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在使用综合护理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入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儿,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另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护理对护理满意度、体质量、身高、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2.50%(χ~2=12.500,P0.05),观察组2年后体质量、身高均高于对照组(t=9.507、4.269,P0.05);对照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15.00%,高于观察组的2.50%(χ~2=9.785,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患儿,不仅能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改善生长发育,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7天和14天,观察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08例患儿通过高压氧进行临床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高压氧治疗的成功率为94%,疗效显著、安全。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显著,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入舱前、入舱中及出舱后的全面护理,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性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0月所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30例,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成实验组65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65例,按照普通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在经(14.87±1.48)d恢复,对照组为(19.54±1.74)d,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治愈率为92.31%(60/65),对照组为78.46%(51/6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疗效,帮助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经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MDI和PD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预后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儿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在本院接收的缺血缺氧脑病新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缺血缺氧脑病新生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的护理模式,使得患儿的病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14-01/2015-10收治的4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药物纳洛酮.治疗7 d后以及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功能恢复时间、神经行为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无论是总有效率、功能恢复时间、神经行为评分还是预后情况,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可以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儿静脉注射纳洛酮,以快速恢复机体正常功能,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将2010年8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利用CT扫描进行诊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纳洛酮静滴。将治疗有效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据CT扫描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及时治疗,利用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静滴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2日—2017年8月22日我院缺血缺氧性脑病40例患儿(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20例患儿进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的20例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拥抱反射(25.38±1.41)分、吸吮反射(27.41±1.35)分、握持反射(25.48±1.42)分、肌张力上肢(27.46±1.18)分、肌张力下肢评分(24.48±1.68)分、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治疗后1天NBNA检测结果(36.45±3.19)分、治疗后3天NBNA检测结果(37.85±0.16)分、治疗后7天NBNA检测结果(38.98±0.84)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小儿实施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2例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GM1,对治疗效果及NBNA、神经生长因子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TF、NSE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M1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满意,有助于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床旁头颅彩超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0例新生住院患儿,其中100例患儿为对照组,检查疾病时用常规脑电图方法,另外100例患儿为实验组,检查时采用床旁头颅彩超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检查结果的准确情况。结果床旁头颅彩超对100例患儿做出了准确判断,并给予了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经过仪器的检查,实验组准确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头颅彩超能够及时准确判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出血位置,出血量,外周积水情况以及大脑前动脉血流及血流阻力指数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73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47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并对雾化吸入给予特殊护理治疗,包括一般护理、雾化吸入护理、家长及营养护理等内容;对照组仅予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护理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对症护理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给予临床护理,对两组患儿的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变化展开统计与对比。结果经临床观察结果得出,对照组患儿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儿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黄疸指数变化上,观察组患儿第1 d、第3 d、第6 d的黄疸指数变化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率,改善黄疸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0.73%,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性,还可改善患儿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3—10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综合治疗效果以及对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在本次治疗中总有效率为93.33%(56/60),对照组71.67%(43/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1 d、5 d以及7 d黄疸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可实现对黄疸指数的改善,帮助患儿在短时间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就诊于我院儿科的患儿45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所有患儿均给予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颅内高压发生、喂养护理等方面常规护理。观察患儿情况,统计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愈情况。结果 45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0.23±3.26)天,治愈42例,占93.3%,好转2例,占4.4%,放弃治疗1例,占2.3%。结论选择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地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接受护理康复路径进行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7月,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康复路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干预后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神经行为评分、智力发育状况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接受护理康复路径进行护理的价值较高,可促进其脑部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