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逆散,原出《伤寒论》,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张仲景本为治郁热所致“热厥”而设,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脾、透达郁热、和中缓急之功。本方药少而精,治效快捷,是古今常用之效方。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涉及诸科多种疾病。笔者从1985~1992年对四逆散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1 肋间神经痛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无权,胁络郁阻而致胁痛,可用本方加减。余氏认为:此病多属“肝气”为病,治以四逆散,或加醋制香附、红花等药。王氏报告其证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药用柴胡9g,枳实9g,白芍9g,川楝子9g,白术9g,炙甘草5g。若服药胁痛消失,脘胀减轻,唯饮食仍少,原方去川楝子加茯苓12g,以图巩固。李氏曾治本病1例,症见右胸胁部疼痛隐隐,时轻时重,游走不定,牵及腰背,胃脘部痞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载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指出本方可用于气郁所致种种病证,体现了疏郁通阳,宣达气机的治法。笔者通过学习《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在其基础方上辨证加味,治疗淋证数例,效果确凿,现介绍于下。基本方药: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国医论坛》1998,13(2):10-1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3年来笔者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门诊。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21例,胆汁返流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11例,均无其他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柴胡12g,仅受10g,白芍20g,陈皮10g,川芎10g,马梅12g,甘草3g。加减:胃粘膜出血糜烂加乌贼骨、白连粉;血瘀痛甚加延胡京、香附;胃寒加炮姜;胃热加黄连;胃酸缺乏重用马梅,并加山碴;胆汁返流性胃炎加大黄、郁金;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为和解表里,升清阳降浊阴的和解之剂,主治传经热邪陷入于里,阳气内郁不能升达四肢厥逆的阳证热厥。余在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内伤之肝咳,并佐以肃肺止咳之品,常获良效。兹录验案如下。例1,牧某,男,69岁,退休干部,于1995年9月20日就诊。患者外感半月余,经用中西药治疗寒热已除,但晨起咳嗽增剧,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咳时牵引少腹作痛,食欲不振,卧寐欠安,便干,尿黄,口干而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滑、证属年事已高,肝阴素虚,复感表邪未净,入内化火,肝失疏泄,上道于肺,木火刑金,肺失宣降。治以清肝肃肺。方药:柴胡…  相似文献   

6.
1四逆散治疗阳郁证高热熊某,女,34岁,已婚,教师,1994年3月6日就诊.息者7个月前正值月经来潮之际,因家事不睦,外出散心卒遭雨淋.经血止而息高热.经中西药治疗(用药不详)8天高热始退。之后便反复发热(T39.SC左右),易于行经前发作,久治不愈.刻诊:面红目赤,口干不欲饮,躯体灼手而四肢厥逆,并伴右侧头痛,乳胀胁痛,经行腹痛,杂有黑色瘀块,舌质红而润,首薄而徽黄,脉沉弦而数.T39.8℃.实验室检查正常.发热2天,今月经始潮。诊为阳郁高热。治直解郁泄热。方以四逆散加川穹:柴胡309,白芍209,权实129,炙甘草129…  相似文献   

7.
四逆傲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原方由柴胡、帜实、白芍、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脾、调理气机之功效,临床应用颇厂。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是张仲景所创,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笔者用其治疗胃神经宫能症、过敏性肠炎、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10.
真武汤治疗阳虚高热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5)杨家林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四逆散,治疗应用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其病机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亦有因气血虚弱或肝肾不足,经行之后,血海空虚,胞脉...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168例小结北京鼓楼中医院内科(100044)杨兵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四逆散/治疗应用我跟随徐振盛老师临床,获益良多。徐老擅治脾胃病,施法独具匠心,尤喜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现将随徐老临证以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168例总结...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渗出胸膜炎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均在18岁~40岁之间,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病程最长者三个月,最短者20天;病变部位在左侧者9例,在右侧者23例,除3例伴有大量积液外,其余均伴有小到中量积液。全部病例均有患侧胸胁胀痛、胸闷、咳嗽、喘气,甚则气促心悸,神疲乏力纳差,低热等症状。体征表现为患侧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加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对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药: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四逆散加味,日1剂,连用10剂;对照组用氟桂嗪胶囊,每次10mg,1日1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35例中,基本恢复5例,占15.2%;显效5例,占15.2%;有效10例,占30.3%;无效13例,占39.41%。总有效率分别为94.3%、60.6%,(P<0.01)。结论:本法对偏头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易华波 《光明中医》2011,26(7):1483-1484
本文试从四逆散与升降散的方剂来源、病因病机、治疗机理来探讨两方在外感高热不退中的异同点。两方均遵从《内经》"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在外感高热的症状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四逆散主要体现在恶寒发热无汗,四肢逆冷;升降散表现为恶寒轻发热重,汗出热不退,大便结。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为张仲景所创,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笔者用其治疗胃神经官能症、过敏性肠炎、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夏某某,女,25岁,工人,初诊1989年3月9日。患者于本月3日晚突发高热(体温40.3℃),伴头痛头晕、恶寒泛恶、四肢冰冷等症经厂医务室、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给于输液、抗生素、退热止痛药及激素治疗3天未效,又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输液及中药解表发汗剂治疗,热度一时下降,停药后又复上升,故来我院门诊。主诉高热已达6天。证见憎寒壮热,热后寒颤,日晡益甚,面色浮红,头昏重痛;胸脘痞闷,时时泛恶,身体困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新用     
姜雅平 《山西中医》1993,9(6):40-40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原方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笔者近年来将此方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内科、外科、妇科病症达数十种,收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一、肾结石 郝某某,男性,32岁,侯马市电影公司职工,1992年12月3日初诊。左侧腰痛2个月,加重3天。其痛如针刺,痛引左侧少腹,伴精神倦怠,胃脘满闷,时时欲呕,腹胀,纳呆,尿黄,便秘。舌质红微暗、苔薄,脉沉弦。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7×10~9/L,中性0.76,淋巴0.24。B超检查示:(1)左肾结石(0.9厘米),(2)肾盂积水;(3)左侧输尿管扩张。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19.
一、乳腺增生症马××,女,18岁,门诊号24882。因右侧乳房肿块半年余于1983年3月7日就诊。半年来,发现右侧乳房有一肿块、发硬而痛、渐见增大,长期以来心烦性急善怒。检查右乳房上方有4×5cm 发硬之肿块、触之压痛、  相似文献   

20.
失笑散合四逆散治疗肾绞痛48例疗效观察巫德文(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中医科343700)关键词肾绞痛;中医药疗法;失笑散;四逆散;临床应用肾绞痛属中医腰痛、淋症、腹痛等范围。多年来,笔者采用失笑散合四逆散治疗肾绞痛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