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硅元素水平在矽肺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用于矽肺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矽肺模型大鼠血清中硅元素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矽肺模型肺组织的表达。结果矽肺模型大鼠染尘后血清硅元素水平明显增高,1d内增长高峰为16h;其后的7、14、21和28d,其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染尘后肺组织TGF-β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高峰是染尘后的第7天;TNF-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在染尘后的7、14、21和28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高峰为染矽尘后的第21天。结论矽肺模型大鼠血清硅元素水平早期即明显升高且早于TGF-β1、TNF-α的表达,血清硅元素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矽肺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矽肺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8、TNF-α、TGF-β的规律,探讨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实验组经气管灌注1 ml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悬液(100 mg/ml),对照组同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7、14、21、28天,各组6只大鼠心脏取血,处死,并取肺组织。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IL-8、TNF-α、TGF-β的含量。结果染尘大鼠血清IL-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时间,差别不明显;染尘第1、7、14天的IL-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染尘时间增加,IL-8含量则渐回归正常;染尘第1、7天;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第14、21、28天TNF-α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不同时间TNF-α含量也不同(F=30.724,P=0.001);血清TGF-β的波动则较明显,如染尘第1、7天其含量高于对照组,第14天则低于对照组,第21、28天又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不同时间的TGF-β含量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236,P=0.001)。结论细胞因子IL-1、IL-8、TNF-α、TGF-β在染尘不同时间血清中的含量不同,其分泌的变化可能与染尘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染矽尘大鼠肺匀浆TGF-β1和TNF-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肺匀浆TGF-β1和TNF-α的变化.方法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入矽尘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称量法测定脏器系数,过氧化氢方法测定胶原含量.采用ELISA测定肺匀浆TGF-β1和TNF-α蛋白浓度.结果实验过程中,实验组TGF-β1在染尘后第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差异无显著性.TNF-α在染矽尘后第14天显著升高(P<0.05),而在14 d后显著性降低(P<0.01).TGF-β1与肺胶原含量呈显著相关(r=0.435,P=0.009),而TNF-α与肺胶原含量之间无相关(r=0.108,P>0.05).结论矽尘可导致大鼠肺TGF-β1和TNF-α的变化,TGF-β1可能介导矽肺的肺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硅元素水平对矽肺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矽肺模型大鼠血清中硅元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大鼠矽肺模型肺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染尘后血清硅元素水平在染尘第一天即见增高,峰值在16 h;其后的7 d、14 d、21 d和28 d,其含量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鼠染尘后肺组织TGF-β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高峰是染尘后的第7天;TNF-α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模型大鼠血清硅元素水平在染尘早期即见明显升高,且早于TGF-β1、TNF-α的表达,提示此一指标在矽肺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大鼠矽肺纤维化模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P38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AcSDKP拮抗矽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并给予AcSDKP。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磷酸化P38 MAPK(phospho-P38 MAPK)、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phospho-P38 MAPK蛋白表达均增加;与矽肺模型组相比,AcSDKP治疗后,大鼠肺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phospho-P38 MAPK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各组间比较,P38 MAPK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AcSDKP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介导的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500、1000 mg/kg),对照组大鼠灌注1.0 ml 0.9%生理盐水造模,模型组和中药干预组灌注等量的SiO2悬浊液,其后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灌胃0.9%生理盐水,中药干预组每天分别灌胃500、1000 mg/kg抗肺纤中药颗粒。造模后第14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肺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蛋白和小鼠来源抗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中药干预可抑制SiO2诱导大鼠的肺组织TNF-α、IL-1β和TGF-β1水平增高及Col-Ⅰ沉积,减缓大鼠肺泡炎症及矽肺纤维化进展,干预作用可能与TGF-β1/Smad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稀土氧化钕粉尘暴露对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用125只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体重(200±16)g,随机分为染尘组和对照组,采用气管非暴露插管灌注法建立模型,分别用稀土氧化钕粉尘悬液0.8 m L(50 mg/m L)和0.9%生理盐水0.8 m L进行一次性染尘。分别于染尘后第3、7、14、21和28 d各处死15只染尘组和10只对照组大鼠,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染尘组和对照组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含量,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运用Image-Pro Plus Version 4.5for Windows TM图象分析系统对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实验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其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染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以炎症反应为主,且随染尘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程度呈现加重的趋势。染尘后不同时间点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在第7 d达到最低值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稀土氧化钕粉尘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增多,且分布范围扩大。同时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高表达,表明IL-12的含量变化与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稀土氧化钕粉尘暴露对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用125只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体重(200±16)g,随机分为染尘组和对照组,采用气管非暴露插管灌注法建立模型,分别用稀土氧化钕粉尘悬液0.8 m L(50 mg/m L)和0.9%生理盐水0.8 m L进行一次性染尘。分别于染尘后第3、7、14、21和28 d各处死15只染尘组和10只对照组大鼠,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染尘组和对照组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含量,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运用Image-Pro Plus Version 4.5for Windows TM图象分析系统对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实验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其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染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以炎症反应为主,且随染尘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程度呈现加重的趋势。染尘后不同时间点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在第7 d达到最低值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稀土氧化钕粉尘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增多,且分布范围扩大。同时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高表达,表明IL-12的含量变化与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稀土氧化钕粉尘暴露对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125只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体重(200±16)g,随机分为染尘组和对照组,采用气管非暴露插管灌注法建立模型,分别用稀土氧化钕粉尘悬液0.8 m L(50 mg/m L)和0.9%生理盐水0.8 m L进行一次性染尘。分别于染尘后第3、7、14、21和28 d各处死15只染尘组和10只对照组大鼠,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染尘组和对照组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含量,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运用Image-Pro Plus Version 4.5for Windows TM图象分析系统对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实验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其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染尘大鼠早期肺组织以炎症反应为主,且随染尘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程度呈现加重的趋势。染尘后不同时间点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在第7 d达到最低值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稀土氧化钕粉尘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增多,且分布范围扩大。同时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高表达,表明IL-12的含量变化与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TβRⅡ与矽肺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只,实验组采用非暴露式经气管染尘法制备矽肺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染尘后第1、3、7、14、28天各处死7只,应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检测TGF-β1、TβRⅠ、TβRⅡ在矽尘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结果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内.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达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组织TβRⅠ和TβRⅡ表达量在染尘后第14、28天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TβRⅠ和TβRⅡ在矽尘所致的肺纤维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染尘大鼠肺纤维化进程的具体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矽肺组、PC低剂量组、PC高剂量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内注射SiO2悬液方法复制大鼠矽肺模型。染尘后第2天PC低剂量组按50 mg/(kg.d)灌胃给予PC,PC高剂量组按500 mg/(kg.d)灌胃给予PC,矽肺组和对照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给药开始后第14、28、60天时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TGF-β1、HSP47的表达,并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在染尘14、28和60 d时,血清中SOD的活力明显下降,60 d时尤为显著;此外,肺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增加,且随染尘时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应用高剂量PC干预后,血清中SOD活性增加(P<0.05),在染尘60 d时,上升到251.36 U/ml(矽肺组为181.32 U/ml);PC干预组肺组织中TGF-β1和HSP47表达的升高趋势(P<0.05)亦见恢复,染尘60 d时,PC高剂量组肺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分别为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川芎嗪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入矽尘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川芎嗪组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50mg/kg。染尘后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染矽尘后第3天,Ⅲ型胶原开始增生,染矽尘后第7天,Ⅰ型胶原开始增生,直至染矽尘后第28天,这两种胶原进行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川芎嗪组Ⅰ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在第7、14、28天,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在第28天时明显低于染矽尘组。结论矽尘可以诱导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增加,两型胶原出现增生的时相有所不同;川芎嗪可以抑制矽尘诱导的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汉防己甲素对矽肺大鼠肺中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玉先  缪庆 《卫生研究》1994,23(4):201-203
使用Proα1(Ⅰ)、Proα1(Ⅲ)人胶原cDNA探针,采用cDNA-mRNA班点杂交技术,观察了染尘2个月、4个月的矽肺大鼠及汉防己甲素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矽肺大鼠肺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的改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矽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含量比正常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汉防己甲素治疗后Ⅰ、Ⅲ型胶原正常含量则较矽肺组织显著减少。因此,我们认为矽肺病变组织中胶原纤维的积聚是由石英粉尘引起胶原基因表达改变所致;汉防己甲素能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胶原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矽肺病变中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在矽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高(100 mg/ml)、中(50 mg/ml)、低(25 mg/ml)浓度SiO2染尘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在SiO2染尘后7 d、14 d、28 d、56 d处死5只大鼠,观察肺组织肺泡炎程度及肺纤维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TGF-β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染尘组大鼠7 d、14 d、28 d、56 d的肺泡炎评分、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染尘组大鼠7 d、14 d、28 d、56 d的IL-1β、IL-18、TGF-β1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在7 d、14 d、28 d、56 d均升高(P<0.01);低、中、高浓度SiO2染尘组内NLRP3、Caspase-1、IL-1β、IL-18和TGF-β1表达量在7 d、14 d和28 d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均呈随着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NLRP3及其下游因子Caspase-1、IL-1β、IL-18、TGF-β1在矽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中高表达,提示NLRP3/IL-1β/TGF-β1信号轴可能与矽肺肺纤维化有密切的关系,在矽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矽肺大鼠TNF-α含量和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75只Wistar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熊果酸组大鼠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SiO2悬液(250 mg/kg)复制动物矽肺模型。熊果酸组自注射SiO2第二天灌胃熊果酸40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共连续28天。动物分别在注射SiO2后第7、14、28天处死。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应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各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组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熊果酸组与模型组相比,总胶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熊果酸组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变化一致。结论熊果酸可以减少矽肺纤维化过程中TNF-α和胶原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以斑点杂交法测定染石英尘后7、14、21、30及60天时大鼠肺组织中前胶原mRNA水平,与正常肺组织相比,显示在染尘后7天时,proα_1(Ⅱ)mRNA显著增加,14至21天时达高峰。30天后处于平稳增高水平。proα_1(Ⅰ)与proα_2(Ⅰ)mRNA在染尘后14天才开始显著增高,30天时达最高值。表明在砂肺病变中,Ⅰ、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都有增加,但在时相上有不同。一种自染石英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提取的致纤维化因子可特异地刺激2BS细胞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对矽肺病变中胶原基因的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放线菌素D可抑制胶原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7.
克矽平(Polyvinylpyridine-N-oxide,PVNO)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矽肺药物。作者采用编码人Ⅰ、Ⅲ型胶原α1(Ⅰ)及α1(Ⅲ)链的cDNA探针,使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观察了染尘2个月、4个月及经克矽平治疗1、3个月的矽肺大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改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染尘后2、4个月,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较正常鼠肺组织有明显上升(P<0.05),经克矽平治疗后,Ⅰ、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克矽平对矽肺进程中胶原基因表达的增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矽肺大鼠TNF-α含量和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75只Wistar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熊果酸组大鼠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SiO2悬液(250 mg/kg)复制动物矽肺模型。熊果酸组自注射SiO2第二天灌胃熊果酸40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共连续28天。动物分别在注射SiO2后第7、14、28天处死。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应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各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组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熊果酸组与模型组相比,总胶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熊果酸组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变化一致。结论熊果酸可以减少矽肺纤维化过程中TNF-α和胶原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Ⅰ、Ⅲ型胶原合成及比例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普饲)、矽肺组(普饲)和牛磺酸组(牛磺酸饲料)给予气管内注入1 ml矽尘混悬液(50 mg/ml),每组48只.分别在第1、3、7、14、21、28天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牛磺酸含量;取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天狼猩红法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及比例的变化,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第7、14、21和28天,矽尘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84%、3.77%、3.73%、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21和28天时,牛磺酸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比矽尘组降低2.39%、1.62%和7.13%;与对照组比较,第14、21和28天Ⅰ型胶原含量分别增加2.12%、2.11%和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28天时,牛磺酸组Ⅲ型胶原含量比矽尘组减少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尘组Ⅰ/Ⅲ型胶原比例第7天开始增加,第28天时达到最大比值1.87,牛磺酸组Ⅰ/Ⅲ型胶原比例从第7天开始增加,且增加幅度高于矽尘组,第28天时增加幅度低于矽尘组.结论 牛磺酸对矽尘诱导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的Ⅰ、Ⅲ型胶原合成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稀土氧化钕粉尘的致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纤维、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选用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200±16)g,采用气管非暴露插管灌注法进行染尘建立模型。实验组按25、50、100、150(mg/kg)稀土氧化钕粉尘悬液0.8 ml一次性染尘,对照组0.9%生理盐水0.8 ml。在28 d后实验组各处死大鼠15只,对照组处死10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实验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IL-12含量;肺组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纤维。结果稀土氧化钕粉尘致实验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纤维增生为主。其Ⅰ、Ⅲ型胶原纤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大鼠BALF上清液中IL-12随着染尘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稀土氧化钕粉尘在诱导大鼠肺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纤维均大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同时BALF上清液中IL-12出现高表达,表明IL-12在肺组织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