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社区是我国社会管理的微观组织,承担了基层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和民主自治的三大基本职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职能的物质载体,其配置与社区行政边界有着很大关联。文章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以社区职能为出发点,分析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而从社区行政边界优化、社区中心规划两个方面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行优化,具体探究了社区的合理规模、行政边界优化原则以及社区中心包含的设施类型、规模、选址和空间组织形式等,希望能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和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雷霍沃特社区中心项目位于以色列雷霍沃特,这里是一个全新在建社区——新雷霍沃特的核心位置。项目周边有一个已建成的小学,一个运动中心,另外还有一些在建的高层住宅。在项目体量方面,设计师考虑到整个新社区的总体规模巨大,因此希望引入一个对城市环境友好且尺度适宜的建筑。这就意味着,不仅用户可以享受社区中心内部的广场,行人也可以利用这条捷径去往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我国政策的"政社分离"的制度转变,社区作为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也越来越受各学科专家的重视。社区中心在这样一个微观的城市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承启角色。在社会多方位转型的背景下,社区中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时代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以武汉大学珞睿社区中心扩建方案为例,试分析制度转型背景下社区中心所应呈现的建筑特点与其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晴 《新建筑》2005,(3):19-22
通过思索学生在“社区中心设计”课程学习中的疑惑,提出了“源于生活”的教学改革理念,利用都市人类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并就社区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设计概念,以此为核心塑造物质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社区中心是整个社区的功能核心和交往纽带,在未来社区中,社区中心应呈现怎样的面貌,如何给社区生活带去积极影响,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松柏片区社区综合体项目的建筑设计中,我们通过分析公园城市和未来社区的特征和规划建设要求,在文化地标、公共客厅、融合共生、功能复合、立体开放、慢行优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将社区打造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塑造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社会氛围和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社区中心规划建设呈现独特的发展路径,集中用地社区中心即是21世纪初提出的新模式;在进入新时期后,应跟进高品质发展要求,及时检讨并优化该模式。文章对南京首个采取集中用地社区中心模式、迄今历时20年的河西新城中部地区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分析规划实施中的“顺”与“困”,并引入社区生活圈发展理念,将其置于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集聚空间结构中进行整体考察,总结既有集中用地社区中心模式的优点和欠缺点,从集中用地精细化、便利性导向的整体性规划引导和新城社区中心空间再优化等3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再思考,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3,(3):246-251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滨海社区北京十一学校位于大连市开发区东南端,大孤半岛西岸,红星滨海社区中心位置,周边多为区内海滨高端别墅及高层海景住宅。基地为新滨海路、社区8号路与姜家沟东路所围合,用地49000m2,靠山面海,交通便利,自然景观优越。  相似文献   

8.
<正>东原千浔社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北面是黄桥镇,东西两面是其它住宅用地,南面一路之隔是虎丘湿地公园。社区中心位于整个用地的东南角,与两条城市道路相邻。与大多数新城开发区里的住宅一样,千浔社区仍然是一个闭合性的商品房小区。中国目前的住宅开发模式是过去30年的累积,与社会经济阶层的形成息息相关。"鼓励开放式小区"的新政导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全面构建社区生活圈体系,社区综合体作为集成多种生活服务的社区中心,是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下沉的战略抓手,也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功能设置、空间布局、建议运营三个角度梳理国内社区综合体的发展现状,以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布局创新探索为例,探讨围绕人本需求落实社区治理新理念的实践,以期为社区服务优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东原千浔社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北面是黄桥镇,东西两面是其他住宅用地,南面一路之隔是虎丘湿地公园。社区中心位于整个用地的东南角,与两条城市道路相邻。与大多数新城开发区里的住宅一样,千浔社区仍然是一个闭合性的商品房小区。中国目前的住宅开发模式是过去30年的累积,与社会经济阶层的形成息息相关。"鼓励开放式小区"的新政导向很难在短时间内颠覆这一模式,在相对空旷的新  相似文献   

11.
正苏州吴江旭辉社区中心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南部,是一片新兴的生态城市片区。设计力图为周边居住组团注入活力,活跃人群并凝聚社区精神。在着手这个位于苏州的项目之初,宋  相似文献   

12.
建筑"亲和力"的塑造--海淀社区中心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斌 《建筑学报》2005,(2):38-43
北京海淀社区中心的建筑设计立意于表达建筑对社区居民的亲切感,体现建筑向公众开放、市民平等参与精神,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尤其是与社区居民生活的呼应;通过人性化的建筑性格、亲切自然的建筑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内部空间,塑造建筑对使用者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是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常州市主城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例,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特色进行了梳理,力图通过新一轮规划布局,逐步推行"一居一楼"的基层社区中心模式,打造重点民生工程,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相似文献   

14.
科尔曼公园     
该项目位于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非洲裔美国人聚居地。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林肯公园.于1918年成立的国家黑人联盟棒球队将这里作为了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在该公园最辉煌的时期,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社区里的很多事情都在这里举办.这里俨然成为了周围社区的活动中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该公园和附近的社区渐渐变得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剖析功能分区规划理念惯性带来的弊端以及“少子老龄化”与“恐育”心理造成的困扰,探讨混合社区(街区)开发、15 min社区生活圈建设及远程互联、共享办公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泗泾新凯社区为例,针对上海市近郊居住型社区普遍存在的职住分离现象,提出借势远程办公,激活城郊社区活力,促进社区混合多样。将远程办公置入社区中心并与社区内部其他功能混合互补,有利于实现居民就近就业,不仅可促进职住平衡,对解决当下“少子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社区活力及多样性,促使郊区“睡城”苏醒,实现“15 min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目标,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设计》2012,(6):148-157
密尔沃基印第安社区学校位于一块树林中,距离密尔沃基郊区的富兰克林威斯康星中心约16km(10英里)。这所学校将包含8年级教学空间和社区中心的功能。包括教室、健身房、大型宴会厅、社区大厅、图书馆、表演空间、社区会议室、行政和企业办事处以及户外聚会和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外三个典型社区中心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社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后抽取出两大方面关键性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典型社区中心空间模式的比较分析之后,最后重构出新的社区空间发展模式,以期为当前社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5,(6)
<正>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市政府规划了一个新的大型项目——由一系列小型公共建筑构成的教育网络,这些建筑散布在80个市政区内,圣·维森特·费勒社区中心即为该项目的一部分。这个涉面广泛、公共开放的教育网络由多个社区组成,旨在促使高品质的教育遍及各处。在这个政府项目中,各市政区代表、政府和建筑师相互合作,通过简单的会议,社区的居民用文字和绘画表达了他们对文化教育和建筑项目的意愿和需求。圣·维森特·费勒是位于安蒂奥基亚市东  相似文献   

19.
林哲 《建筑与文化》2021,(11):157-158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规划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社区中心作为社区中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空间节点之一,除了为群众提供诸如社区医疗、街政管理等服务外,更应深挖其空间潜力,为营造多元、活跃、公平的邻里关系创造物理空间基础.文章以南京市秦淮区永乐南路社区中心及秦淮区人民检察院项目为例,探索通过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诠释,在规划、建筑、空间等多层面上发展出公共空间中的兴趣点,将城市空间塑造成为"社区客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林哲 《建筑与文化》2021,(11):157-158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规划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社区中心作为社区中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空间节点之一,除了为群众提供诸如社区医疗、街政管理等服务外,更应深挖其空间潜力,为营造多元、活跃、公平的邻里关系创造物理空间基础.文章以南京市秦淮区永乐南路社区中心及秦淮区人民检察院项目为例,探索通过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诠释,在规划、建筑、空间等多层面上发展出公共空间中的兴趣点,将城市空间塑造成为"社区客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