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和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1]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2]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上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6例.结果 6天内临床治愈25例,占69.4%;10天内临床治愈11例,占30.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合板兰根酊雀啄灸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治疗眼部蛇串疮、暴盲、淋证、大咯血,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蛇串疮患者4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再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临床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龙胆泻肝汤治疗阴痒、蛇串疮以及湿疮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疗的阴痒、蛇串疮、湿疮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阴痒患者18例,蛇串疮患者22例,湿疮患者20例,分别标记为A、B、C三组,对三组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以30天作为一个疗程,选择患者症状恢复情况作为判定指标,观察其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12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1例;B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7例,好转者13例,无效者2例;C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12例,好转者9例,无效者1例。结论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对阴痒、蛇串疮以及湿疮的效果显著,且副反应小,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化裁治疗带状疱疹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化裁治疗带状疱疹32例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21001)周继鹏主题词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蜘蛛疮"等。以皮肤疱疹集簇成片延伸如带,似蛇绕之状而...  相似文献   

7.
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以一侧局部出现集簇疱疹伴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或"蛇串疮".笔者2000年8月~2003年8月共治疗本病150例,均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内服,配合青黛散外用,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孝飞 《陕西中医》2007,28(6):689-690
目的:观察内服外用中药治疗蛇串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患有蛇串疮的患者内服加味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苍术、柴胡、生地、当归等),外敷自制三黄软膏(生大黄、黄芩、黄柏、冰片)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病毒唑,肌注聚肌胞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1%,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治疗蛇串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等。2008年7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口服龙胆泻肝汤配针刺方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制蛇串疮中药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均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2组分别采用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外敷与昔洛韦乳膏喷涂进行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蛇串疮中药糊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蛇串疮中药糊外敷对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常规外用昔洛韦乳膏。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汤方药特点苦寒清利,泻中寓补,降中寓升,以适肝性,为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之常用方,临床上肝火上炎常引起头痛胁痛、目赤耳聋,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小便淋漓及带下病,此文介绍的是龙胆泻肝汤治疗蛇串疮、痛风、癃闭等疾病证属肝经湿热的临床体会,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异病同治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 带状疱疹为西医病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谓“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此病多发于腰部、胸部、及腹部。本病在辨证施治中,祖国医学多按肝经湿热论治,笔者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数例,效果不甚满意。根据其病来势急猛,起疹迅速,局部灼热疼痛等特点,认为本病为血蕴  相似文献   

13.
王晓莉 《光明中医》2010,25(10):1847-1847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串疮"等。临床表现以皮肤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灼热疼痛伴发热为特征。经中西医治疗后,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观察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2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85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NB-UVB光疗治疗带状疱疹;对照组44例单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以蛇串疮(带状疱疹)皮损评分标准,疼痛等级评分标准为临床观测指标,比较两组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皮损评分、疼痛评分与疗效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治疗前皮损评分、疼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皮损评分治疗之前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均可使皮损消退;并且治疗组皮损评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之前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都能减轻疼痛;治疗组疼痛评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亦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P <0. 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安全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蛇串疮又称经腰火丹、火串疮、蛇丹等,亦有称之为蛇盘疮,现代医学称之为串状疮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发病,不但病程较长且患者痛苦较大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其所受之苦更甚。我们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六神丸水研局部外搽治疗蛇串疮50例,均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10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皮肤科治验举隅》一文,笔者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蛇串疮(带状疱疹)、肾囊风(阴囊湿疹)、粉刺等皮肤疾病。三种病虽病证不同,但病机相同,均为肝经实热与湿热互结,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火丹”、“火带疮”、“缠腰火丹”等范畴。古籍记载颇多,多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如《医宗金鉴》:“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于者……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胁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现临床辨证,亦常遵循此观点。笔者在多年临床中,  相似文献   

18.
王彧 《新中医》2010,(3):90-91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火带疮、缠腰火丹、蛇缠腰等范畴。普遍认为本病由肝胆二经火毒湿热所致,多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套方进行治疗。笔者以六经辨证为法,采用经方配合针灸疗法,收到较好疗效,举例如下,请同道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临床以局部皮肤出现集簇状疮疹,并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伴有烧灼样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甑带疮等。 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较多,如内服中药六神丸、龙胆泻肝丸、牛黄解毒丸;西药干扰素、胸腺素、庚昔洛韦;或施以针灸等。但疗效不甚确切,且有些药价昂贵,患者难以接受。笔者于1997年将采用民间验方制作成的疱疹灵酊剂,用以治疗带状疱疹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证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蛇串疮肝经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阿昔洛韦、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灯盏花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电针、梅花针叩刺及拔罐配合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针刺及电针每日治疗1次,6d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梅花针叩刺及拔罐隔日1次,至疱疹结痂脱落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7%,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