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对生态空间的高效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生态要素缺乏统筹以及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当的问题,是当前规划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研究热点。【方法】以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生态系统服务多目标协同为导向,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城乡规划学理论及系统协同的决策方法。【结果】提出了协同“过程-格局-尺度-功能”的规划理论架构,并从“体系—流程—关系”3个维度建构了协同生态系统服务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技术框架,厘清了GI规划编制流程,提出了刚弹结合的管控措施,完善了功能协同与供需平衡的GI规划逻辑。【结论】该研究成果将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并可作为市级GI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因而具有理论借鉴研究及规划设计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21,(8)
生态优先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在当前的规划编制工作中,仍存在生态系统认识不足、保护与开发技术内容"两张皮"、生态学理论支撑不足等普遍性问题。文章以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包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从价值认识、空间格局、管控体系、结构优化、实施行动和政策建议等角度,提出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靳利飞  孟旭光  刘天科 《规划师》2021,37(19):65-71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规划领域面向生态文明的重大变革和重要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以治疗、预防"生态病"为出发点的国土空间规划日趋从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向服务于保护资源环境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元化的空间高质量发展目标转变,更加注重多元目标驱动下的"技术+政策"的双重逻辑转型.具有统筹"立体开发"区域属性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粘连性结构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坚持适应生态文明时代时空秩序的"问题—价值—目标"三重导向.文章基于以上逻辑,在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关键逻辑和重大关系为主线,面向空间多元综合目标,对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多要素耦合、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多功能融合、明确空间治理基本单元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2021,51(8):190-198,44
当前我国矿业城市生态风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能够为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提供具体实施途径,两者具有内生性关联。通过对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相关研究的全面梳理,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生态风险的研究对象与要素由单一向多元演变,风险调控与管理方法也相应呈现系统性、多样性趋势,涉及的学科及理论从独立分散走向多元融合;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能够为矿业城市风险调控的实施提供规程保障与管控依据,但是当前尚未形成从风险机理分析、风险量化评估到风险过程干预的系统规划方法。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在多学科交叉技术支持与多目标寻优思路下,提出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的空间规划响应技术框架,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调控与生态修复问题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沈大炜 《室内设计》2023,38(1):23-28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 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 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 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 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 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 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 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 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 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 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 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 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 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 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 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 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指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基于自然地理格局,适应气候变化趋势,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空间格局失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生态、农业、城镇国土空间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保护修复的活动1。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框架体系下,生态修复规划更加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然而,传统的生态修复工作,多数聚焦于单一目标或特定环境2,面临投入成本大、治理难度大、修复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3,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和设计策略指向了生态结构与格局的合理建构,也是城市水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技术性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体系提出了蓝绿空间耦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的多尺度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体系与空间模式:宏观尺度上重点关注全域蓝绿空间格局的构建,中观尺度上着重城镇集中建设区蓝绿空间网络构建并指向城市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微观尺度上重点关注详细设计层面对水体及水岸蓝绿空间的设计引导。同时,基于蓝绿空间规划与建设管控的目标,对蓝绿空间包括水面率控制、蓝线控制和连通度指标控制在内的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构建。  相似文献   

8.
翟端强  卓健  徐弈 《规划师》2023,(2):53-60
生态风险是指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综合作用下产生生态负面效应的或然性。生态风险评估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对深入推进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概括总结了我国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其次,针对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中“人类—自然”互动关系的客观情况,借鉴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详细阐释了生态风险和景观格局之间的耦合关系,说明这一耦合关系对完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作用和优势。最后,基于耦合关系视角提出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建议,从基础数据整合、影响因子选取、评估体系构建、适用性分析、情景分析及应用五个方面对评估框架进行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生态空间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大都市远郊生态空间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生态空间规划需在生态价值及生态格局识别的基础上,对生态空间构架、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引导要求;在成果上,应明确红线划示和指标管控的底线要求,便于分级管理与逐级落地。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蓝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文章从治理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国土空间规划助力共同富裕存在顶层设计留白、治理手段单一、规划基础薄弱等现实困境,并基于“立法补白+规划治理+组织保障”的治理框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包括构建面向共同富裕的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形成以法权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塑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土空间规划组织体系,期望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善治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明显,将适应气候变化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被认为是提升新时期国土空间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我国气候变化事实出发,通过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土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的影响,以及我国城镇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风险耦合关系,提出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适应理念;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层级,从技术方法、空间治理和工作体系3个维度提出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思路及应对策略,探索将适应气候变化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机制研究和实践更多是关注约束传导机制以及实施保障机制,而对空间治理转型背景下的实施逻辑与实施机制缺乏研究,为地方政府与市场力量参与实施的政策工具供给不足。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地规划实施的创新实践,针对空间规划实施困难、实施偏差等问题,提出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协同制度环境,聚焦土地发展权提供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政策工具,并以此作为两条核心主线,从不同关系层面、不同治理目标提出6大类实施机制创新。以期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机制提供创新思路,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可实施性,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现代治理工具的国家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珊珊  王健 《室内设计》2023,38(3):80-86
我国过去的城镇发展主要着眼于增量 空间,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紧约束的要 求下,对城镇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的系统性研 究是新时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和紧迫 需要。本文从土地规划管理、城市建设两方面 系统回顾了我国城镇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工作 的历程,在总结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相关的研 究成果、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存量空 间规划应以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管理为导向,聚 焦“三闲四低”等城镇中亟需提质增效的区域, 系统建构从利用调查—评价识别—划定重点单 元—优化利用—配套制度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在调查评价和单元划定环节,应抓好评价标准构建、利用调查、图斑核查三大流程,在此基础上划定存量空间提升的重点单元;在优化利用环 节,应以实施为导向建构针对不同类型存量空间综合提升方法;在配套制度环节,应将 “存量” 思维嵌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全流程,重点在调查监测、规划编制、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监督 检查等五大环节加强存量空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最后结合内江市典型城市案例对技术方法 予以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7,(7)
在国家转型背景下,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搭建统一平台的空间规划体系。宁波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基于"多规融合"成果探索构建"空间本底—空间识别—空间诊断—空间重构"的技术路径,将宁波市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农业、城镇3类空间和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建设用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3类控制线进行量线约束,并通过纵向、横向控制进行指标固化,以达到对国土空间的管控。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要求,分析当前各类生态空间规划在管控对象、管控内容、管控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空间规划管控的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按照“管制分区—用途单元—地块图斑”分级划分生态用地,精细区分管控对象。二是完善各层级管控内容,宏观层面强调战略性,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中观层面注重结构性,强化分区管控与单元布局;微观层面侧重实施性,落实生态地块要素管控,实现管控内容的分级指引。三是针对生态空间采用“基础要素、特色指标、特别意图、刚弹结合”多元拓展的管控方式。尝试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融合,分层、分级、分类、多元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框架,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 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 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 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 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 以我国1 903个县级城市2010—2018年面板 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 25.0的数理统计方 法展开研究,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以武安市为对 象进行实证研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关键 低碳指标体系和相应规划策略。研究表明: 一、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动态发展的全国广大县级城市具有高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评价体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系统性衔接,可以 有效识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控碳薄弱环节,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低碳评价体系、完 善双碳目标下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县域层面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林丽红  姜圣泽 《城市住宅》2021,28(7):151-15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应重视转变生态理念,开展全域性、整体性的治理,从而让国土空间管理变得更规范.我国社会发展的已步入新时代,为促进改革的深入及社会治理,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需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主要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海洋、陆地等空间.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不断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土地综合整治效率.为此,主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阐述,分析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的需求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有必要建立覆盖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的数据治理机制。首先,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治理的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新时期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开展数据治理的新要求;其次,广州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试点城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多源异构、标准不一、缺乏共享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大数据治理平台,并设计了一套可扩展性强、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治理架构。应用实践表明,通过数据底盘构建、资源服务管理、数据超市等应用,该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治理水平,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资源整合应用、数据治理水平提升提供“广州经验”。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20,(7)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国土空间及其管控问题。因此,国家致力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在此之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建设适宜性评价是相互独立的,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和作用有限,而当前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紧密结合,意在摸清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本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长沙市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工作之一,探索适合长沙市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从查找问题和短板、确定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定开发规模和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及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等方面探索了"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兰亦阳  来昕  郑曦 《风景园林》2023,30(2):131-138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ESP)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措施。近年关于ESP的构建与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中关键因子——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深入分析仍是一项挑战。【方法】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基于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区域ESP,并根据优先级矩阵,确定其中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优先级。【结果】结果表明:1)石家庄都市区生态源地的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农田与水体;2)高优先级的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主要集中在西部浅山区与滹沱河沿岸,是需要重点关注与保护的区域。【结论】通过对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优先级排序后进行区域ESP优化,可有效界定区域生态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了解区域生态资源提供助力,并为相应的绿色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