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世界能源价格的高涨、瓦斯引起的恶性矿难事故、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等促使国内外日益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在技术、资金、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美国煤层气产量2007年达到495×108m3。我国拥有更大的煤层气资源量,因勘探开发技术落后,产业发展一直受到限制。文章从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历程出发,全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及装备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煤层气勘探开发各项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处于关键时期的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部署和决策依据及技术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页岩气、煤层气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专家表示,今后几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迎来发展新热潮。如果能有政策支持、克服技术瓶颈,2020年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产量有望达到千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清洁的煤层气资源来代替对国民生命安全与自然环境影响恶劣的煤炭能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为此,通过分析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与资源产量、煤矿区煤层气抽采技术发展历史、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及相应的煤层增透理论和开发技术现状,指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形势与理论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实现煤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需进一步原始创新支撑其安全高效共采的基础关键理论,并完善煤矿区煤层增透、煤层气集输与综合利用、煤炭地下气化—煤层气联采等关键技术;(2)提升煤炭领域与石油领域学科交叉理论技术攻关和行业合作力度,形成优势理论技术与产业配置互补发展,搭建基于多领域学科融合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3)完善国家和地方在煤与煤层气共采领域的政策保障体制,鼓励煤炭企业与石油企业合作以促进其规模化发展。结论认为,煤炭资源平稳缩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策略,由此推行煤与煤层气共采对于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缓解清洁能源短缺和降低碳排放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贾洁椋 《石化技术》2022,(12):31-33
在进行地质勘查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开发技术对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为了能够有效节省工作时间,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共用勘查技术来勘查当地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分析当前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体系的对比,找出两者在实际勘查过程中的共同点,从而为后期的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抓住机遇,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中国能源需求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首先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归纳了其给中国煤层气产业所带来的启示;然后客观剖析了当前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对不利条件和风险也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①实施比常规石油天然气更为优惠的经济政策;②实施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强制性“先采气、后采煤”政策;③制定煤层气资源保护和产业监管法规。希望能抓住大好发展时机,力争在“十一五”末中国的煤层气产业化能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煤阶地区的煤层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美两国煤层气生成地质条件的对比,认为中国煤层气形成和富集有着不同于美国的特征。我国华南和华北地区广泛分布高煤阶煤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在成煤后期多个方向和期次的构造运动改造下,部分高煤阶煤层的渗透性有可能得到改善。通过地质研究,可以在高煤阶地区找到高产富集区。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在我国沁水含煤盆地南部无烟煤地区发现了大型高煤阶煤层气田——沁水煤层气田。这不仅丰富了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对于拓展煤层气勘探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前期基础研究,剖析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生产实践难题,提出古龙页岩油在储集空间、相态分布、流动规律和矿物演化等方面的特殊性,解析目前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梳理出以下6个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1)古龙页岩有机质来源、生排烃机理和影响页岩油丰度的关键因素;(2)古龙页岩有效储集空间类型和结构特征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贡献;(3)古龙页岩矿物成因和演化规律及其对储集层有效性、敏感性与可压性的控制作用;(4)古龙页岩岩石力学特征与裂缝扩展规律;(5)古龙页岩油油品、相态变化规律与吸附-解吸转化主控因素;(6)古龙页岩油液固-液气作用机理与提高采收率机制。提出了实现古龙页岩油规模化经济动用的重点攻关建议:(1)深化油气生成与排驱、储集与运聚等机理研究,指导页岩油地质甜点优选;(2)深化可压性与造缝机制研究,支撑工程甜点选择及工程设计优化;(3)深化地层条件下流体作用机理研究,指导开发方案优选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古龙页岩油的成功开发需要全球专家学者贡献多学科创新想法和技术思路,解决生产难题。图12表1参47  相似文献   

8.
针对吐哈盆地煤层富集的地质特性,开展了煤层气试气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开发了煤层微注入测试技术、煤层气大排量注入测试技术和煤层气排水采气工艺等技术,提高了煤层气试气资料评价分析质量,在哈参1井、沙试1井、沙试3井和沙试4井的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煤层气快速发展的影响,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我国的煤层气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工程技术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为此,总结了近年来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在煤层气工程技术方面的攻关成果与技术进展,包括煤层气地质综合评价技术、煤层气钻完井技术、煤层气压裂改造技术、煤层气排水采气技术、煤层气地面工程技术等;进而明确提出了涉及上述5方面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煤层气资源极其丰富。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发展比较迅速,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率先形成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煤层气的勘探程度和资源的探明程度均很低,仍处在勘探开发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重视地基处理,优化地基处理技术,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项目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层气开发目前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但勘探区块和有利目标严重不足。通过分析与思考认为:①应进一步深化拓展对已做前期工作的地区;②重新认识具有构造煤发育背景的地区,重视低煤级煤层气赋存的特殊性,有可能在安泽地区以及韩城、淮南、黔西、荥巩东部、太行山东等地区取得勘探开发试验的新突破;③关注新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以鄂尔多斯盆地等为例研究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的可行性,可能获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实选区,同时探讨煤层气与常规海上油气共采的可行性,也是中国煤层气勘探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础、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对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我国天然气资源、管网、天然气市场与消费结构等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虽然尚待完善,但天然气产业链具备协调快速发展的基础;从天然气供应、管网建设、市场等角度,论证了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具有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提出了6条具有可操作性与政策前瞻性的保持协调发展的策略:①促进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制订国家层面的天然气工业发展规划,培育以城市燃气、天然气汽车、工业用气为主导的天然气市场体系;②构建全方位的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体系;③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天然气行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抓住当前调价的良好时机,尽快建立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合理化的价格机制;⑤促进天然气消费,促使能源各子行业协调发展;⑥建立健全法规与政策体系,促进天然气产业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野外测井采集技术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去发现油气层和石油储备层,对油气藏进行动态静态监测等。本文主要从我国现阶段野外测井采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我国野外测井采集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测井井下数据采集信息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野外测井采集技术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位移井下套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位移井下套管作业在钻井作业过程中至关重要,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原油产量和油井寿命.国内油田发生的套管质量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套管损坏而造成油井报废累计已在数千口井以上,其中30%~50%是由于下套管作业操作不当造成的.详细介绍了大位移井下套管作业需要考虑的因素、下套管的方法、专用工具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生物燃料产业还处在一个以研发、工业化试验为主,区域性市场的发展阶段,中国广西20万t/a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和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等技术都是国际先进甚至领先的工艺技术。事实表明,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和巴西作为南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对全球共同解决能源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清华大学中国一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以强化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生物燃料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