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劳动是世间一切价值的终极来源,促进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采取多种维度的视角去审视劳动的价值,摆脱异化劳动的束缚,使劳动真正复归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长期探索实践的时代性问题。依据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自由劳动是劳动价值的最高展现形态,是真正符合人的类本质"第一需要"的劳动,因此,自由劳动在当今时代何以可能,成为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异化和技术异化的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前提的,根本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异化了.因而,技术作为资本增值的内在手段,与劳动和自然对立,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必然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概念的来龙去脉。异化劳动概念的哲学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 ;它的经济学来源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对于异化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以异化和扬弃的辩证发展规律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 ,使之出现了革命性变革。异化劳动概念包含多方面的内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 ,它是由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桥梁 ,后为剩余价值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4.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劳动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所以当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出现之时,已经不仅仅是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价值.热爱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底线道德".当劳动出现异化时,道德的根基会倒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因此,爱劳动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开端,对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全面的思考,从而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通过对《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不仅有助于研究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思想,而且有助于客观地把握异化理论的实质,从而更深刻地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并试图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历史的过程,是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理论的基础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社会的劳动异化现象依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重新解读,发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信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视角:从“劳动”看信仰;从“异化的劳动”看信仰;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认为信仰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它是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的,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是劳动和异化劳动的产物。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才能真正理解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唯一科学的态度是坚持和发展。那么如何坚持和发展呢 ?在分析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所有四种可能性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两条路是行得通的 :拓展劳动概念的外延和重新划分劳动概念。创新劳动价值论正是沿着这两条路发展的 ,它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需要 ,把劳动重新区分为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 ,同时拓展了劳动概念的外延 ,并进而建立了新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无疑是在劳动价值论内部对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理论界在阐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时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解读在今天看来还是值得沉思和反思的,本来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无生命表征的定形物如何会奴役活生生的人呢?这种定形物真的具备奴役人的能力吗?在笔者看来,异化应当是这个日益碎片化世界中人奴役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以劳动哲学为基础的法哲学主张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法律事实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法律价值既要适应法律事实,同时又要超越法律事实,引导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既反对资产阶级自然法学和理性法学的法律价值绝对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分析法学的法律价值相对主义.马克思认为对正义、自由、平等等主要的法律价值观念的理解都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它们都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物质生产劳动发展不断变化.法律价值观念的具体价值取向取决于物质生产劳动发展的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是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捍卫资本的利益所得.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其本质是维护与劳动创造等比例的利益所得.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那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发端于科技成果的进步与更新,确立于遗存价值的社会抉择与需要,其价值重现则在文明传承接续中得以体认。工业遗产在社会选择和建构基础上,通过提供技术发明、工业发展及科技文化研究典型素材,展示出其本身所蕴含的人类创造技术成就。深刻理解工业遗产的生成基础,探索其价值存在,追寻其深层本质,不断提升人们工业遗产意识,强化有效保护和利用,已成为现实生活中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明星的高收入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质疑,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扼制明星畸形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指导我国收入分配的基础理论,对解决以明星为代表的高收入现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明星收入在片酬构成、资本投入、产品代言、签订合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深层原因在于明星社会责任失范、市场需求畸形化、调节机制欠完善、有效监管缺失等。为了有效根治当前明星收入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文化和制度两个维度进行解决:遵循立法先行原则,高标准守住法律底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悬殊化;加强政府调控,防范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加强认同教育,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外部监督,推进影视明星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恩格斯早年否定劳动价值论、主张"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而后来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原因;论述了马克思由"接近劳动价值论"到在新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介绍了考茨基受恩格斯之托并在恩格斯的指导之下撰写<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传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思想的巨大功绩;剖析了伯恩斯坦诋毁劳动价值论、鼓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错误;论述了列宁反对伯恩斯坦及其俄国"学生们"的折中主义价值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斗争.同时,文章对胡义成先生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8.
异质间性:当代设计审美价值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质间性指系统中矛盾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张力。异质间性的交融视域,构成了当代设计及其审美的核心价值,并折射出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理念和方法。从异质间性视角解析与透视审美价值,有助于把握人类造物、社会生活、审美文化等当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效用价值论只是从表象说明了交换的比例关系。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对效用价值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效用价值论虽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但这一理论对企业的竞争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劳动时间问题,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评价是商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对我国企业来说,必须通过产品的对象化,生产效用能被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为此,创新型竞争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