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与甲状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球蛋白(Tg)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主要自身抗原.各种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Tg浓度异常.血清Tg测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但是Tg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临床上最常见.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Tg抗原表位不同,Tg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球蛋白(Tg)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主要自身抗原.各种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Tg浓度异常.血清Tg测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但是Tg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临床上最常见.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Tg抗原表位不同,Tg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球蛋白(Tg)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主要自身抗原.各种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Tg浓度异常.血清Tg测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但是Tg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临床上最常见.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Tg抗原表位不同,Tg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诊断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根据血糖、酮体及甲状腺功能分为糖尿病酮症倾向(KPD)组、非KPD(NKPD)组及正常对照(NC)组,收集各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等,行馒头餐试验及C-P释放试验,并检测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抗体及血脂. 结果 甲亢与甲减33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与NC组比较,KPD组和NKPD组FPG、馒头餐试验0 min、120 min血糖,HbA1c,TC及低T3综合征均升高(P<0.05).NC组、NKPD组、KPD组0 min、120 min C-P逐渐下降(P<0.05).与NC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甲减及低T3综合征升高(P<0.05). 结论 新诊断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低T3综合征多见,其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甲状腺切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2、5、7、14 d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5、7、14 d T3、FT3、T4、FT4及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FT3及TSH水平呈一过性下降,T4及FT4水平呈一过性升高;观察组T3、FT3、T4及FT4在术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TSH水平呈一过性降低。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可增加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多,且对相关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弹性评分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对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采取131 I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89例,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超声弹性评分,术后12个月检查患者血清Tg水平,分析超声弹性评分与血清Tg水平对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及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超声弹性评分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术后12个月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者(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评分与血清Tg水平对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超声弹性评分、血清Tg水平对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8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2分及15.2μg/L,两者联合对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2。超声弹性评分<4.42分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显著优于超声弹性评分≥4.42分患者(P<0.05)。血清Tg水平<15.2μg/L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显著优于血清Tg水平≥15.2μg/L患者(P<0.05)。结论超声弹性评分与血清Tg水平对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术前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1 87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手术记录、术后组织病理报告等.发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95±1.69对1.40±1.98)mIU/L,P<0.0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大于10 mm的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小于10 m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升高(均P<0.01).提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住院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资料. 结果 (1)T2DM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16.67%;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15.7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甲亢组3.57%,甲减组8.10%,低T3综合征组4.05%.甲减组中,亚临床甲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4.52%)最高,女性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2)与T2DM组相比,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病程及胰岛素泵治疗时间增加,C-P120min水平降低;两组UAlb 30~299 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甲亢组DPN患病率最高,低T3组年龄最大,且合并冠心病史发生率最高(P<0.05). 结论 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形式多样,对T2DM患者进行早期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TC术后患者102例,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前停服甲状腺激素,空腹一次性口服131I 100~120 mCi;清甲治疗后3~5 d行甲状腺激素长期替代治疗。治疗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治疗前后行甲状腺摄取131I率及131I甲状腺显像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清甲前血清TSH、Tg、甲状腺摄取131I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102例患者中,首次清甲成功37例、未成功65例,清甲成功患者的131I治疗剂量明显低于未成功患者(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P=0.020)越大,治疗前血清TSH(P=0.000)越高、Tg(P=0.000)越低,清甲疗效越高;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清甲前残余甲状腺摄取131I率对首次清甲疗效无明显影响(P分别为0.119、0.315、0.835、0.375)。多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清甲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9、0.014、0.001)。结论131I治疗剂量、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测定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受体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并根据以上参数的含量为标准,把患者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原发性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药物性甲减组,以45例非甲状腺疾病血清中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血清TRA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χ^2=0.462,P〉0.05);甲亢组、原发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7.035,P〈0.01);药物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与甲亢组差异显著(χ^2=4.804,P〈0.05),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χ^2=9.071,P〈0.05);血清TRAb含量与各组间T3、T4、FT3、FT4及TSH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χ^2=0.325,P〉0.05)。结论血清TRAb含量的监测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 Ab)、抗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Ab)的测定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资料,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NG组)、单纯腺瘤组(TA组)48例、单纯甲状腺癌27例(TC组)、甲状腺癌、伴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TC+NG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163例(NG+TA组)和正常对照组20例(N组)。比较术前各组血清Anti-Tg Ab、Anti-Tpo Ab浓度和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TC组和TC+NG组血清Anti-Tg Ab、Anti-Tpo A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NG、TA组、NG+TA组和N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TC组和TC+NG组Anti-Tg Ab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其他4组,Anti-Tpo Ab阳性率与其他4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Anti-Tg Ab、Anti-Tpo Ab水平和Anti-Tg Ab阳性率明显增高,两个抗体的测定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彬  孙丽丽  韩琼 《山东医药》2010,50(42):68-69
目的观察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甲状腺疾病患者127例,68例选择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组),59例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相比,P均〈0.05。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0年生存率超过90%,但超过20%的患者治疗后复发,其中大约8%死于局部复发〔1〕。因此,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必须密切监测是否有肿瘤的复发,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和放射性碘131-I全身扫描(WBS)。但Tg指标在监测甲状腺癌全切术后癌症复发方面的敏感性仅为76.9%,且血清Tg水平不能明确定位复发肿瘤,而WBS可能造成10%~15%的假阴性〔2〕。对于病人而言,明确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和亚临床甲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阳性率和阳性患者的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POAb阳性率在各组中又明显高于同组的TGAb和TMAb阳性率。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复诊组TPOAb阳性患者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甲亢组、甲低组和亚临床甲低组。提示TPOAb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K)对分化型甲状腺肿瘤诊断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1例分化型甲状腺肿瘤患者(DTC组)、11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良性组)和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K水平。85例DTC患者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按照随访结果分为清甲成功且无转移病灶(预后良好组)64例和清甲成功但存在转移病灶(预后不良组)21例,分析2组患者无转移生存率,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研究血清Tg、MK对DTC诊断价值和转移病灶的预测价值。结果:DTC组血清Tg、MK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血清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T3、FT4、Tg、MK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在最佳临界值(Tg=25.31mg/L,MK=0.33ng/L)时,MK诊断DTC的敏感度为78.7%,特异度为81.3%,AUC为0.848(95%CI:0.791~0.905,P0.05),MK诊断DTC的AUC高于Tg(AUC:0.787,95%CI:0.712~0.861,P0.05);在最佳临界值(Tg=30.18mg/L,MK=0.71ng/L)时,MK预测DTC转移的敏感度为74.7%,特异度为88.3%,AUC为0.971(95%CI:0.951~0.991,P0.05),MK预测DTC转移的AUC高于Tg(AUC:0.868,95%CI:0.811~0.92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g与MK呈正相关关系(r=0.816,P0.05),Tg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913,P0.05),MK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778,P0.05),其余各指标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Tg30.18mg/L患者24个月无转移生存率为32.7%,Tg≤30.18mg/L患者24个月无转移生存率为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41,P0.05)。MK0.71ng/L患者24个月无转移生存率为51.2%,MK≤0.71ng/L患者24个月无转移生存率为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04,P0.05)。结论:血清MK对DTC的诊断价值和转移病灶的预测价值均高于T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当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时,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断价值,确定TGAb的诊断临界点.方法 选择16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DTC,残留甲状腺组织已完全去除,TG阴性、TGAb阳性的患者,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A组)59例和无复发/转移组(B组)110例.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G、TGAb水平,根据其TGAb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不同阈值的阳性分层似然比分析.结果 A组的TGAb值(1 368±1 343)IU/ml明显高于B组(154±539)IU/ml(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P<0.01),说明TGAb对这类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临界点为204 IU/ml,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50%、89.10%,与金标准相比较,诊断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吻合度较强(k=0.785,P<0.01).当验前概率固定且排除其它混杂因素作用,TGAb>1 000 IU/ml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为204 IU/ml≤TGAb≤1 000 IU/ml的1.12倍、100 IU/ml≤TGAb<204 IU/ml的4.03倍、10 IU/ml≤TGAb<100 IU/ml的24.79倍.结论 TGAb可作为监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已完全去除且TG阴性TGAb阳性DTC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指标,其诊断临界点为204 IU/ml.TGAb值越高,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高碘对大鼠甲状腺TPO、TgmRNA表达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7,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的碘摄入对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病机理.方法断乳1月龄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即低碘组(LI)、正常碘组(NI)、5倍碘组(5HI)、10倍碘组(10HI)、50倍碘组(50HI)和100倍碘组(100HI),分别饮用含碘量不同的水,饲养6个月后处死,摘取甲状腺,采用RT-PCR及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mRNA的表达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LI组、100HI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NI组(P<0.01);NI、5HI、10HI、50HI组的血清TT4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HI组TT4、FT4、rT3仍高于LI组(P<0.01).从LI到10HI组大鼠甲状腺TPO mRNA表达水平随碘摄入量增加而呈逐渐减少趋势,而50HI、100HI组呈现回升趋势,经统计学分析,LI组高于NI组(P<0.05),10HI组低于NI组(P<0.05),50HI和100HI组与N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Tg mRNA表达水平显示,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与碘缺乏的后果相近,但甲低的程度不如碘缺乏性甲低严重;大鼠对高碘的摄入有很强的耐受性,在长期摄入高剂量的碘后,较严重碘过量时才发生明显的甲低;无论是碘缺乏还是碘过量所造成的甲低,都会引起代偿性的TPO mRNA的高表达,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拮抗碘致性甲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冷球蛋白血症(MC)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冷球蛋白血症阳性组(44例)和阴性组(58例),两组患者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患者血清HCV RNA和甲状腺功能,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 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冷球蛋白阳性44例,阳性率为43.1%(44/102).冷球蛋白血症阳性组持续病毒学应答发生率(SVR)低于阴性组(59.1%比81.0%,P<0.05);冷球蛋白血症阳性组治疗12周、24周甲状腺功能异常新发病例均高于阴性组(P<0.05).以亚急性甲状腺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形式;冷球蛋白血症阳性组12周、24周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多数在治疗36周时恢复正常,均能完成48周疗程.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冷球蛋白血症阳性的患者干扰素治疗后更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但甲状腺功能改变不影响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摄取^99mTc-HL91的能力与其术后清甲治疗成功后复发的关系。方法173例分化型甲状腺痛患者术前行^99mTc-HL91双时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99mTc-HL91早期及延迟T/N比值。根据术后清甲治疗成功后Tg、TgAb、B超、X线及全身^131I显像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mTc-HL91延迟显像较早期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检出率高(P〈0.05)。(2)分化型甲状腺癌^99mTc-HL91延迟显像T/N比值较早期显像升高(P〈0.05),并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3)分化型甲状腺癌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内复发率为5.20%,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复发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99mTc-HL91早期及延迟显像T/N比值均为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99mTc-HL91显像能灵敏的探测到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灶的乏氧组织并确定其乏氧程度,同时其早期及延迟T/N比值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清甲治疗成功后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片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敬国 《山东医药》2010,50(35):90-91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片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60例PT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口服131I及甲状腺片,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3、5、10 a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各有2例和3例失访;3、5、10 a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100.0%(30/30)、93.1%(27/29)、85.7%(24/28),对照组分别为86.7%(26/30)、73.0% (21/28)、59.3%(16/27),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57%(1/28)、29.60%(8/27),P<0.05.结论 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片治疗PTC可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