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 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及加速器总跳数的差异.【结果】 FIF-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分别为1.08 ± 0.01?0.58 ± 0.08,优于CRT计划1.12 ± 0.04?0.50 ± 0.07(P < 0.05),左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40为(2.7 ± 1.8)%?(27.2 ± 15.4)%,(9.4 ± 2.3)%,与CRT计划中(3.2 ± 2.5)%,(30.0 ± 16.6)%?(10.0 ± 2.6)%相似(P > 0.05);但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10.5 ± 4.5)%?(71.9 ± 17.6)%?(24.8 ± 6.2)%,较CRT计划中(9.1 ± 3.5)%,(68.6 ± 15.9)%,(23.1 ± 6.2)%大(P < 0.05),右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40分别为(2.2 ± 1.0)%?(7.7 ± 2.3)%,与CRT计划中(2.1 ± 0.8)%?(8.0 ± 3.0)%相似(P > 0.05);但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6.5 ± 1.1)%,(24.2 ± 3.9)%,较CRT计划中(6.1 ± 1.0)%,(23.6 ± 4.0)%大(P < 0.05),FIF-IMRT计划机器跳数为(221 ± 20) MU较 CRT的(388 ± 59) MU少(P < 0.05).【结论】 与CRT相比较,FIF-IMRT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减少机器的损耗,但未能减少邻近的正常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反而增加低剂量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Hybrid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不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结果:在具有相同覆盖率(V9.5%)的情况下,Hybrid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度优于IMRT。两种计划的适形指数,V105%V11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无显著差异。HybridIMRT和IMRT相比,同侧肺接受13Gy的体积(V13)由27.66%降至20.7%,对侧肺V5由8.01%降至2.25%;心脏10,V20分别由35.23%,16.77%降至19.22%,10.6%;对侧乳腺、V5,V10分别由35%,10.39%降至20.3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同侧肺V30。,V40及心脏V40,分别升高了1.28%,1.4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不太好和(或)摆位精确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混合调强放疗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 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 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 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病理证实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7个或9个野等角度分布照射:即300°、260°、220°、140°、100°、60°、30°、0°,用拓能的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进行逆向计划设计,再经过正向计算给出最后结果。采用6mv-X射线,共26次, GTV1+GTV2+GTV3=70Gy;CTV总量50Gy。结果放射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25例,3个月后复查又有2例达CR,CR率为90%,部分缓解PR3例,有效率100%。1年生存率10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通过准确的CT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精确计算使靶区剂量集中均匀,而靶区以外剂量锐减,从而达到对靶区的高剂量照射和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及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安全、疗效好,疗中、疗后无痛苦。既可应用于首治患者,也可用于放射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王秀楠  田慧臻  杨慧  倪文婕 《重庆医学》2022,51(5):730-734,740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旋转调强放疗技术(VMAT)在全中枢放疗中骨髓剂量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全中枢放疗的患者CT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所有病例分别设计IMRT和VMAT计划,对两种计划的靶区、骨髓及重要危及器官剂量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MRT与VMA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  相似文献   

6.
59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程同期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59例鼻咽癌,观察1、2年生存率和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3%,放疗结束后3个月Ⅰ级、Ⅱ级和Ⅲ级口干反应分别为35.6%、61.0%和3.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近期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ⅡB期~Ⅳ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其中IMRT组24例,三维放疗(3D-CRT)组23例。体外照射均进行CT扫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处方剂量45~50 Gy/25 f。192Ir腔内治疗30~40 Gy/5~6 f。结果:在危及器官(股骨头V30、V4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IMRT与3D-CRT无明显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方面亦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均达到完全缓解(CR)。结论:两种放疗技术在近期不良反应及疗效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调强放疗提高了靶区剂量,可以成为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使高剂量区与肿瘤靶区达到高度适形,并且剂量强度可调,是。种全新的放射治疗方法。本文拟对IMRT的原理、设备要求、实施程序、剂量验证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3组计划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和V105相差不大,但最大剂量、均匀性指数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F-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最优.不同计划患侧肺V5、V10、V15、Dmean以及心脏的V10、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参数优于4F-IMRT和VMAT计划.Hy-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的V5、V1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计划(P<0.05).4F-IMRT所需机器跳数(MU)最多,而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结论 4F-IMRT在降低计划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和提高剂量均匀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Hy-IMRT对左肺、右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保护较好,治疗所需的MU也最少;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对宫颈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46例。对照组采用7f-IMRT,研究组采用VMAT。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放疗计划目标靶区剂量、治疗跳数、计划执行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好转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计划目标靶区剂量比较,两组在D2、D98、H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mean、C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跳数、计划执行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反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泌尿系统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治疗宫颈癌具有优异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好转率,并且能够实现更好的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11.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放射治疗技术的巨大进步。目前IMRT已达到了非均一性剂量传递的要求,使靶区剂量能够“雕刻”而非仅是“勾画”分布。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引入IMRT,可予不同的靶区不同的治疗剂量,能提高肿瘤组织的剂量,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膜肉瘤合并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强调适形放射治疗脑膜肉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8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证实为左颈静脉孔区脑膜肉瘤合并右颞叶胶质瘤术后患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男,34岁,行肿瘤活检术后4周,先常规放射治疗,每次200cGy,每周5次,总量3000cGy;后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周3次,每次416cGy,总剂量2500cGy。放疗后左颈静脉孔区脑膜肉瘤明显缩小,随访2年带瘤生存。结论 对不能手术的脑膜肉瘤使用常规放疗加后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放疗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手术与非手术宫颈癌患者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法将1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5)和非手术组(n=5),所有患者均采用CT模拟定位机扫描,IMRT计划靶区勾画标准相同,在GMS治疗计划系统上测定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左、右股骨头及直肠)的受照剂量,小肠、直肠:5%体积受照剂量(D5)、D10、D20、D30、D40、D50;膀胱:D10、D20、D30、D40、D50;左、右股骨头:D20、D30、D40、D50及其平均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结果手术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及左、右股骨头不同体积的受照剂量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后,只要靶区勾画正确,IMRT不会增加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封江平 《重庆医学》2013,(24):2902-2904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放疗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4例,其中,IMRT组36例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38例,比较2种治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与3DCRT组比较,急性和慢性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RT与3DCRT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当,但IMRT能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混合调强技术在左侧乳房再造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行侧乳房再造术后行放射治疗12例患者,每位患者制作A、B二组计划。A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常规计划设计方法。B组采用基于固定角度混合调强技术。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比较二组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和执行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二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需求。靶区方面,二组计划D98%类似且无统计学意义(t=-0.903,P>0.05);D2%、D50%、HI和CI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70、5.524、4.243、-0.5011,P<0.05),B组计划靶区获得了较好的均匀性与适形度。危及器官方面,低剂量二组类似,但B组高剂量区域降低,对危及器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左肺V20和V30B组计划较优,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2、5.109,P<0.05)。心脏V10、V30和平均剂量B计划较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4、4.179、4.818,P<0.05)。采用Hybrid IMRT技术显著降低心肺剂量。结论左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放射治疗在头颈部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IMRT将射线剂量作用于靶向组织,而对正常组织的剂量显著减少.IMRT在头颈部癌中对腮腺唾液腺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目前IMRT已经应用于在不同部位的头颈部癌中.加强质量控制,加强影像学指导下的靶区优化是下一步IMRT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分布的优劣,为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对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3DTPS分别设计CR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用剂量体积、剂量分布图及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评估CRT与IMRT计划的优劣. 结果:CRT和IMRT两种放疗计划PTV的V95%、V105%、V110%、V115%分别为(98.3±1.9)%、(42.7±15.1)%、(8.2±8.7)%、(2.2±5.3)%和(98.5±1.0)%、(8.6±4.5)%、(0±0.4)%、0,V95%无统计学差异(P>0.05),V105%、V110%有统计学差异(P<0.05);CRT与IMRT的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30±0.14与1.12±0.03,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与CRT比较,心脏V30、V40分别降低了70.69%、93.33%,肺V20、V30分别降低了17.96%、14.8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的PTV,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IMRT较CRT适形度好,剂量分布均匀.IMRT有效降低了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梁远 《广西医学》2008,30(10):1520-152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3D-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对于形状特殊的肿瘤,传统的3D-CRT无法实现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这时就需要根据要求对每一射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肿瘤三维空间上的高剂量分布适形,这就是所谓IM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RapidArc)与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10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RapidArc计划和5F-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计划(P=0.01),其靶区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中脊髓最大剂量(Dmax)低于5F-IMRT计划(P=0.005);RapidArc计划中胃平均剂量(Dmean)低于5F-IMRT计划(P=0.019);5F-IMRT计划中肾脏V20低于RapidArc计划(P=0.043);RapidArc计划中小肠平均剂量(Dmean)低于5F-IMRT计划(P=0.011);RapidArc计划中小肠V10低于5F-IMRT计划(P=0.015);RapidArc计划中小肠V20低于5F-IMRT计划(P=0.14);RapidArc计划较5F-IMR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MU)减少了18.0%,治疗时间缩短了70.3%。RapidArc计划肝脏和肾脏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5F-IMRT计划。结论:RapidArc计划的主要优势为靶区适形度高,可减少MU和缩短治疗时间,能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受量。临床上建议设计RapidArc计划。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据统计70%的恶性肿瘤需要做放疗,目前最先进的放疗技术是适形调强放疗。这种技术强调精确的体位固定,分体部固定和头部固定。其中体部固定以使用真空垫居多,我们4年间共制作1100余例真空固定垫.现就真空垫的制作及使用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