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基对硫磷的快速测定及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杀虫剂甲基对硫磷的电化学性质。在pH10.38的Bd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在悬汞电极上得到一个还原峰,峰电位为-0.5V(vs.Ag/AgCl),本工作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甲基对硫磷在汞电极上具有吸附性,电极反应具有不可逆性。该法用于水果及水样中甲基对硫磷残余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测定福美双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在 pH 5.0 HAc-NaAc缓冲溶液中福美双在汞电极上出现一还原峰,峰电位为-610 mV(vs.Ag/AgCl).采用各种电化学技术如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等对本体系进行研究,发现采用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能得到较灵敏的还原峰,呈现不可逆电极反应现象,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在210 s时能达到吸附平衡.选择吸附时间为180 s时,线性范围为0.02~0.14 μg·mL-1,最低检测限为9.5 ng·mL-1.将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林丹的电化学性质及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测量手段,对林丹的电化学行为及实验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H=9的硼砂一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可在悬汞电极上得到林丹(Lindan)的一还原峰,峰电位为-888mV(vs.Ag/AgCl)。林丹在汞电极上具有吸附性,且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该法被用于水果及水样品中林丹残余量的测定,获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差分脉冲极谱法、常规脉冲极谱法、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3,5-diBr-PADAT]在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电极还原反应机理。发现在碱性介质中,该试剂在电极上发生2电子的可逆反应;确定了该试剂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等温线模式,并测定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s值。  相似文献   

5.
毛地黄毒脊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药物,它在汞电极上能吸附还原.以1.5次微分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检出限达3 .2 x 10-' 0 mol/L.吸附溶出响应依赖于试液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介质、溶液pH、温度及扫速等因素.不同富集时间,不同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毒杳的常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相似于a,刀不饱和拨基的1,2和1,4加成,电极反应可逆.毒普在汞电极上的饱和汲附量为3.54 x1。一“mol/gym' .  相似文献   

6.
毛地黄毒苷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药物,它在汞电极上能吸附还原.以1.5次微分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检出限达3.2×10~(-10)mol/L.吸附溶出响应依赖于试液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介质、溶液pH、温度及扫速等因素.不同富集时间,不同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毒苷的常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相似于α,β不饱和羰基的1,2和1,4加成,电极反应可逆.毒苷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3.54×10~(-11)mol/cm~2.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差分脉冲极谱法、常规脉冲极谱法、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3,5一二澳-2一口比咤偶氮)-2 . }1一二氨基甲苯【3 . 5-diBr-PADAT]在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电极还原反应机理。发现在碱性介质中,该试剂在电极上发生2电子的可逆反应;确定了该试剂在汞电极匕的吸附等温线模式,并测定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用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毗喳酮.以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Na}B,O,-NaOH介质(pH=10)中,毗喳酮产生一尖锐的吸附还原峰,E,二一1. 29V (vs. SCE ),峰电流与毗喳酮浓度在2. 0 X 10-'-8. 0 X 10-smol "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 0 X 10-0mol " L-'(富集90s).本文对毗喳酮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对测定毗喳酮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选择,利用本法测定了片剂中毗喳酮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镍(11)与酸性铬兰K(ACBK)所生成的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及电化学反应机理,发现电极反应为镍与酸性铬兰K所生成的络合物吸附在电极表面后发生的不可逆还原。在HCl-硼砂介质中(pH8.67),络合物在-316mV处有一吸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镍浓度在0.001~0.010μ/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5μg/mL。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有效成分熊果酸进行了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并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pH 5.3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在滴汞电极中熊果酸会出现一灵敏的还原峰,从循环伏安图能够确定该电极反应为不可逆过程,通过计算可知,电极反应过程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参与,分析微分脉冲溶出伏安图谱可知该峰是依托吸附控制的。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测定熊果酸的线性范围为0.5~9.0pg·mL-1,最低检测限为0.17pg·mL-1(S/N=3)。该方法用于3种中药的测定,并与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食品中的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进行同时测定。在pH=10.12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这2种增香剂都具有峰型良好的氧化峰,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0~6.40、0.20~7.60μg.mL-1,检测限分别为0.28、0.11μg.mL-1。由于这2种增香剂的峰电位相近,所得伏安曲线重叠严重,不经分离难以进行同时测定。本实验将主成分回归法(PCR)、偏最小二乘法(PLS)、一阶导数-主成分回归(DPCR)及一阶导数-偏最小二乘法(DPLS)处理它们的重叠伏安波谱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主成分回归法可建立稳定的校正模型并获较好的定量结果。建立的方法用于食品中的2种增香剂的测定,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对照,可获得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日落黄、苋菜红和柠檬黄等3种着色剂在裸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定量分析测定的可行性.实验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浓度为40.0×10-6 mol·L-1)存在下,3种着色剂日落黄、苋菜红和柠檬黄均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测定灵敏度,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40.0,5.0~60.0和2.5~35.0 nmol·L-1,对应的最低检测线分别为1.54,2.38和1.10 nmol·L-1.但这3种被测物质中日落黄和苋菜红的伏安波谱相互重叠,因此在不进行化学分离预处理的情况下很难对这3种着色剂同时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以及它们的一阶导数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它们的重叠伏安谱图进行解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导数偏最小二乘法的计算结果最好,总相对预测误差(RPET)为6.18%.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冰激凌、汽水和糖果等实际样中的3种着色剂进行直接测定,获得了较好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对未知基因序列的编码区进行预测, 利用基因编码区存在的频谱3-周期性质, 在传统的固定窗口长度滑动窗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基因识别算法. 新算法将全相位谱分析技术与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 有效地降低了传统滑动窗算法中存在的截断效应, 减少了计算量并且可实现流水线操作. 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将该算法所得结果与其他识别算法所得结果相比较, 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核苷酸水平上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多元校正-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锌,镉和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pH=8.98的硼砂-硼酸-氯化钠缓冲溶液中,利用锌、镉和钴与显色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发生显色反应时的光谱差别来对它们进行定量测定,测量波长范围为300~600 nm.研究发现,各显色络合物在其特征峰处的吸光度与待测物浓度成线性,而且在PAR的特征峰处,吸光度也与待测物浓度成线性.本工作利用不同的测量波长范围(300~450,450~600和300~600 nm)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合成样进行吸光度测量并采集数据,进而采用经典最小二乘法(CLS),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PLS)处理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波长范围为300~600 nm时,用PLS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最好.该方法被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用主成份分析法研究多组份体系,用非线性迭代偏最小二乘法求出各个主成份向量,建立多组份体系分析的主成份回归分析法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浓度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对Cu2 、Zn2 、Mn2 进行同时测定.基于这三种金属离子均能和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发生显色反应,但所生成络合物的吸收光谱重叠比较严重,采用化学计量学的多元校正方法,解析了Cu2 、Zn2 、Mn2 混合物的测量光谱.对药物中的Cu2 、Zn2 、Mn2 含量同时进行测定,同AAS方法做对照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碱性介质中,华法林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还原成绿色的锰酸钾。基于这一反应,提出了测定华法林的新方法。此外,在绿色的锰酸钾的最大吸收波长608 nm和反应时间360 s下,研究了此反应的最优实验条件。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华法林的线性范围为0.5~6.0μg/mL,检测限为0.16μg/mL。将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蛋白质工程,其在蛋白质结构、功能预测、催化活性等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未知蛋白质结构的情况下,将蛋白质序列和功能特性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基于序列-活性关系(innovative sequence-activity relationship,ISAR)算法,将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数字化,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 transform,FFT)进行预处理,再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可在数据集较少情况下拟合得到最佳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对紫色球杆菌视紫红质(gloeobacter violaceus rhodopsin,GR)的突变体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光谱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建模,获得了最佳模型。用最佳索引LEVM760106建模得到的确定系数R2 为0.944,均方误差E为11.64。用小波变换进行的预处理,其R2 虽也约为0.944,但E大于11.64,不及FFT进行的预处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蛋白质序列与功能特性之间的数学建模问题,在蛋白质工程中可为预测更优的突变体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对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的热误差进行更精确地预测,解决变工况条件下预测精度不佳与热误差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方法.采用激光干涉仪与热成像仪采集不同温度下的角度定位误差与热图像,对热误差进行傅里叶函数拟合,将预测目标由不同角度下的热误差转变为拟合函数参数.在VGG网络模型架构上,引入SKNet注意力机制,以提高模型对变工况下的热图像特征提取水平,并采用全局平均池化代替全连接层,以改善过拟合情况.将建立的模型用于热误差预测,结果表明,旋转轴热误差预测RMSE在升温状态下为8.36″,降温条件下为9.57″,预测精度达90%以上,优于普通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在旋转轴热误差建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