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安市三种破碎生境中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境的破碎化不仅减小了种群的面积、阻碍基因的流动和种群的自由扩散,还改变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甚至会导致边缘效应,对斑块内部生物物种多样性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吉安市三种破碎化的生境中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三种生境中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井冈山大学前山针阔混交林为最高,物种数为44种,分属28科41属,后山湿地松林次之,有植物35种,分属26科33属,白鹭洲植物物种数最少,植物数30种,分属23科28属。各生境中植物所属的科属数目也呈现相同规律,即物种数目越多,所出现的植物科属也越多。白鹭洲的植物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最低,主要的原因是岛屿面积过小,限制了物种的迁入。另一方面,紫藤、山葡萄、络石等藤本植物的大量存在,甚至覆盖了调查样地森林的林冠层,导致林内光照条件变差,加之,葎草等入侵植物已经在白鹭洲形成种群,对植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这也是导致该生境中物种多样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外来植物的管理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近年来,虽然对外来植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科学家们仍然孜孜以求,希望找到问题的最终症结。  相似文献   

3.
对紫木凼金矿不同生境下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生态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10科14属37种。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a多样性的变化不仅与生境有关,而且还与生境中的污染因子有关,β多样性的变化与群落结构关系密切,它反映了苔藓植物生境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黔中喀斯特山地孤岛生境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采用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型孤岛进行样方调查,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地孤岛生境植被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的进展,群落高度逐渐增大,阴性植物逐渐迁入,每个阶段木本植物都有不同的优势种。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在灌草...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元回归分析和偏回归分析,探讨了滇西北地区温、热带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温带植物多样性的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北部,而热带植物多样性则未呈现明显的纬度趋势.热带植物比重高值主要出现在研究区域南部,而温带植物比重高值主要出现在北部.生境异质性对温带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热带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这意味着,生境异质性对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气候因子对温、热带植物比重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温、热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相比气候因子与温、热带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气候因子与温、热带植物比重之间关系可能更能反映滇西北地区温、热带植物的生态位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认识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利用带状采伐实现毛竹林规模化经营提供指导.[方法]对毛竹林进行不同宽度(3、9、15m)的带状采伐,25d后采集样地内土壤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和9月采用同一样地两次重复随机样点法,对位于粤北的韶关学院西南区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inn.)入侵林地进行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并采用成对法T检验对7月、9月样地两个时间段内植物群落的个体数和豚草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7月豚草入侵地植物群落是以豚草为优势类群的单调群落,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低;9月豚草数量减少,群落结构由单一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过渡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增加,两个时间段内植物群落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df=14)(P=0.047〈0.05,df=14),表明豚草的生长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使用石蜡切片法,对采自不同生境下的30种藓类植物茎的横切面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30种藓类植物茎的形状、细胞形状、表皮层数及厚度、皮部是否分化及细胞层数、中轴有无形状以及所占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差异明显;(2)不同水分环境下藓类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旱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强烈增厚或增厚明显,有的具内外皮部分化并且外皮部细胞胞壁增厚;荫湿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其茎表皮细胞多圆形或椭圆形、胞壁稍增厚,表皮及外皮部细胞层数比旱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少;水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细胞胞壁薄,表皮细胞排列不紧密,茎皮部无内外皮部分化.表明藓类植物茎的表皮及外皮部细胞层数、细胞壁厚度与生境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是全球变化的两大重要方面,对全球生态系统均有深刻的影响.为探究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对天津滨海湿地不同深度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采集天津滨海湿地0-10 cm和10-20 cm的湿地原生态土壤进行模拟增温和增氮交互实验,分析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应用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温和增氮对天津滨海湿地不同深度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有显著影响;增温使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但对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对增氮的响应有所不同,总体上0-1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随氮输入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10-2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随氮输入增加而提高.揭示了滨海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对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共同作用的响应特点,为更好保护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效发挥其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考察外来植物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对土壤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和比较相关研究文献,对中国引入日本落叶松后栽培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以及珍稀动物保育受到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日本落叶松的引入不仅改变了栽培地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徒手切片法对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下的22种藓类植物茎和叶片进行横切,对横切面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旱生藓类植物叶片细胞壁加厚从而减小水分的丢失,中肋由厚壁细胞和大型主细胞组成,分别起着减小水分的蒸发和导水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不是绝对的,茎表皮1-2层细胞,皮部有内外分化,也有不分化。生长在荫湿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叶细胞壁厚,中肋很细,可能与长期生活在水分不足的环境有关,但毛尖金灰藓(Pylaisia steerei)没有中肋,中肋的退化可能与其生活在容易获取水分环境有关,茎表皮1层细胞,皮部具有内外分化。大部分水生藓类植物叶细胞壁薄,茎表皮1层细胞,皮部无内外分化,都是大型薄壁细胞,提高了细胞代谢。茎横切面形状很可能与叶片的着生和排列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植物入侵为入侵地提供新的增量营养,激发土壤中微生物在不同生存状态之间随营养的变化而进行转换.文章利用微分方程模型分析了当微生物功能反应满足生殖常数R0>1时,微生物数量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若新增营养丰富,微生物将有机会大量繁衍,数量逐渐达到平衡状态εx=(,0,Rx).说明植物的成功入侵过程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北京市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植物物种的组成、分布等情况,对湿地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主要湿地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湿地内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有季节性的变化。决定湿地群落中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是:旱生植物入侵、人为活动的干扰强度和湿地的水资源状况。因为连年降雨的减少导致了北京市湿地面积的下降和旱生植物的入侵问题日益加重。如汉石桥湿地保护区,捧草等入侵植物的群落盖度达到90%以上,有些形成单优势的群落,抑制了芦苇等湿地植物的生长。使湿地在整体上呈退化的趋势,湿地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湿地功能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均严重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北京市湿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以恢复北京市郊县湿地和城市建成区湿地的活力,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演变规律。【结果】经过4年的恢复,3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优势种和共优势种。一些入侵植物如鬼针草、小飞蓬、酢浆草、飞机草、土牛膝、胜红蓟等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鬼针草,其重要值(10.35~36.32)分别是灌丛(4.44)的2.33~8.18倍。与灌丛(对照)比较,3种不同治理模式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2种豆科植物和3种治理模式具有相近的治理效果,但混交林治理模式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作用相对较优。在岩溶退耕地和灌丛地实施人工造林可以加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短期内显著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外来植物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16.
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入侵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3种菊科植物与本地不同植物(狗尾草、藜、草木樨)竞争,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入侵植物对可利用氮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本地植物,且三叶鬼针草、豚草单种对氮素的利用能力要强于黄顶菊;3种入侵植物所需速效钾的含量较低;2)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还与入侵域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3种入侵植物与狗尾草竞争过程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入侵植物利用铵态氮的能力要强于硝态氮,3种入侵植物与藜竞争,入侵植物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要强于铵态氮,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3种入侵植物与草木樨竞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耐盐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方法】基于温室盆栽试验,结合植株生长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PCR-DGGE图谱技术、香农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NaCl(0、2.9、8.8 g/L)溶液胁迫下,耐盐果树滨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滨梅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盐胁迫60 d后, 高浓度NaCl(8.8 g/L)溶液处理下滨梅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序列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中的条带亮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 非根际土壤中的条带数明显减少, 条带亮度变暗, 丰富度指数最低。对DGGE谱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 不同谱带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62%), 其中根际盐处理试验组和根际对照组可聚为一类, 非根际盐处理试验组可聚为一类, 非根际对照组单独聚为一类。选择9条主要优势条带克隆测序, 其中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这些优势菌中除放线菌Candidatus属外,其他均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主要优势菌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发现, 非根际细菌与根际细菌在第一主成分上完全分离, 非根际细菌均聚为一类, 而根际细菌则按亲缘关系聚类。【结论】在耐盐果树滨梅正常生长时,一定程度的盐胁迫不但未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伤害, 反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种促进作用体现为植株根系对有益细菌生长的保护和促进, 以及对群落多样性的维持, 而非根际土壤细菌的生长和群落多样性则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对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的结构特征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示范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白榆林天然草地中间锦鸡儿灌丛小叶杨林撂荒地油松林沙棘灌丛沙柳灌丛人工草地侧柏林.(2)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是侧柏林和中间锦鸡儿灌丛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天然草地和中间锦鸡儿的群落结构比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群落结构复杂.综合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天然草地、中间锦鸡儿灌丛和白榆林有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大对天然草地的保护并扩大中间锦鸡儿和白榆林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处理C: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对照(CK):桉树采伐迹地形成的灌草坡),比较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除处理B外,其它处理林地的木本植物丰富度及其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与造林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其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但种类丰富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处理B的木本植物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低于处理A、C和CK,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P0.05);处理A、C的草本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高于CK和B处理,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显著低于CK和B处理(P0.05),A与C处理之间和B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而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和频繁施肥等经营活动将显著降低桉树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生境破碎是许多物种生存的主要威胁,不同物种对生境破碎的反应不同,破碎后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信息对物种的保护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由于公路修建、旅游景点开发等因素的影响,缙云卫矛种群遭受了严重的生境破碎,居群小且处于隔离状态。对位于缙云山的该物种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59.3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40.6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之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与该物种居群间的长期隔离,花粉、种子的扩散距离较近有关;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58%,但最小的板子沟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仅29.17%,表明小居群不利于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居群间的基因流(Nm)偏小,为0.730 9,难以抵消遗传漂变引起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距离最近的居群首先聚在一起,表明该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大小受空间距离远近影响。研究认为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应加强对小种群的就地保护,增强居群间的基因流,防止小居群遗传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