母婴传播和幼儿感染,降低慢性化,对重点人群开展综合监测和预防控制是深圳未来降低肝炎疾病和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影响部队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部队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自全军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病案首页数据库,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 部队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中,药费所占比重较大,达54.39%,床位费占21.04%,治疗费仅占17.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住院天数对病毒性肝炎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入院情况及治疗结果等相关因素对病毒性肝炎住院费用均有明显影响(P<0.01),另外,年龄、婚姻状况、不同职级别及军兵种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P<0.01)。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患者年龄、一级护理、年度、是否手术、治疗结果、入院情况、有无并发症、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军种、性别、病原类型等。结论 部队乙肝发病率高,住院天数是影响军队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原因。同时,年龄、一级护理、年度等因素对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非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基于DRGs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非手术)患者的费用标准,为探索DRGs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决策树卡方自动交叉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发于儿童,且住院时间多在7天之内;(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以药物治疗为主;(3)药品费用占比、住院天数、年龄和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影响住院费用总额;(4)基于DRGs提出各分组费用区间,其中住院天数5天且付费方式为自付或新农合或贫困救助的患者费用标准是1207.35元。[建议](1)DRGs研究要求更加准确的疾病分类和完整的病案信息。(2)控制住院费用措施包括缩短住院天数、关注异常值病例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北京市37家三级医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冠心病费用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费用合理区间,为疾病费用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决策树等方法。结果:(1)冠心病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5.23岁和67.47岁。(2)冠心病门诊患者次均费用为598.60元,其中药品费用占比为85.21%。(3)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5,422.06元,平均住院床日为8.35床日,费用主要以卫生材料费和药品费为主,合计占比超过70%。(4)住院天数、患者年龄、就诊医院、合并症以及并发症数目、性别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5)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构建决策树分组模型,最终分为13个病例组,各组间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大冠心病防治力度,控制冠心病年轻化趋势。药品和卫生材料费是冠心病患者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需要通过缩短住院天数,重视疾病预防,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等手段控制冠心病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前瞻性调查1996年4月~2000年12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率为25.40%、感染例次率31.85%,医院感染多数发生在入院前2周、占71.43%,感染部位分布:腹腔28例次,下呼吸道16例次,上呼吸道10例次,胆道10例次,其他15例次;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侵袭性操作、AST、胆酶分离与医院感染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男性、侵袭性操作是危险因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重型肝炎易发生医院感染,男性、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抗生素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危险性的差异,探讨感染科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规范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回顾性查阅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出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对照组为同期出院的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比较护理两组患者危险性的差异。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高于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5);两组患者肝炎病毒复制、合并其他血源性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侵入性操作、血制品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性大于护理普通肝炎患者,应落实标准预防,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危险性的差异,探讨感染科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规范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回顾性查阅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出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对照组为同期出院的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比较护理两组患者危险性的差异。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高于非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5);两组患者肝炎病毒复制、合并其他血源性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侵入性操作、血制品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詹除肿士千扣撂兽诵肝窭最去府蕊空栋飧稀防卉口福职廿防舻苦弹碴隶者莘柳壹制唐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hepatitis A antigen to viral hepatiti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97 patients admitted to Fairfield Hospital, Melbourne, with suspected viral hepatitis, and 3 of their family contacts.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A virus was obtained by detecting hepatitis A antigen in stools, and/or antibody to it in sera, by 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y.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was determined by testing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antibody in serum, by solid phase radioimmunoassay. Sixteen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diseases other than viral hepatitis and 2 patients (child contacts) suffered no illness. There was clinical and/or biochemical evidence compatible with viral hepatitis in 82 patients, of whom 35 were confirmed as having hepatitis A and 31 as having hepatitis B infections. In the remaining 16 patient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either hepatitis A or B virus. It is possible that some of these patients may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viral agents as yet un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6.
Serological studies of hepatitis viruses A and B were carried out on 362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hepatitis, 130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and 56 with subacute hepatitis, and on samples of serum from 230 subjects during epidemics of viral hepatitis. A diagnosis of non-A, non-B viral hepatitis was made when serological tests showed that anti-HAV IgM and anti-HBc IgM were absent. Hepatitis virus non-A, non-B was the causative agent responsible for 58% of cases with acute viral hepatitis, 58%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87% with subacute hepatitis, and 66% with epidemic hepatitis.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6-32%) were infected with both hepatitis virus non-A, non-B and hepatitis virus B. Viral hepatitis non-A, non-B is probably transmitted by infection of drinking-water and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hepatitis in Ind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的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指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变化,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干扰素治疗后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84例(正常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12例(异常组),发生率为12.5%(12/96),依次为桥本甲状腺炎5例,Graves病和破坏性甲状腺炎各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时间为2 ~ 7(3.8±1.9)个月,甲状腺功能异常持续时间l~ 11(4.2±0.9)个月.5例进行内分泌治疗,2例停用干扰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767)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OR=1.117)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以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类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尤其是女性及已有甲状腺自身抗体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湖北省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从2004年的118.00/10万到2010年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男女比例达到1.70,远远高于全人群的男女比例;在研究期间,乙肝年平均发病率变化百分比为4.23%,同期的同一指标丙肝为28.78%;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4-2010年间显著降低;人群中受到病毒性肝炎危害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学生和工人;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持续观察发病率的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变化的原因,针对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确定病毒性肝炎进一步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In a two-year survey of adult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viral hepatitis in Jerusalem, 27% were reactive for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therefore diagnosed as having hepatitis B.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73%) were non-reactive for HBsAg and their diagnosis was non-B hepatitis (“type unspecifiable”). Thirty-one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only 5% of patients with non-B hepatitis had histories consistent with parenter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y blood transfusion or drug use. An additional 19%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had possible parenteral exposure and 50% had no obvious parenteral exposure, indicating that non-parenteral transmiss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may be a significant epidemiological factor (50-69%) in the Jerusalem area. The prominent role of non-parenteral transmission of HBV is further evidenced by the relatively high prevalences of HBsAg (0.97%) and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HBs) (19.0%) in healthy blood donors.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personal contact and intra-familial spread may b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HBV and indicate that non-parenterally transmitted HBV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endemic viral hepatitis in the Jerusalem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