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每天在进奶量增加、残奶量减少、体重增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为163±42mL·kg-1·d-1,2.30±0.55mL/次,1.57±0.43kg;对照组为100±22mL·kg-1·d-1,5.30±2.04mL/次,0.82±0.30kg,均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作为胃肠动力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生儿抚触、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均给予保暖、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疗程3~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日静脉泵入,疗程3~5 d。【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程、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治疗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相当,临床可提倡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减少药物对早产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儿每日完成的奶量、呕吐及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胃潴留缓解、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联合皮肤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联合皮肤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日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日均哭闹时间、胎粪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每日摄奶量高于对照组,经皮胆红素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联合皮肤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患儿摄奶量,促进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现代保健》2010,(35):133-134
目的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平均体重增加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新生儿上述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龚小莲 《现代保健》2014,(35):12-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腹胀消失及体重增长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高立品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48-2749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方法新生儿喂养困难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红霉素3~5 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2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疗程3~5 d,2组均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病,应用静脉营养等处理。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足量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新生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到达全量肠道营养的时间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运用环境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对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一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早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环境干预护理。对两组早产儿的每日摄奶量、体质量、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每日摄奶量、体质量、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中,对早产儿运用环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进食量和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抚触、腹部按摩及口腔按摩刺激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62例低出生体重儿,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新生儿给予抚触、腹部按摩及口腔按摩刺激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吮奶量、吮奶速度、体重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新生儿吮奶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研究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儿科2016年度收治的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此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通气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儿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儿,治疗质量,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及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差异非常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的通气治疗和护理措施相比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显著,不仅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还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一种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为15mg·kg^-1·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9例: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干预后喂养不耐受率(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耗时、胃管置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喂养耐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捏脊干预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结果 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症状如呕吐、腹胀很快消失,纳奶量增加,但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捏脊辅助治疗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无害,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寻求喂养不耐受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将100例早产儿(胎龄29~36周;出生体重1200~2200g)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实施早期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24h内开始口服(或经胃管)微生态制剂乳酸菌,0.165/次,2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儿进奶量、残奶量、体质量、呕吐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62%,P〈0.01),治疗组患儿出生2周内每日进奶量、残奶量、下降最低体质量、每日增长体质量、胃肠营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酸菌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门诊红霉素序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164例门诊患儿根据登记号码的单双数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还进行治疗?预防?保健?认知等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红霉素序贯治疗效果护理干预组显效率达47.56%,高于对照组的28.05%;总有效率护理干预组(89.02%)高于对照组(78.05%),Z值为9.851,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门诊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能够增强疗效,尽快缓解患儿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方法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及测定血GAS、MOT的变化值。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应用红霉素治疗后喂养困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症状发生,增加患儿食欲,提高体重,从而影响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了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7),对照组新生儿给予积极常规治疗,治疗组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2~3μg.kg-1.min-1,以静脉输液泵静脉注射,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呕吐、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