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对分泌IL-10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CD11clowCD45RBhigh DC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b/c小鼠脾脏CD11clowCD45RBhighDC和CD4+T淋巴细胞,加不同浓度HMGB1处理(20,100,500 ng/ml,以不加HMGB1的细胞作为对照)CD11clowCD45RBhigh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low CD45RBhigh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Ⅰ-a/e及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强度;应用ELISA检测CD11clowCD45RBhighDC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HMGB1处理的CD11clowCD45RBhigh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HMGB1刺激组(加入经500 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CD45RBhigh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HMGB1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500 ng/ml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CD45RBhighDC、抗IL-10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HMGB1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500 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CD45RBhighDC、IL-10的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 结果 与未加HMGB1刺激相比,HMGB1能显著增强CD11clowCD45RBhighDC表面分子CD86、TLR4的表达及IL-10的分泌,其中IL-10分泌呈HMGB1浓度依赖性.高浓度HMGB1刺激组IFN-γ水平为(279±17) pg/ml,显著低于未刺激组(963±11)pg/ml(P<0.05);高浓度HMGB1刺激组IL-4水平为(372±14) pg/ml,明显高于未刺激组(213±10) pg/ml(P <0.05). 结论 HMGB1可促进CD11clowCD45RBhighDC 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型反应分化,通过激活CD11clowCD45RBhighDC介导机体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长期注射胸腺肽对超高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超老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注射胸腺肽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B、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表达水平.结果 胸腺肽组CD3+T、CD8+T、CD4+CD45RO+T、CD4+CD45RA+T、CD8+CD45RA+T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方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60例CA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另设空白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补肾生血方加司坦唑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口服治疗。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9个月以及空白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A患者治疗前CD4+、CD8+、CD4+/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O+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CD8+CD45RA+的表达两者间无差异(P>0.05);(3)实验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CD45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4+、CD8+、CD4+CD45RA+、CD4+CD45R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8+、CD8+CD45RA+、CD8+CD45R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血方联合司坦唑醇治疗CAA疗效显著,并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方面能体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在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治术的肾细胞癌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20~67岁。CD44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并与正常对照(n=30)进行比较。结果: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手术后2周和12个月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P<0.05)。T3+T4期CD44表达明显高于T1+T2期(P<005),肾癌有转移患者CD44表达均高于无转移者(P<0.01),肾癌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癌患者CD4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手术后可以明显下降,其表达水平与肾癌的进展情况及有无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在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 ,检测 3 0例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 ,并与肾良性病变组 (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 2 0例 )进行对照。结果  3 0例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D44的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3+T4 期和T1 +T2 期之间CD44的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肾癌伴淋巴结转移CD44的表达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P <0 0 1)。肾癌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检测对肾肿瘤性质鉴别、肾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减少与视黄酸诱导基因-I(RIG-I)路径联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皮肌炎(皮肌炎组)及6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检测分析2组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RIG-I路径核因子-κB(NF-κB)、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RIG-I路径相关蛋白相关性应用Pearson分析。结果 皮肌炎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低于对照组,NF-κB蛋白、IRF-3蛋白、IRF-7蛋白、RIG-I蛋白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低于非活动期患者,NF-κB蛋白、IRF-3蛋白、IRF-7蛋白、RIG-I蛋白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皮肌炎组、活动期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与NF-κB蛋白、IRF-3蛋白、IRF-7蛋白、RIG-I蛋白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非活动期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arrestin 1 mRN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以及在各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基于TaqMan-MGB探针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和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s中的表达;再利用磁珠分离PBC患者、健康体检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β-arrestin 1 mRNA在各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β-arrestin 1 mRNA在PBC患者PBMCs、CD4+T细胞、CD8+T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在B细胞,PBC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arrestin 1可能参与PBC发病机制,其中涉及CD4+T细胞、CD8+T细胞和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8.
邢传平  刘斌  李宁  钱震  董亮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26(5):353-354,F0003
目的:探讨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6例泡状棘球蚴病变组织切片进行CD20、CD3、CD45RA、CD45RO、CD5染色,部分病例做了EMA、CD68、CK标记。结果:泡状棘球蚴病见于肝、脑、肺、胰腺和淋巴结等器官,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病变内散在浸润淋巴细胞中有T细胞和B细胞,泡球囊肿内生发上皮与角质膜不表达CK和EMA,增生的组织细胞表达CD68和EMA。结论:泡状棘球蚴病诊断依赖病理活检,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综合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FoxP3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FoxP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时实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重症乙型肝炎(CSHB)和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和(或)肝组织中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FoxP3mRNA和蛋白均较特异地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内表达,外周血CD4 T细胞的FoxP3mRNA表达水平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频率检测结果一致。CSHB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FoxP3mRNA的相对表达值(0.199±0.174)显著高于AHB患者(0.053±0.017,P<0.05)、CHB患者(0.059±0.053,P<0.05)和正常人对照(0.056±0.021,P<0.05);CSHB患者肝组织浸润FoxP3 细胞数(32.4±13.5/lpf)显著高于CHB患者(10.0±8.6/lpf,P<0.01)和正常人对照(0.6±0.5/lpf,P<0.01),并在肝组织中伴有大量CD8 、CD4 细胞浸润。CHB患者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FoxP3 细胞和CD8 、CD4 T细胞的数量较正常人也有显著增高(P<0.05),但显著低于CSHB患者(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oxP3的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FoxP3 细胞增高可能是机体调节过度免疫反应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hepatitis,AI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通过系列标志性单抗对 36例确诊的AIH患者穿刺肝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及淋巴细胞 (LC)亚群进行观察分析 ,取其中 8例AIH患者的血液作DC分离、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 ,并对LC亚群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8例AIH患者外周血DCHLA DR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及乙肝组增强 (P <0 0 1) ,外周血总T细胞增加 ,CD4 + /CD8+ 降低 (P <0 0 1) ,γδT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AIH肝组织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 ,汇管区内以CD4 + 细胞为主 ,小叶内以CD8+ 细胞为主 ,CD4 + /CD8+ 与乙肝组无明显差异。提示AIH患者存在免疫异常 ,DC细胞与AIH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γδT细胞可能在AIH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HL肿瘤性H/RS细胞与反应性背景淋巴细胞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CD20、CD30、CD15、CD45RO和LMPI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32例cHL中LrHL11例,NSHL2例,MCHL14例,LDHL5例;(2)30/32(93.8%)的H/RS细胞与14/32(43.8%)的北景淋巴细胞表达CD30,25/32J(78.1%)的H/RS细胞与7/32(21.9%)的背景淋巴细胞表达CD15 6/32(18.8%)的H/RS细胞与8/32(25.0%)的背景淋巴细胞优势表达CD20,7/32(21.9%)的H/RS细胞与18/32(56.3%)的背景淋巴细胞优势表达CD45RO;(3) 20/32(62.5%)的H/RS细胞表达LMP1蛋白.结论:H/RS及其背景细胞的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CD20、CD30、CD15、CD45RO和LMP1五蛋白表达基本能协助HL的诊断与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颗粒溶素对单核细胞和T细胞具有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颗粒溶素(GNLY)对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抽取健康人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免疫磁珠法纯化出单核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CD8+/CD45RA+T细胞和CD8+/CD45RO+T细胞,再用96孔微孔趋化板进行趋化反应。结果颗粒溶素可趋化一些T细胞系、单核细胞系,趋化指数≥2(P<0.05),而对B细胞系的趋化指数为<2。用百日咳毒素预处理过的T细胞系、单核细胞系不再对颗粒溶素有反应,提示颗粒溶素介导的趋化作用涉及G蛋白偶连受体。结论颗粒溶素不仅是一种细胞毒性分子,而且具有化学趋化作用。颗粒溶素在10~100μmol发挥细胞毒活性而在相对较低的浓度下发挥趋化作用且此效应涉及G蛋白偶连受体。  相似文献   

13.
陈哲  康虹阳  刘洁  张斌  张灵  高炳华  仲梅 《临床军医杂志》2023,(11):1187-1189+1193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成人ITP患者纳入B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T)及是否有出血,将B组患者分为有效组(n=83)与无效组(n=37)。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比较各组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与PD-L1表达水平、PLT、ITP出血评分。结果 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与PD-L1表达率、出血评分均高于A组,PLT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与PD-L1表达率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PLT高于无效组,出血评分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率具有极强负相关性(P<0.05);而出血评分与CD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蕈样霉菌病(M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蕈样霉菌病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近期的相关文献。结果蕈样霉菌病组织学特征为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灶性、片状或弥漫性浸润,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亲表皮性及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CD45RO、CD4。结论 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分析3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AP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AP患者CD4+T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P患者尤其是SAP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损害,这可能是SAP易发生严重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70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38例,非活动期32例)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9+、NK(CD3+/CD1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8+、B(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SLE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比较,CD4+细胞数低于稳定期,CD8+细胞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雷帕霉素靶蛋白在ⅢB期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活化形式磷酸化mTOR(pmTOR)在ⅢB期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0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IIB期(T3-4N1M0)结肠癌患者,取肿瘤组织标本,搜集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TOR和pmTOR的表达.分析mTOR、p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NM分期)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mTOR和pmTOR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104例IIIB期结肠癌标本中mTOR和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79/104)和76.9 %(80/104).偏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组织mTOR及pmTOR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mTOR和pmTOR表达不影响患者的总生存,亚组分析提示pmTOR在肿瘤浸润前沿细胞中的高表达有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趋势.结论 mTOR和pmTOR在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中存在异常高表达,肿瘤浸润前沿高表达pmTOR的肿瘤细胞可能易发生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ph K1和CD6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淋巴转移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4年手术切除88例结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Sph K1和CD68表达情况,分析Sph K1和CD68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Sph K1蛋白在全部结肠癌组织表达;与无淋巴转移(N0)的结肠癌组织表达相比,N1期和N2期患者结肠癌组织中Sph K1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CD68表达则与Sph K1表达刚好相反,CD68在N0期结肠癌组织表达较高,与无随着淋巴转移期相比,N1期和N2期CD68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ph K1在结肠癌组织上皮细胞表达随着淋巴结转移显著升高;而CD68表达则与此相反。提示两者在结肠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Sph K1和CD68表达可判断结肠癌淋巴转移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区别于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表型特征,观察HLA-G~+ T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移植免疫调节中的活性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HLA-G~+ GD8~+ HLA-G~+ T淋巴细胞的含量,分选HLA-G~+ T淋巴细胞,分析细胞表型,采用RT-PCR检测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FoxP3在HLA-G~+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PBMC、CD4~+ CD25~(high)、CD4~+ CD25~-细胞作为对照.取5对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分别加入流式细胞术分选纯化后的HLA-G~+ 、HLA-G~- T淋巴细胞,对照组只加入供、受者淋巴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和抑制情况.结果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HLA-G~+ 、CD8~+HLA-G~+ T淋巴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95%±0.34%、3.13%±0.56%.流式细胞术分选HLA-G~+ T淋巴细胞后纯度可达55.0%~75.1%.RT-PCR 结果证明上述细胞CD25、FoxP3均为阴性表达.与HLA-G~- 组、对照组比较,混合淋巴培养3d后HLA-G~+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存在CD4~+ HLA-G~+ 、CD8~+HLA-G~+ T淋巴细胞,这类细胞不同于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它们不表达CD25和FoxP3而表达免疫耐受分子HLA-G,在混合淋巴培养体系中,能显著抑制反应性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慢性长期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低剂量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致免疫组织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微波辐照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0(对照)、2.5、5、10mW/cm24组,每天辐照6min,每周5d,连续辐照1个月,于辐照14d后以及连续辐照1个月后的1、30、60、180d活杀大鼠取材.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①连续辐照结束后60d,外周血WBC在2.5mW/cm2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10mW/cm2组明显降低(P<0.01).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连续辐照14d后,胸腺组织内ROS水平随辐照剂量增加而持续升高,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60d,5mW/cm2组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1~60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但辐照后180d,2.5mW/cm2组CD3+和CD4+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5mw/cm2组CD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辐照组CD4+/CD8+比值虽然在辐照后180d出现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④辐照后60d,5mW/cm2组外周血CD45RA+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CD45RA+B细胞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大鼠经长期低剂量微波辐照后,免疫功能在早期改变不明显,晚期损伤较为明显,外周血WBC和CD45RA+B淋巴细胞在辐照后180d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