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岩 《理论界》2006,(2):44-45
政治权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在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往往把法理型权威作为与现代政治文明相适应的政治权威模式,而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威建设也简单的归结为法理型权威。本文就针对这种看法指出了宪政权威与法理权威的区别,并针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权威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在其恢宏、博大的理论体系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却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当代有着不容忽视的启示意义。“社会”不同于只在人类特定历史阶段上才有的“国家”,它是人类永恒的伴生物且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方面,因此,应树立“社会”本位的思想。在“国家”占据着人类历史舞台中心地位的当下,需要警醒,“社会”依然发挥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自觉地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的科学理论,积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家”和整个社会更好地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张云莲 《理论界》2010,(12):228-230
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但对其内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价值观实践与他们推行的价值观相悖。因而在国际政治领域,西方价值观是否普遍适用成为了人们争论的话题。中国在和平崛起中应该客观和理性地看待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同时积极倡导和谐世界价值观,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雷恒军 《人文杂志》2006,45(4):110-115
国家权力或主权者的权力是霍布斯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否存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权力的强弱则是霍布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标准。按照国家权力的存在或不存在,霍布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按照国家主权的强弱程度,霍布斯又将文明时代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国家政治权力在文明时代所经历的是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笔者认为,霍布斯的历史理论是其政治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对霍布斯的历史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霍布斯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对其差异与联系的阐释,一是为构建现代主权国家发展阶段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人类发展模式提出理论,二是为未来人类社会进入大同世界之时世界一体化的市民社会与主权国家职能转变后的世界政治统一体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律移植的隐喻应在广义上使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理念开始形成并得到强化,全球法律的地方化和地方法律的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法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这些新趋势对法律移植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法律移植的理论范式应得到发展。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应当适用不同的法律移植理论范式:对初民社会适用文化范式,对国家产生后和现代社会前的传统社会适用政治和文化范式,对民族国家阶段的现代社会适用政治范式,对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适用经济、政治和人类共同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就是使国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世界制 宪史表明,争取宪法制定的历史就是争取政治体系更趋于文明的历史。人类文明进程昭示, 宪法是人类最伟大的制度文明,宪法使国家这座最伟大也最复杂的机器可以更科学、更民主 地运行,它不仅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而且还是进一步推动人类政治文明 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友  宋喆  尹荷蓉 《兰州学刊》2003,(1):27-28,15
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学派存在很大分歧。但丁、杜布瓦等人的思想是理想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 ,霍布斯、马基雅弗利等人的思想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对人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善 ,现实主义主张人性恶。对战争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现实主义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国际和平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国际机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来实现国际和平 ,现实主义认为均势是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手段。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国家利益是可以协调的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不可以协调的。对权力的认识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矛盾的根源 ,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际政治的精髓。对国际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 ,现实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9.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国际社会确立了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运作体系,二战后的现实主义学派在理论上进一步强化了国家中心的思想。但是,全球化发展之后,国际政治开始向世界政治转变,许多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加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在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面,国家已经从过去全能的机构变为在许多方面作用有所缺失,而必须依靠其他组织来补充。为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变化,国家的作用发生转移,上移至国际组织,下移至次国家层次,外移至非政府组织。但应该看到的是,国家中心地位虽然发生了变迁,但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主体,它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转变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学术传统与主要理论流派假设局限性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下为公""大道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与伦理意识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假设设定与分析框架,在学术界首先提出公共天下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并据此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学术流派,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公共天下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人类成员共同体假设、人类成员分布理性假设、人类成员善恶概率分布假设和国际社会准政府状态假设作为立论基础,从全球、区域、国家的综合横向和跨层面的纵向角度研究天下人及其构成的以国家为主要代表的社会行为体的经济资源配置与政治权力竞争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规律、影响及治理问题。在基本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建构和解释体系完善则是公共天下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差不多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左倾错误,有些国家的错误还相当严重,致使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都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害.造成左倾错误的总根源正在于:人们没有重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的理论,没有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致于不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应该抑制什么.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失误.所谓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就是1857年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以人同社会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个体能力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自由程度为标志,把人类社会划分的三个阶段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经济、商品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进行到了新的阶段,要求在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行政区划特别是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应该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存在的若干问题,为更好地推进改革进行理论设想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豪尔(J.W.HALL)认为,现代化是有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有目标地运用人类的各种能力控制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达到人类的各种目的。①该理论强调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控制能力的系统性、持续性、目的性特点。社会管理是指为实现社会关系和谐以及整个社会良性运行而进行的调控活动,是人类控制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构成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管理作为人类控制能力的具体体现,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分工协作阶段和领域,包括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同一…  相似文献   

14.
耿立卿  吴夺 《理论界》2007,(3):104-105
思想启蒙是西方代表新生产力的思想家为打破传统的束缚而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主张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在促进西方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国情,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精英领导的结果。本文将在对比中西方社会发展不同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借鉴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更好地探究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家文化视角的中日家族企业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本质上看,家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家族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两国的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中日两国的家族企业在管理和发展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家文化和家族企业的相异性,可以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1 政务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权了解政务,政务应该对人民公开,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面是实践问题。政务公开不是孤立地单独地进行,它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生活开放程度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政务公开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仰海峰 《东岳论丛》2005,26(2):34-41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 ,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分析视角。从黑格尔的国家理性转向市民社会批判 ,这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析不再重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 ,以资本逻辑为基础 ,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同资本逻辑的内在同构关系 ,指出只有以资本逻辑为基础才能真正地揭示现代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本质规定。要真正地颠覆现代市民社会与国家 ,就必须从政治解放转向社会解放 ,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从"两个先锋队"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关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发 《人文杂志》2003,(1):139-142
全面分析了人类政治时代的两个历史阶段,指出了阶级对立社会政治关系的逻辑重心是阶级关系;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政治关系的逻辑重心,有一个从国内阶级关系向国际民族关系的位移过程;江泽民同志"两个先锋队"的科学论断,从政党的维度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双重性"的时代定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时刻关注着国家利益,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制定我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 (一)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重大意义。 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的总称,其核心是主权问题。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和国家独立的基本标志,一个国家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在人类社会还按一定区域划分为一个个不同国家的情况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