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上海郊区的农业生产和持续农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上海持续农业的发展战略,即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资源,推广适应科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整体效益,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实施该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农业信贷投资政策以及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持续农业整体科技素质,完善和逐步推广持续农业试验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客观需要。目前,海伦市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看到,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必须更新观念,跳出五种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3.
发展订单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订单农业有了长足发展,订单农业面积从2000年的18.74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50万亩。订单作物主要有马铃薯、油莱、蚕豆、大蒜、胡萝卜、花卉、中藏药材、亚麻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效的解决了产销矛盾,扩大了农产品销路,带动农户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的持续高效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国土沙漠占2/3。降雨时空分布差异极大,年降水总量16亿m3左右,仅为农业用水总量的75%。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含盐量过高,利用难度大。就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以色列人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灵活的政策措施实现了农业的高效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杰出成就。回顾农业发展的历程发现,五六十年代以色列仍然是一个80%左右的粮食依靠进口的国家,1980年农产品出口净创汇已逾3亿美元,1997年农业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农产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5.6%,达7.4亿美元。以色列已成为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改革前景—创建新型农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人类社会是出现的生产部门,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这样的农业生产,都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动物饲料和工业原料等,这就是传统的绿色产业,其主要弱点:一是易受自然灾害,风险大;二是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三是占用土地面积广,消耗水资源量大,与人争地、争水的矛盾突出;四是生产过程中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破坏自然生态问题严重。21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流通的传递和反馈,引导微观主体按照市场需要,合理安排,科学决策,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农村生产经营体制转变,必须尽陕扭转农业信息滞后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必然成为历史的发展趋势。那么,在传统农业地区,农业还有没有出路?笔者认为,农产品是不可替代的战略物资,农村人口比例大,农村稳天下稳,农业兴国家兴,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农业大有可为。但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就农业而抓农业,就生产而抓生产,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在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生产由解决温饱转向追求经济效益,由国家统购统销转向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在农业的产加销、农工…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的农业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的农业优势南京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培训中心刘志民以色列现有人口5619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2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4593美元。以色列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5%,农业投入仅占总投入的2%,而农业年出口值竟高达74亿美元,比80...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在对现代农业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并给出了数字农业的基本架构,分析了数字农业与精细农业、数字地球、信息农业、虚拟农业之间的关系。提出精细农业应该是以数字农业为基础,以高投入产出比为目的的农业,数字农业是精细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并受益于数字地球建设。数字农业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顺目前数字地球、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从而合理安排我国农业发展规划,避免资源浪费。数字农业的实施将使农业生产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实现我国农业生产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地肥水美,风调雨顺,也许是每一位中国农民的梦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五谷丰登、牛羊满圈,才能带来富庶的生活。然而现实就是现实,过去靠天吃饭的基础产业已经觉醒,只有现代科技的“阳光雨露”,才能真正为华夏故园带来甘霖和新绿……如今“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已经开始在部分农村得到推广。那么,这一被专家称为“数字农业”的又一新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怎样才能成为广大农民通向致富的宽广大道呢?  相似文献   

11.
重农亲民新政风,甲申好雨惠“三农”。刚刚过去的2004年,对中国农民、农业、农村来说是转运的一年,吉祥的一年,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是空前的。然而,“三农”问题积重难返,要继续保持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好势头,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的现代化,工程化和产业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出结论,农业工程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与保障;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部门同其他有关经济部门实行联合或融合的一体化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东南亚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比我国早,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在独立前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资本,主要发展特种商品农业,以便向殖民统治者供给食品和工业原料,而不可能建成本国完善的原材料加工体系。独立后,他们实行了进口替代政策,促进工业化的实施。但由于缺乏企业家、管理者和熟练技术劳动力,只得依赖于发达国家的私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及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14.
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农业标准化的含义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或准工业化,是农产品生产的未来趋势。同时,农业标准化的含义又是加工出口的规模化。加入世贸组织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世界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潮的实质入手,研究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市郊农业产生的客观要求;对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制约性极强的上海,提出了应以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为目标,表述了两订约持续农业内涵及其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上海发展信息农业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分析了上海发展信息农业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上海发展信息农业的决策建议,论述了建设上海农业信息系统的构思,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坊前镇地处无锡市近郊,现有耕地8575亩,人口1.85万。2002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农业产值4000万元,增加产值2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和11%。自1999年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开展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服务为支撑,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培育特色村为重点,加快优质高效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新发展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2543亩,全镇粮经比例达5:5,并初步形成坊前丝瓜、食用菌、奶牛等6个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作为整个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已日益成为推动农业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将成为广大农民摆脱贫穷、走上小康之路的重要环节。Internet作为国际最大的学术计算机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目前已覆盖全世界近180个国家和地区,联网用户超过5000万,并且还以每天数万人的速度增长。至1998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已达54.2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8.2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46万台。我国上…  相似文献   

19.
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研究所杨瑞珍面对当今世界农业出现的土地资源退化,人口增长过快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近年来,继生态农业之后,又提出了持续农业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同,但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仅仅取决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