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名牌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牌战略包括名牌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和转移。本文就名牌创立问题谈些看法。一、创立名牌的实质:培养顾客的品牌忠诚创立名牌,先要搞清什么是品牌和名牌。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戴美艳 《新经济》2005,(11):104-106
名牌,这一概念源自经济领域。美国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p Kott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牌”、术语、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由此可见,一个品牌代表着某种或某类产品或服务。著名品牌就可以直接理解为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经济效益的某种或某类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3.
名牌是一国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云南在农产品加工创名牌中有经验、有差距、有机遇、有优势,应积极进取,争创更多云南名牌。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场上冠以“中国名牌”称谓的产品多如牛毛,仅江苏省南通市近一年冠以“中国公认名牌”的企业就有一二十家之多,但真正能叫响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或保持同行领先水平的品牌却寥寥无几。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芸芸众生“中国公认名牌”中不为本地消费者所知已不鲜见。人们自然要问:如此众多的“中国公认名牌”从哪来?主办者:国家不承认,但很有市场日前,笔者以企业的名义与“中国、公认名牌”评选活动的主办者之一、中国社会调查所取得联系,同时提出申请加人“中国公认名牌”,并很快获得他们传真来的有关评选材料。在这份《…  相似文献   

5.
一、实施江苏名牌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经济,当今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市场逐步向名牌靠拢,争创或争夺名牌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实践证明,一个竞争力强的企业,一定有优质名牌产品为依托,以名牌拓展市场已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谁创出了名牌,谁就能称雄市场,创不出名牌的企业在竞争中败北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对一个地区来说,没有若干名牌产品的支撑,也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江苏是经济大省,其工业实力和规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1995年全省Xi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达12.9%,居…  相似文献   

6.
所谓银行名牌机构(以下简称名牌机构)的道德维度是指名牌机构本身的道德性及其应遵循的准则和规定,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名牌机构内在的价值尺度或称道德考量。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主体,它必定有充足的道德理由作为其内在的支持;二是名牌机构所必需的道德秩序或规范。作为一个经营主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它必须接受社会伦理道德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名人、名家、名企、名品,这些师出有名的人或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号召力是不言而喻的。银行机构推行“名牌”战略,努力培育名牌储蓄所。名牌分理处。乃至名牌支行,同样是为了营造名牌效  相似文献   

7.
郁琤  肖楠 《新经济》2002,(5):108-115
名牌是由企业家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杠杆,它不断撬动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消费者崇尚名牌,创业者追赶名牌,投机者盗用名牌,新闻界爆炒名牌与其说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不如说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相似文献   

8.
略论企业名牌发展战略贾明明所谓名牌主要是指名牌产品,同时也包括名牌工艺、名牌技术和名牌企业、名牌企业家。前者是后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后者的市场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前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名牌是企业实力和形象的象征,是一...  相似文献   

9.
王婷婷 《经济论坛》1998,(20):22-23
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政府的某项政策指令或企业某一经营策略,并不能促使河北省真正走上“质量兴省名牌兴企”的发展道路。因此,河北省要实现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全面经济腾飞,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支撑名牌生成与发展的创新系统。其实,支撑这一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名牌产品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壑济实力、科技水平、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力量,名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地位的象征。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增强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能力,必须要多方位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刘冲 《经济论坛》2002,(11):26-28
二、实施名牌战略,要以名品为物质基础任何企业名牌,都不能徒有虚名,都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名品。一般情况下,企业有了名品,才逐步有了名牌。有了名牌后,又扩展名品,搞系列化的名品。系列化的名品有了,名牌进一步得到提升。名品与名牌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我们所熟知的众多名牌、名品都是这样发展的。有的名人以为,自己是名人,自己的产品就一定能够直接变成名牌。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名人的名声再大,也不能对顾客搞画饼充饥,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名品来说话,才能搞出名牌来。搞不出名品、名牌企业的名人,用不了多长…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名牌战略已成为许多企业最有效和最成功的战略之一。然而,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名牌意识淡薄,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国有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国际名牌抗衡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名牌强国: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大课题从名牌兴业看国企改革的市场取向□熊考核一、以名牌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实现经济的规模联动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名牌”经济,名牌对市场占有的必然趋向又是名牌与规模的相互联动。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名牌与规模联...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产品名牌,还是企业名牌,都是以消费者为基础的,消费者为名牌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企业在争创名牌过程中,一定要紧紧环绕着消费者这个核心。同时,社会形象如何,是决定能否成为顶级世界名牌的重要因素。名牌不仅是一种有形资产,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5.
论名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圣亮 《经济师》2001,(3):23-24
消费者崇尚名牌 ,创业者追逐名牌 ,政府推动名牌 ,新闻界爆炒名牌 ,投机者盗用名牌……那么 ,名牌究竟有何价值或魔力呢 ?一、名牌———消费者崇敬的“神”现实生活中 ,名牌产品的价格通常要比普通产品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但消费者对名牌却仍然是青睐有加、趋之若鹜。那么 ,消费者为什么会对名牌敬若神明、长跪而拜呢 ?这主要是因为名牌对于消费者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 :1、防范的功能 ,即名牌能够防范人们购买和消费某种商品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遗憾。研究资料表明 :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按照“遗憾最小”原则进行购买决策的 ,甚至…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创造名牌的策略孙红芹现在,企业家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创造名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纷纷制定创造名牌的目标和规划,认真研究创造名牌的策略,精心组织名牌战略的实施,努力创造一代名牌、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国外一些著名的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大公司雄厚的...  相似文献   

17.
高价和低价运营名牌产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家谋 《经济论坛》2000,(23):2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牌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炒作现象,即“高价促销”和“低价竞销”。分析两次“炒名牌”的市场基础和条件,总结发展名牌的经验,能启迪我们在名牌发展中少走弯路。促进我国优势名牌产品的发展。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一股名牌消费热潮:买家电要名牌,买服装要名牌,甚至于买牙膏、买酱油也要名牌,于是名牌产品的身价倍增,“高价格=名牌产品”似乎成为一种共识。这种“高价名牌”形成的市场基础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滞后效应。80年代末,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与名牌战略──名牌界定要清晰贾建喜,刘整书什么是名牌?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名牌是一种知识产权;有人说名牌是一种文化;有人说名牌是销路好的产品;有人说名牌是质量最好的产品;有人说名牌是广告做得多的产品;还有人说只要获得省优、部优、国优的产...  相似文献   

19.
当今,消费者购物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利益,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只有名牌才能给予其这种满足。所以,把名牌称为“上帝”(消费者)心中的“上帝”一点也不过份。名牌犹如无坚不摧的开路先锋,是企业开辟、占领和不断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它又象是威力无穷的魔法石,是企业获取巨额利润,世速成长的保证。可以说,创立名牌是企业竞争取胜之道。但名牌的塑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情,靠大把烧钱做广告也不能缔造持久的名牌。企业若想塑造并长久保住名牌就必须练好以下四项内功:  相似文献   

20.
名牌是指有名的品牌或著名的商标,是在市场竞争中享有盛誉的企业及其产品、商标和服务的统称。通常意义上说,名牌标志着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强大的科技水平,占有超常的市场份额,拥有优异的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同时名牌是消费者追逐的目标,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因此,实施名牌战略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企业如何创造名牌,以名牌赢得竞争;如何保护名牌,以名牌促进企业发展,需要从形成名牌的全过程,创造名牌的各种条件出发,抓好名牌战略的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