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用地规模将受到严格管控。如何通过挖潜低效存量空间来保障城市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研究国内相关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低效工业用地盘活的相关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与转型背景下,因东北老工业城市生态空间不足导致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而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为城市生态改善提供了契机。目前,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主要以经济效益提升为核心导向,缺乏对城市生态优化的考量。针对老工业城市的共性生态问题和城市更新目标,以哈尔滨为研究案例,提出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与评估的“经济低效度—生态需求度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识别出的531块低效工业用地中,有139块实行退二进绿策略,面积占比34.4%。根据各生态服务需求度的差异,绿地分为四类,并给出相应的再开发策略。在以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存量用地挖潜成为县市级政府获取建设空间的重要来源。工业用地在增量时代扩张较为迅速、粗放,也为更新转型带来挑战。目前,存量工业用地存在评价体系单一、更新规划过程静态化、退出机制缺乏等问题,文章从发展动力和土地绩效双维度,构建存量工业用地评价体系;以动态更新式思维,提供分类型、分时序的引导策略,构建存量工业用地动态开发“一张图”;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解题范式,提供存量更新的倒逼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GIS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对现状和规划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布局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工业用地整合模式,为规划决策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本文以杭州市区为例,运用GIS工具针对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开展规划决策研究,针对城市工业用地存在的规模结构偏大、空间布局混乱、低效使用情况突出等问题,提出盘活存量、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以促进工业用地高效的空间布局,进而释放创新活力与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6.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在国家严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成为新常态,这使得城中村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城中村为例,通过"存量土地挖潜容量效率系数"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计算方法设计,从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对城中村存量土地的可挖潜容量进行了定量测算、对挖潜前后城中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为城市挖潜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结果表明,城中村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城市发展已经从增量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变。城市空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剩余空间有待挖潜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或空间需要被激活并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如何利用剩余空间,通过挖潜有限的土地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为现阶段城市更新关注的重要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针对城市薄弱地区和环节,开展‘留白增绿’、补齐短板、改善环境、提升品质的城市修补工作”。可见,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和功能优化日趋重要。基于健康城市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一种稀缺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进程中,显得尤为珍贵。随着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许多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工业用地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些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愈为突出。因此,对工业用地进行盘活改造势在必行,由政府主导的土地收储作为传统的工业用地盘活改造的途径,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对土地收储模式创新的思考,为我市加快存量工业用地盘活,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萍 《城市开发》1998,(6):31-32
节地挖潜、集约用地是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保证。城市土地管理中,必须走节约挖潜的道路,不但要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盘活存量土地。当前,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在建设资金和可占用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显化积淀的土地资产,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和建设空间,使城市建设走集约利用、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企业用地的调整是盘活存量土地的一个重头戏,本文着重探析企业在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存量低效和空闲的工业用地,应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潜力,解决工业用地的紧缺问题,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工业上楼”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容量和效率,并寻找一种适合“工业上楼”的产业空间载体。论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产业规划、建筑空间设计、工业生产与建筑空间适配性等角度对“工业上楼”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经研究可知,“工业上楼”模式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能适应新型产业,该模式是可推广、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1.
曾鹏  李晋轩 《城市规划》2020,(4):43-52,105
存量空间更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用地供给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应对存量空间中土地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固有复杂性,相关城市政策需起到必要的导控作用。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了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更新与政策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全途径调研构建空间更新数据库,对1995年以来存量工业用地的时空演变历程进行量化描述;其次,梳理1979年以来的相关城市政策,并对政策变迁的规律进行测度指标评价与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研究,证实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进程受到政策演进的阶段性影响,而政策产生影响的反馈速度则受制于政策自身“引导型”或“规制型”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城市化进程,工业用地快速扩张和粗放经营造成的低效利用已经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查处企业低效用地的行为,需要客观科学地评价工业用地效能状况。在借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二维工业用地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点到面分析低效工业用地的状况,理清低效用地的责任主体,监管和查处低效用地。这对提高工业用地的效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颖  李静 《室内设计》2014,(5):38-42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扩 张”向”存量挖潜“模式转化的发展背景,以 重庆市鲤鱼池片区社区规划为例,探索社区 规划作为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的关键,在其编 制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顺德区低效工业用地空间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9)
土地利用空间绩效是反映城市土地使用功能综合成效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工业用地空间绩效的系统评估,城乡规划往往难以判读工业用地改造的相关诉求。文章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低效工业用地空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佛山市顺德区工业用地的空间绩效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工业用地空间绩效评估在规划管控中的实施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是以土地管控为手段、城市规划为引导,对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的综合过程。鉴于我国传统工业用地的划拨属性,其转型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新的过程,也是产权转移的过程,不同产权主体的利益诉求,影响着土地再利用的模式与路径。如何充分理解工业用地转型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如何在规划中平衡各方利益,降低产权交易成本,是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对既有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案例入手,剖析其功能置换过程实施机制,从规划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推动工业用地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宇  孙思敏 《居业》2023,(1):86-8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尤其是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思维下,城镇化发展已由增量扩张转入存量挖潜,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由于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暂未对存量土地有明确定义,缺乏清晰的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思路。因此,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长沙市天心区为例,从存量土地概念界定、现状调查、再开发思路和存量空间再开发模式四个方面对存量土地再开发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上海城市建设迅猛,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至3000km2左右,约占市域面积的50%,远高于香港、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截至2014年末,上海市中心城工业用地122.67 km2,占比18.51%。尽管近年的数据表明,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中比重正在逐年减少,工业用地的扩张速度低于城市扩张速度,但与国内外同等城市的比较,上海的工业用地总规模和比重均远超其他同类别国际大都市。同时存量工业用地在城市可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大幅超越新增工业用地,如何在建成区既有空间物质环境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资源利用效率,"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成为目前规划土地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以上海徐家汇社区为例,对徐家汇社区现有存量工业用地现状进行规划梳理、研究分析,为盘活徐家汇社区存量工业用地,建立规范、有序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短缺,城市空间发展正从"增量扩张"向加强"存量挖潜"转型,存量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模型探索、促进土地优化利用的政策引导以及城市空间功能的更新转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评析。  相似文献   

19.
在"存量挖潜"和明确"城市发展边界"的大背景下,萎缩型边缘区作为承接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土地闲置与产业被动"退二进三"的现象。文章在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的低效利用,提出了以产业更新为参考的土地动恋弹性集约发展模式——"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以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的土地转换模式,以完善"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宴践中的可实施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突破、创新城镇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是业界在考虑和探索的问题。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城镇土地制度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城镇土地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城镇低效用地是指城镇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其范围一般包括低效产业用地、低效商业用地、旧城用地、旧村用地及其他低效用地等五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