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膜吸收法进行烟气脱碳过程中膜材料的种类、吸收液的选择以及膜吸收的耦合对脱碳的影响。综述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传质模型对膜吸收过程的影响,指出了膜吸收法烟气脱碳工程应用的经济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海化学富岛一期天然气脱碳装置在实际运行中出口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涨,严重影响后系统一段炉热负荷和脱碳系统的正常运行。分析天然气脱碳装置出口二氧化碳含量高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经过相关措施实施后,稳定其出口二氧化碳含量,避免对后系统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体净化》2006,6(4):24-24
本发明属于油气储运工程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油气田天然气净化分离,能有效的脱除天然气中的H2S、有机硫等酸性气体。其使用微孔中空纤维膜分离天然气中的硫,采用天然气通过减压阀进入到膜分离器的管腔,在膜的另一侧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气体渗入到管腔外部,并被通过膜分离器壳程的吸收液体吸收。吸收液体流出膜分离器,经过换热器加热,通过滑片泵将吸收液体抽人膜再生器中,吸收液中的硫化氢气体渗入膜管腔,被真空泵抽出,进入尾气罐,同时再生后的吸收液体流出再生器,通过过滤器净化,进行另一循环,从而完成天然气的脱硫过程。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甲基二乙醇胺( MDEA)法、砜胺法、LO-CAT法及CT8-5法等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的应用状况,对脱硫脱碳方法的适用范围、溶剂的变质过程、脱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原料气压力较高且硫含量高时,适宜采用LO-CAT法处理;若原料气中硫含量低时,应采用砜胺Ⅲ法;当原料气压力较低时,采用MDEA法和CT8-5法均适宜,但使用CT8-5法时溶剂更稳定,不易变质。若需要从原料气中选择性脱除H2S和有机硫、可适当保留CO2的工况,应选用砜胺Ⅲ法。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宗平  叶楚梅  吴洪  张鹏  段翠佳  袁标  严硕  陈赞  姜忠义 《化工学报》2021,72(12):6030-6048
天然气是一种高燃烧热值的清洁能源,但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气体CO2,会造成热值降低、管道腐蚀等问题,因此在管道运输和使用前需对其进行脱碳处理。分别对低温精馏、溶剂吸收、吸附和膜分离四种脱碳技术进行了介绍,详析了每一种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典型工业应用情况,并从原料气进料条件、脱碳效率、能耗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不同实际工况脱碳工艺的选择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膜分离技术在装置占地面积、能耗及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灵活调变的级数工艺也使其能够实现高CO2脱除率和低烃损失,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特别是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场合,如在海上平台进行天然气脱碳处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西部某高含碳天然气脱碳装置工艺设计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优化问题,对某脱碳溶剂进行了吸收温度、压力、胺液浓度、再生温度等参数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选取了较优的工艺设计参数:当原料天然气中CO2体积分数为12.0%时,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吸收压力8.6 MPa、贫液温度65℃、溶液质量分数45%~50%、再生...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中常用的方法,分别讨论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并总结了国内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的发展现状,对天然气脱硫脱碳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多级膜吸收天然气脱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器,甲基二乙醇胺作为液态吸收剂,采用多级级联的工艺,以含硫天然气为研究体系,研究了吸收液流量和压力与原料气的流量和压力对传质系数和H2S脱除率的影响。与传统的脱硫方法相比,投资费用减少40%,运行费用减少30%。研究结果表明:多级膜吸收技术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且随着吸收液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可将硫含量控制在2.5 mg/m3以下,达到输送或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9.
曾晓波 《大氮肥》2018,(2):112-115
合成氨装置原料天然气更换,CO_2和N_2含量增高,通过增加预脱碳装置和深冷空分装置,使原料气满足生产需求。同时针对试车和投用后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净化工艺可脱除CO_2、水等,达到天然气外输要求。常见的天然气脱碳脱水方法有活化MDEA脱碳、分子筛脱水、PSA、膜分离等。以处理量为10万m~3/d天然气项目为基础,对不同的脱碳脱水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更好的选择脱碳脱水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肖杰 《气体净化》2010,10(3):7-11
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工业上常用的5种脱碳方法和基本工艺流程,通过对各种脱碳工艺的比较,提出了在不同工艺条件和脱碳要求下,选择脱碳方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中的H2S是一种具有很大毒性的气体,高浓度的硫化氢对人有生命危险;CO2含量过高会降低天然气的热值及长输管道的有效输送效率,因此要按照不同的用途将CO2、H2S等杂质脱除。常见的天然气脱硫脱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氧化还原法、生物脱硫和膜分离脱硫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冯文海  王洁 《氮肥技术》2000,21(4):15-16
用工业装置实际运行数据对活化MDEA,NHD和碳酸丙烯酯三种脱碳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碳酸丙烯酯仍然是经济的脱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使用安全和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天然气在使用前需进行净化,即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将天然气中的以硫化氢为主的无机硫、以羰基硫和硫醇为主的有机硫及二氧化碳予以脱除。介绍了天然气脱硫脱碳的几种工艺,并分别针对代表性的脱硫脱碳工艺进行论述,并预测未来天然气净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燃烧后化学吸收法脱碳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从强化吸收、强化解吸和联合工艺3个方面对节能工艺的工艺原理、节能效果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强化吸收包括吸收塔中间冷却和贫液分流工艺,强化解吸包括解吸塔中间加热、富液分流、蒸汽压缩、多压力解吸工艺,分析表明,富液分流、蒸汽压缩和多压力解吸工艺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对多种节能工艺集成优化具有更显著的节能优势。对吸收剂与节能工艺间的匹配性问题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开发低能耗吸收剂并结合节能工艺的优化是实现化学吸收法脱碳工艺降本增效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孙莹  张琳  杨林军 《化工进展》2018,37(10):4088-4097
以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吸收液,利用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分离模拟烟气中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不同吸收液的脱除效率以及长时间连续运行下的膜润湿现象。建立膜相传质阻力随时间变化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同时将膜丝在不同吸收剂中浸泡,结合接触角、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以及热重(TG)表征分析膜性能的改变。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单一吸收剂的CO2脱除效率大小为MEA > DEA > MDEA;当吸收液为1mol/L MEA时,16天后CO2脱除效率从93.3%下降到72.1%;而吸收液为1mol/L DEA时,脱除效率从88.3%到第16天的78%,下降约12%;理论计算得吸收液为1mol/L MEA和1mol/L DEA时,膜相传质阻力分别为10564.06s/m和4881.08s/m;浸渍时间增加,膜接触角减小,疏水性减弱,同时膜孔径变大,出现润湿现象;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在MEA溶液作用下膜丝出现溶胀。  相似文献   

17.
膜吸收法是分离燃煤烟气CO2的主要工艺之一,膜润湿造成的膜阻力增加以及膜表面形态改变是膜吸收法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阻碍了膜吸收法的广泛应用。本文在膜吸收法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阐述了影响膜润湿的因素(吸收剂种类、吸收液浓度、温度、液相压力和流速)以及膜特性因素(膜材料和膜结构)的最新进展,详细分析了膜与吸收剂之间的兼容关系,确定孔润湿是制约膜组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未来缓解膜润湿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优化操作条件、开发新型性价比高的吸收剂和膜材料以及通过进行膜的表面改性等手段来改善膜和吸收剂的兼容性,提高膜接触器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细致探究如何恢复膜组件的性能,从而提高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孙莹  杨树莹  杨林军 《化工进展》2019,38(5):2491-2498
利用自行搭建的CO2膜吸收实验台,采用聚丙烯(PP)膜组件,以质量分数10%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主体胺溶液,添加不同配比的哌嗪(PZ)、乙醇胺(MEA)、甘氨酸钾(PG),考察CO2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的变化,比较不同复配比的复合溶液表面张力以及对PP膜的浸润性,并以10%MDEA+10%PG混合溶液作为吸收液进行长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对MDEA溶液膜吸收CO2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配比小于0.2时,促进作用大小为PZ>MEA>PG;当配比大于0.2时,促进作用大小为PZ>PG>MEA;PZ和MEA均随着添加配比的增加,溶液表面张力减小,而PG相反;表面张力小的溶液对膜浸润性较强,容易造成膜润湿;添加剂质量分数均为10%时,对膜溶胀性和疏水性以及膜孔结构影响大小为PZ>MEA>PG;在20天内,PG/MDEA混合溶液作用下的CO2脱除效率从89.56%下降为83.09%,对PP的疏水性影响较小,膜组件可以稳定运行。吸收液表面张力对膜吸收法脱除CO2性能的影响显著。所得结果可为膜吸收CO2吸收剂复配提供依据,并可为揭示膜吸收CO2过程中膜润湿导致膜失效的机理以及抑制膜润湿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MDEA混合胺法进行天然气的脱碳工艺模拟,分析了MDEA混合胺溶液与CO_2的反应机理后确定了脱碳流程、搭建脱碳模型,并对胺液配比、胺液循环量、再生醇胺质量等参数进行分析优化,同时完成了塔体关键参数的计算,对指导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而减少设备的资金投入,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