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碳盘条拉拔断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碳盘条拉拔断裂的断口宏观形态和金相分析表明:盘条表面损伤、裂纹成某一角度由表面向心部扩展,在拉拔前发生断裂是由于运输或装卸不当造成;断口呈笔尖状,在拉拔早期发生断裂是由于内部存在缩孔缺陷所致;断口呈斜茬状,与拉拔时润滑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82B盘条断裂形式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82B盘条在生产过程中断口的形貌,结合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产生各类断裂形式的原因。82B盘条常见的断裂形式有笔尖状、平齐状、斜茬状和菊花状。笔尖状断口一端呈锥尖状,断口处变形很小或几乎没变形,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缩孔、疏松以及中心偏析是造成笔尖状断口的主要原因;平齐状断口的特征是断面平齐,断裂处几乎没有缩颈和延伸,产生平齐状断口的原因是盘条中的夹杂物和碳富集;斜茬状断口的断面与轴心线呈45°角,产生的原因是盘条心部马氏体和铸坯中心缩孔;菊花状断口的断面沿周向呈丘陵状起伏,沿径向呈菊花形的放射状,拉拔过程中润滑不良或盘条表面硬度过高是产生菊花状断口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夹杂物是导致超高强度超细钢丝拉拔断丝的主要因素。采用SEM、EDS对钢丝拉拔断口样品进行失效分析,探讨导致拉丝断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拉拔断口主要为扭转断口、斜劈状断口和夹杂物断口(笔尖状断口和塑性变形断口)。夹杂物主要有延性复合型夹杂、硬脆性MgSiO3系和Al2O3系夹杂3大类,夹杂物尺寸为5~20μm,夹杂物引起的拉拔断丝约占总断丝的88%。  相似文献   

4.
国产模铸坯与小截面连铸坯盘条的性能差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连铸与模铸盘条性能的对比 ,以及拉拔捻制后形成钢绞线的情况分析 ,指出国内连铸盘条严重的中心偏析是造成笔尖状断口的主要原因 ,并且指出拉拔出现的笔尖状断口是间断的、通条的  相似文献   

5.
梁荣 《金属制品》2001,27(4):15-16
1 问题的提出65钢线材在拉拔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拉拔断裂。通常对于因盘条或钢丝内部存在淬火组织或存在较高级别的夹杂物而导致的脆性断裂较易于判断 ,因为这时断口多数是脆性平齐断口或斜角状断口 ,但是对于因其它因素造成的不规则断口 ,用肉眼和简单工具判断其断裂原因则比较困难。现举一例与制品界同仁共同分析探讨。某金属制品厂用 65钢线材拉拔胶管用钢丝 ,由 6 5mm盘条经酸洗、磷化后在滑轮积线式拉丝机经 6道拔成 3 3mm钢丝。各道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拉拔断裂现象 ,其中第一、二道以“笔尖”状断口居多 ,其余各道为“斜楔…  相似文献   

6.
82B盘条质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试验分析连铸坯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物、钢中O和N含量、轧制工艺、轧后控冷工艺等因素对82B盘条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盘条中心碳偏析严重,易使盘条在拉拔时断裂,产生杯锥状断口;连铸坯表面局部增碳,使盘条在拉拔时断裂,产生笔尖状断口;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使盘条在拉拔和捻制时因应力作用而造成钢丝断裂。提出进一步提高82B盘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ER70S-6盘条拉拔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焊接用ER70S-6盘条在拉拔过程中断裂,细拉钢丝断口以杯锥状为主,粗拉钢丝断口以斜茬状为主。对φ1.2mm钢丝杯锥状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试样心部存在大量马氏体组织,马氏体与基体之间产生大量的显微裂纹。对盘条金相组织进行观察,盘条心部存在马氏体,表面出现全脱碳层,且脱碳后的晶粒尺寸较大。对斜茬状断口金相组织进行观察,裂纹与钢丝表面约呈45°角,裂纹源位于表面。分析表明,ER70S-6盘条中的锰、硅含量较高,造成铸坯凝固过程中中心缩孔处合金元素正偏析,盘条轧制后形成异常组织。采用合理的浇铸温度、拉坯速度、冷却水量等,降低缩孔级别,减轻中心偏析,提高钢坯内部质量,保证成分均匀稳定,控制轧制时的尺寸精度和轧制张力,能够有效降低焊丝拉拔断裂次数。  相似文献   

8.
螺旋肋预应力钢丝用盘条拉拔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南龙 《金属制品》2009,35(6):53-55
φ12.5 mm的螺旋肋预应力钢丝用SWRH72B盘条在拉拔至φ6.25 mm时出现断裂。对时效和拉拔工艺进行分析,时效时间超过60 d,拉拔工艺合理。对盘条化学成分、断口和非断口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分析,化学成分符合技术要求,断口和非断口处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均较低。对非断口和断口处进行金相、中心偏析分析,非断口处的金相组织为索氏体和少量铁素体,断口处的金相组织为索氏体、少量铁素体和心部网状渗碳体,试样断口处中心碳偏析为4.0级。由碳偏析引起的心部网状渗碳体是造成盘条拉拔断裂的主要原因,减少坯料的碳偏析可以消除拉拔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SWRH82B盘条质量引起的断裂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SWRH82B盘条在钢绞线生产中出现断裂的原因,指出盘条未经拉拔出现脆断的主要原因:碳含量比标准偏高,冬季生产时吐丝温度偏高、控冷速度偏大及有害气体较难溢出,使盘条强度高、韧性低。拉拔过程的笔尖状断裂主要由非金属夹杂、中心碳偏析及心部马氏体造成;菊花形断裂是由盘条表面硬度偏高造成;表面机械损伤也能在拉拔过程中造成断裂。根据不同的断口情况,提出解决断裂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尤其在盘条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化学成分、轧制温度及冷却速度,防止出现碳偏析和马氏体。  相似文献   

10.
SWRH82B线材拉拔斜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SWRH82B线材拉拔过程中断丝严重,斜茬状断口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通过金相观察、组织分析,找出线材拉拔产生斜茬状断口原因:线材中心碳偏析严重,导致C曲线右移,临界冷却速度下降,产生马氏体;线材中心存在含有灰色杂质的空洞;线材索氏体含量不均匀造成线材在多道次拉拔过程中,由于组织受力不均而引起断裂。改进措施:连铸过程加强钢的化学成分、钢水温度(过热度)和二次冷却等工艺的控制,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与末端电磁搅拌结合,控制中包温度在固相线上20~25℃等。工艺调整后,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玉华  郑建强  赵柏杰 《金属制品》2012,38(5):62-65,70
针对帘线钢盘条生产子午轮胎橡胶骨架帘线、胶管钢丝过程盘条粗拉易发生断丝的情况,采用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SEM)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吊装或运输过程中盘条表面擦伤导致的形变异常组织是盘条发生脆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盘条表面夹渣、结疤、翘皮以及折叠等缺陷也会造成粗拉断丝;由于冷却不当或者成分偏析,盘条内部出现较严重的渗碳体异常组织以及轧机张力控制波动所致的盘条局部缩颈也会导致盘条拉断;盘条吐丝圈形不好、运输辊道参数不匹配或集卷异常发生严重翻丝,会堵塞放线套从而导致断丝;焊液滴落至盘条表面产生的马氏体组织也会引起断丝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制绳钢丝在捻制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检测技术,对断口形貌的微观特征和裂纹分布形式进行分析,总结钢丝绳捻制断裂失效原因。斜楔状断口的断裂面与钢丝轴线的夹角很小,部分断口根部存在与轴线成45°的横向裂纹;阶梯状断口的断裂面为多个与钢丝轴向平行的阶梯状小平面;而混合状断口的断裂面中不同区域分别具有斜楔状和阶梯状断口的形貌特征。对断裂样品的纵向组织进行金相检测,分析不同形式断口裂纹的形态和走向。结果表明,制绳钢丝在捻制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原因是在扭转载荷、弯曲载荷或其组合形式作用下,钢丝表面产生横向裂纹,并随着裂纹扩展导致断裂。  相似文献   

13.
降低胎圈钢丝用C82DA盘条网状渗碳体级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状渗碳体级别超标是造成胎圈钢丝用C82DA盘条拉拔断丝的主要原因.为了满足用户对C82DA盘条拉拔性能的要求,需降低网状渗碳体级别.设计胎圈钢丝用C82DA盘条生产新工艺:在原有C82DA盘条生产工艺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加热炉加热段温度由(1 050 +20)℃提高到(1 070±10)℃,均热段温度由(1 100...  相似文献   

14.
82B盘条异常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82B盘条的异常组织,针对马氏体及网状渗碳体问题,以直径12.5 mm的82B盘条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马氏体的形成原因:(1)C,Mn,Cr等元素的偏析,形成局部马氏体或心部马氏体;(2)轧制控冷工艺不当,冷速过快所致.提出消除或减轻82B盘条异常组织的建议:合理调整炼钢电磁搅拌位置以减小铸坯成...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用户对C82DA盘条高强度的需求,设计C82DA盘条生产新工艺:在原有C82DA盘条生产工艺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精轧机温度由(880±10)℃调整为(820±10)℃,吐丝温度由(880±10)℃提高到(910±10)℃,生产线第2~第4台风机开启频率由36 Hz提高到40 Hz,第5~第12台风机开启频率由30 Hz提高到32Hz。采用新工艺生产的盘条平均抗拉强度为1 178 MPa,提高约60 MPa;断面收缩率稍有下降;晶粒度细约0.5级,珠光体片层间距平均减小约0.17μm;盘条金相组织、索氏体含量和中心碳偏析均符合YB/T 170—2000要求。分析表明,晶粒细化和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是导致盘条抗拉强度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PC钢棒拉伸断口异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φ14 mm的45Si2Cr盘条生产1 420 MPa级φ13 mm光圆PC钢棒时,出现拉伸断口异常。分别对正常断口和异常断口进行宏观、微观形貌分析,正常断口为杯锥状,钢棒延伸率为8%,面缩率为41%;异常断口为脆性断口,钢棒延伸率为6%,面缩率为16%。正常断口微观形貌为韧窝状;异常断口为准解理,裂纹沿晶界分布。对正常断口和异常断口进行夹杂物分析,正常、异常断口处夹杂物直径分别为15,40μm,正常、异常断口的显微组织在边部、1/4部位差别不大,但异常断口心部组织较为粗大。钢中夹杂物和氢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拉伸异常断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5.5 mm H08Mn2SiA盘条拉拔1.2 mm钢丝过程中出现脆断现象,对盘条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夹杂物与显微组织等方面的检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拉拔脆断断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盘条边缘形成贝氏体组织,在拉拔过程中产生严重加工硬化,致使其边缘产生微裂纹,裂纹进一步扩展造成盘条的拉拔脆断。提出改进措施:在H08Mn2SiA盘条控轧控冷过程中,将终轧温度设定为980℃,吐丝温度降低至880℃;STM辊道下的风机全停,保温罩全部关上;将STM辊道运行速度降低到0.05 m/s,使盘条在足够长的STM辊道上缓冷20~25 min,延迟型冷却方式消除了盘条边缘的异常贝氏体组织,满足用户拉拔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扫描电镜在中高碳钢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碳钢盘条拉拔过程中,拉拔断裂是影响拉拔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工艺生产的盘条夹杂物成分,通过对3种工艺和夹杂物大小与成分分析,说明钙处理有利于MgO·Al2O3夹杂物的变性,但夹杂物组成的控制还需进一步优化。分别对抗拉强度1 209 MPa和1 116 MPa的SWRH82B盘条异常断口夹杂物形貌进行分析,SWRH82B盘条异常断裂是由于大型夹杂物造成的,夹杂物为卷渣与脱氧产物聚集形成的复合夹杂物。采用扫描电镜对14 mm 45钢酸洗后材料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和斑点进行分析,裂纹内及斑点内白色物质形成原因与结晶器卷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