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全数字控制双脉冲焊建模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数字控制逆变焊机进行了整体仿真研究,建立了同时带有功率逆变器、数字控制系统和动态电弧负载的系统仿真模型。从整体上对数字控制逆变焊机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用受控源的方法实现了动态电孤负载模型与系统的连接。仿真结果和实验波形吻合,证明了所建的系统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该仿真研究可以应用于弧焊数字控制器的实现和系统的动态分析。双脉冲焊焊铝具有鱼鳞状焊缝表面美观、有效抑制气孔发生和降低裂纹敏感性等优点。基于所建系统仿真模型,在此对全数字控制的双脉冲焊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义  王树臣 《电焊机》1996,(5):26-28
本文论述了CAD技术在弧焊逆变领域应用前景,分析了弧焊逆变器开关管IGBT模型,对半桥式弧焊逆变电源主电路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各种波形,进一步证明了CAD技术在孤焊电源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不同容量的逆变器并联,采用无互联线的下垂控制方法,逆变模块间无互联线、无干扰,扩大了输出容量,增强了系统可靠性.在此针对两台单相全桥逆变器,每台采用电压电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驱动方式采用滞环控制双极性PWM方法,逆变系统采用下垂并联控制方法.通过并联原理分析得出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的前提条件和下垂参数,并对功率进行解耦,得到新的下垂参数.采用Matlab对两台逆变器组成的系统进行静态、动态以及冗余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证明,采用的下垂控制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输出功率调整主要是通过改变逆变器的输出额率或改变逆变器的直流电压输入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开关损耗大.采用DSP+CPLD实现一种脉冲均匀密度的功率调节(PSM),该100 kHz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在逆变桥进行功率调节,弥补了开关损耗大的缺点.以往脉冲密度调节方式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计数器等模拟电路实现的,本设计采用CPLD实现,具有控制电路简单,可靠性强等优点.详述了脉冲均匀调制的原理及其CPLD的设计实现,给出了CPLD程序模块图以及仿真波形和试验结果,试验证明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单环电流型控制弧焊逆变器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磁通型双环控制方法,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级高功率因数零开关逆变式电焊机主电路拓扑方案,该焊机的逆变器采用零开关技术,且同时完成功率因数校正功能,仿真试验证实了其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IGBT驱动电路的保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锦洪  史耀武 《电焊机》1998,28(6):25-27
介绍了IGBT器件的保护要求,对典型驱动电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保护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弧焊逆变器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中义  辛军 《电焊机》1997,(4):7-10
动特性分析是弧焊逆变器应用的基础,本文首先采用状态变量平均法对弧焊逆变器进行了小信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弧焊逆变器的典型工作过程:空载-短路,负载-短路,短路-负载进行了大信号分析计算;同时用数字示波器对弧焊逆变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从而证明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IVA仿真平台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验技术的应用评价。主要利用CIVA仿真平台,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检验中所使用的标定管典型人工缺陷进行了涡流检测仿真,并对比了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环件轧制过程数字仿真与图形仿真的基本方法。所开发的动态仿真系统用户界面好,速度快,精度高。在进行数值计算的同时,能进行过程数据与图形的动态显示。仿真示例表明,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黄小江  毕龙 《机床与液压》2006,(12):214-215,218
采用计算机动态仿真技术实现液压系统帘流调速回路动特性仿真。通过对回路系统动特性分析,首先建立了节流调速回路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回路仿真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当给出阀口阶越开度时,得到对应的回路速度的动特性仿真结果。比较分析了三种节流调速回路的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正确,仿真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IGBT驱动与保护电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英达电子公司新开发的一种IGBT专用集成驱动器HR065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它的特性。通过与富士电机EXB系列驱动器的比较,结合作者的应用实践,着重讨论了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在全数字逆变器中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CO2气保焊表面张力过渡的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面张力过渡(也称STT)是CO2气保焊中一种极低飞溅的过渡形式,它是基于熔滴过渡理论和电子化的焊接电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已应用于西气东输的管线打底焊接。作者在对CO2气保焊表面张力过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电源-电弧非线性系统模型,和电流型逆变器系统模型,对表面张力过渡过程中的燃弧、短路等各个阶段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燃弧阶段熔滴长大对弧长的影响,液桥分断阶段输出电感对电流下降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液桥分断时,输出电感的大小是控制飞溅量的关键条件。将仿真波形与实际波形相比较,二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周晓  王凤岩  许建平 《电焊机》2002,32(1):16-20
对一种介于单端正激和半桥式之间的实用逆变电路进行了介绍了分析。根据电路特点和工作情况,分为单端正激工作状态、半桥工作状态和混合工作状态3种形式,并进行了具体原理和关系的讨论。针对该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方式的对称性,对中点C的电位在工作时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弧焊逆变器的器件级数学模型,对功率变换回路的瞬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电弧负载以及空载状态下磁芯的工作状况,此外还仿真分析了磁芯气隙、辅助阻容网络对磁芯工作状况的影响,仿真表明,弧焊逆变器近空载时磁芯工作状况最为恶劣,针对弧焊逆变器空载运行的特点,提出了PWM PFM(脉宽调节 脉频调节)的空载控制策略。而通过适当调整磁芯气隙以及辅助阻容网络,可使磁芯工作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甚至部分位于B-H平面的第Ⅲ象限,为变压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速液压缸平板节流缓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波  吴嵩  丁凡  张策 《机床与液压》2004,(9):40-41,132
探讨了一种可用于高速液压缸的平板节流的缸内缓冲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建立了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分析了模型结构参数对缓冲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这种节流缓冲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全桥移相零电流弧焊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全桥零电流(FB-ZCS)开关变换器进行了详细的稳态分析——零电流(ZCS)开关变换器的超前管(或滞后管)之间有一段重叠时间,使开关管在零电流状态下开关,因而大大减小了开关损耗,据此得出了零电流开关变换器的平均模型。由变换器的平均模型建立了弧焊逆变器的系统模型,并用仿真软件(Matlab)对弧焊逆变器系统进行了仿真。由模拟示波器上输出的典型参数波形,可以看出全桥移相零电流弧焊逆变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采用该变换器原理试制了一台弧焊逆变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单端正激逆变器焊接电源存在的不足,在单端正激逆变器的前端用推挽push-pull正激电路控制直流电源的质量,以达到减小直流电压的纹波和逆变器所需要的直流电压的目的;同时,开关管用软开关控制的方法以及根据负载的需要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焊接交流电压。通过pspice仿真软件对单端正激逆变器进行仿真分析可知,输出频率在50kHz时,减小了滤波电路的体积,其输出的交流方波电压也能达到焊接要求。最后用DSP2812对以上的拓扑结构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使整个控制系统能稳定可靠的运行,提高了效率和焊接质量,达到了焊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三电平SVPWM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分析了中点钳位式(NPC)三电平逆变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平衡中点电位的新方法,并运用DSP芯片TMS320F2407实现了全数字化控制系统,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在轧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通过拟合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应力-应变曲线、准确确定双相不锈钢参数、有限元仿真是研究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 1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对铁素体-奥氏体2209不锈钢进行热压缩实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建立Arrhenius本构方程。将建立好的本构方程和利用JMatPro得到的材料参数均导入到Deform-3D软件中进行仿真实验。对比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际轧制实验结果,仿真的结果与实际轧制效果很切合,并发现在第3、4道次和第9道次中出现了未充满与充满状况。导致在轧制2209双相不锈钢时,出现了裂纹等缺陷。将第3、4道次和第9道次的孔型参数进行修正,再次进行仿真实验发现,轧制仿真结果明显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