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洋参果总皂苷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及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及缺氧/复氧损伤型,实验分9组: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缺氧/复氧损伤+洋参果(100、50、25、12.5、6.25、3.125、1.5625μg/ml)组.分别观察单纯缺氧和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搏动次数及心肌细胞形态.结果:洋参果总皂苷12.5μg/ml、25μg/ml、50μg/ml浓度,增强缺氧后心肌细胞搏动次数;从形态学观察:单纯缺氧及缺氧/复氧后,洋参果总皂苷在3.1μg/ml~50μg/ml浓度范围,给药组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完整.结论:洋参果总皂苷对心肌细胞缺氧及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水提物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兰  郝卫东  尚兰琴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38-341,i001
目的:观察四逆汤水提物(Sini decoction,SND)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条件下的直接保护作用.方法:动态采集并分析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四逆汤水提物8.0、17.9、40.0、89.4、200μg/ml给药组心肌细胞在缺氧前,缺氧30、60、90、120、150、180min以及复氧30min和60min细胞搏动频率及收缩面积的变化;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LDH;使用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量.结果: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收缩幅度随着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四逆汤水提物给药组(除8.0μg/ml组外)较缺氧复氧组搏动维持时间长,且200.0μg/ml组在复氧后能恢复搏动.缺氧3h缺氧复氧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除8.0μg/ml组外,四逆汤水提物不同浓度组LDH漏出率较缺氧复氧组降低,存在浓度-效应关系.复氧1h,各给药组LDH漏出率也较缺氧复氧组低.缺氧复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活的心肌细胞减少(P<0.01);给药组心肌细胞存活量较高,呈浓度-效应关系.结论:四逆汤水提物可延长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的搏动时间,减缓收缩力的衰减,减少细胞膜损伤及提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存活量,表现出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苦参醇A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缺氧/复氧组),苦参醇A低、中、高剂量组,在缺氧/复氧开始时分别加入终浓度为30,60,120μg·m L~(-1)的苦参醇A。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苦参醇A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后CK与LDH漏出量(P0.05,P0.01),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P0.05,P0.01);能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提高SOD活性(P0.05,P0.01);并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5,P0.01)。结论苦参醇A对培养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产物MDA,增加抗氧化酶SOD活力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龙血竭总黄酮对乳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龙血竭总黄酮对乳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测定龙血竭总黄酮对正常生长条件下,缺氧/复氧模型(Na2S2O4)及过氧化物损伤(H2O2)的心肌细胞活力及培养液中LDH浓度的影响。结果:60、30、15μg.mL-1龙血竭总黄酮对正常生长条件下的心肌细胞活力及LDH浓度无影响。在缺氧/复氧(Na2S2O4)模型中,60、30μg.mL-1龙血竭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培养液中的LDH浓度,增强细胞活力(P<0.05,P<0.01)。60、30、15μg.mL-1龙血竭总黄酮能抑制H2O2引起的损伤,降低培养液中LDH的浓度,增强受损细胞活力(P<0.05,P<0.01)。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对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皮酚、芍药苷及二者配伍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在缺氧和复氧阶段将细胞培养液换成含药培养液以进行药物干预,研究丹皮酚和芍药苷的作用时,各设100、75、50和25mg/L4个剂量组,研究二者配伍作用时设芍药苷40mg/L和20mg/L组、丹皮酚40mg/L和20mg/L组、以及芍药苷20mg/L+丹皮酚20mg/L5个剂量组,模型组只造模不进行药物干预,而正常对照组则不造模。分别测定缺氧2.5~5h后及复氧2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肌酸肌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漏出量,计算缺氧/复氧过程中各指标总漏出量及漏出抑制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缺氧2.5h后MDA漏出量增加,缺氧3、5h后、复氧2h后CK、LDH和MDA漏出量、漏出总量均增加,各指标漏出抑制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高剂量组及芍药苷高、中剂量组缺氧后LDH、MDA漏出量及复氧2h后各指标漏出量、漏出总量均减少(P<0.01,P<0.05),各指标漏出抑制率均升高(P<0.01,P<0.05);而丹皮酚低、极低剂量组仅复氧2h后CK漏出量及漏出总量减少(P<0.01,P<0.05),CK漏出抑制率升高(P<0.01)。芍药苷极低剂量组仅复氧2h后LDH漏出量及漏出总量均减少(P<0.01),LDH漏出抑制率升高(P<0.01)。配伍组各指标与丹皮酚、芍药苷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皮酚、芍药苷及二者配伍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二者配伍作用强度与同剂量单味药物作用强度相当,未见显著配伍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4种延胡索成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和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和巴马汀4种单体对心肌细胞缺氧、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延胡索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氧复氧和过氧化氢损伤模型;使用4种单体与细胞共孵育;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价药物的安全作用范围和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作用;酶反应动力监测法测定LDH活性,计算细胞LDH漏出量和药物对LDH漏出的抑制率,评价药物对缺氧损伤的作用。结果:多至500 mg.L-1的延胡索乙素对细胞活力无任何影响,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巴马汀分别在质量浓度大于6.3,0.6,6.3 mg.L-1时,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P0.01);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和巴马汀分别在质量浓度为50~100,1.25~5,4,30 mg.L-1时,显著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LDH漏出(P0.05,P0.01);4种单体对过氧化氢损伤无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与其成分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和巴马汀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保护能力有关;其中,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的作用最为重要,前者安全性高,但效能较低,后者安全性低,而效能较高;而这4个单体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之外的机制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红景天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乳鼠心肌细胞于缺氧/复氧损伤和氧化损伤下的影响.方法 以垂体后叶素(pituitrin)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的变化.体外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和过氧化氢(H2O2)诱导造成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浓度.结果 红景天苷能显著抑制垂体后叶素所造成的心电图T波抬高和J点升高;能明显提高缺氧/复氧模型和氧化损伤模型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培养液中的LDH和CK浓度.结论 红景天苷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缺氧/复氧损伤和氧化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单纯低氧/再给氧为心肌细胞低氧2小时、复氧1小时。低氧预处理为心肌细胞低氧25min/复氧30min后,再低氧2小时、复氧1小时。川芎内酯A预处理为心肌细胞经药物孵育55min后,低氧2小时,复氧1小时。实验结束后取上清液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心肌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川芎内酯A预处理可使上清液中LDH漏出明显减少,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还可降低心肌细胞内MAPK活性与H/R组比较。结论: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MAPK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参与这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附子多糖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适应组和附子多糖组.缺氧/复氧组给予心肌细胞缺氧3h后复氧6h;缺氧后适应组在细胞缺氧3h后,复氧前即给予3个循环的5 min复氧/5 min缺氧,随后复氧6h;附子多糖组在缺氧3h后,将心肌细胞换入含附子多糖浓度为10 mg·mL-1的培养液中,常规培养6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 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经附子多糖后处理,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P<0.01),减少LDH(P<0.01)和CK(P<0.05)的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有效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产生保护效应,机制与其抑制钙超载、减轻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细胞A/R损伤(低氧2h,复氧1h)模型,于复氧后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R组LDH漏出量、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A/R组比较,青藤碱10、30、100μmol/L处理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5)。结论:青藤碱对乳鼠心肌细胞A/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栀子苷预处理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栀子苷预处理组。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苷预处理组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CK、LDH的漏出量,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同时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栀子苷预处理对H9C2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氧自由基损伤角度探讨心宁复方有效部位群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复制SD大鼠乳鼠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合贝爽注射液组,心宁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共6个组。各给药组在缺氧期及复氧期分别给药,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细胞SOD活性、MDA含量。结果:心宁复方能明显提高受损心肌细胞的活力,降低LDH活性表达,增强SOD活性,减少MDA的含量。结论:抑制心肌细胞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心宁复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迷迭香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观察细胞活力和LDH漏出的改变,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ATP含量变化,利用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细胞内ROS产生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考察迷迭香酸对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caspase 3,Akt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25,50,100 mg·L-1迷迭香酸均能显著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细胞活力下降,LDH漏出及ROS的过度产生,并能维持细胞内ATP水平;50,100 mg·L-1迷迭香酸显著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下调cleaved-caspase 3 蛋白表达,并且100 mg·L-1迷迭香酸能够明显上调p-Akt 蛋白的表达。 结论:迷迭香酸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能够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减少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lensis stem leaf total flavonoid SSTF)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hypoxia H)2h后,复氧(reoxygenation R)4h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心肌细胞存活率表示。结果:缺氧2h再复氧4h,心肌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ositive expressionindex PE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PE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TF干预组Bcl-2蛋白PEI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Bax蛋白PEI显著低于缺氧/复氧组(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再复氧时,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存活率降低。SSTF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中药血清化学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香青兰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物质基础。方法:测定和比较香青兰提取物及其灌胃给药前后大鼠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HPLC,寻找香青兰入血成分;体外培养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及H9c2细胞,用Na2S2O4或N2为缺氧剂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LDH释放量、T-SOD活力、MDA产量及细胞凋亡为指标,考察香青兰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香青兰提取物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时间段所采血清的处理物对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香青兰在血清中出现4个移行成分,其中3个为原型成分,1个可能为代谢产物;与模型组或空白血清组相比,香青兰提取物、含药血清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血清处理物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LDH释放量和MDA产量(P<0.05,P<0.01),显著升高T-SOD及细胞活力(P<0.05,P<0.01),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结论:香青兰提取物4个入血成分可能为香青兰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参通冠方药物血清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Ca2+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双参通冠方药物血清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Ca2+超载的影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胞浆[Ca2+]i,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法观察高K+及Thapsigargin诱导的细胞内Ca2+变化。结果:正常心肌细胞[Ca2+]i值较低,缺氧复氧后显著增高,高K+及Thapsigargin可诱导细胞内Ca2+的快速增多,双参通冠方药物血清能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Ca2+升高,并能抑制高K+及Thapsigargin所致的细胞内Ca2+荧光升高。结论:缺氧复氧损伤、高K+及Thapsigargin均可导致心肌细胞Ca2+增高,双参通冠方药物血清可抗心肌细胞Ca2+超载,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Ca2+内流和促进内Ca2+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缺氧/缺糖再给氧模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细胞百分率,同时,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量.结果神经细胞缺氧/缺糖5h后再给氧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并显著增加LDH的漏出和NO的产生,并随再给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三七总皂苷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减少LDH的漏出和NO的过量产生,三七总皂苷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拮抗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或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减少NO的过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考察琥珀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LDH漏出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考察琥珀酸对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及p-Akt的影响,探讨琥珀酸对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发现:①琥珀酸31.25~500 mg·L-1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琥珀酸400,200,100,50 mg·L-1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LDH漏出率(P<0.01或P<0.05);②琥珀酸400,200 mg·L-1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数(P<0.05),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增加(P<0.05);③琥珀酸400 mg·L-1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P<0.05),而琥珀酸200 mg·L-1对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琥珀酸可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而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芳香新塔花黄酮(ZCF)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ZCF的自由基捕获清除能力.体外培养原代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MTT法测定药物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测定给药后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