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调气是针灸治疗的关键。而脐为人身上下之枢纽,提出“ ”字法针刺脐四边穴来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传云 《河北中医》2002,24(4):292-293
中医学认为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气的升降出入、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若气虚或气机失调必然会影响机体各种生理机能而导致疾病发生。正如《难经·八难》“气者 ,人之根本也” ;《类经·摄生类》“人之有生 ,全赖此气”。临床实践证明 :气海、百会与气机的调畅有特殊联系 ,并在益气方面有独特作用 ,明确二穴的特性 ,对针灸临床取穴、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1 气海、百会益气的特征1 .1 气海补益元气 气海 ,又名下肓、丹田 ,穴居脐下 1 .5寸 ,因为人体先天元气会聚处而得名。《胜玉歌》曰 :“诸般气症从何治 ,气海针之…  相似文献   

3.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80名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针刺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外关;对照组不予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结果:针刺组随着治疗MMSE分数增高,ADL分数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有疏利三焦气机、调补宗气、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  相似文献   

4.
李常法  赵驻军 《陕西中医》2006,27(11):1416-1417
目的:观察针刺通腑醒神活血组穴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对照组40例,取穴肩骨禺、曲池、手三里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P<0.05)。提示:通腑醒神活血为针刺法,能使气机得畅,气血得行,筋脉得养,神志得明,肢体功能得复。  相似文献   

5.
探讨“逆灸”任脉神阙、关元、气海、中脘4穴的施术方法和祛病保健应用。在任脉神阙、关元、气海、中脘4个特定穴位施以逆灸养生保健,具有不同的强壮机体、调理脏腑、疏通经脉、运行气血、祛病保健功效。神阙灸温中固元,关元灸扶气助阳,气海灸培补元气,中脘灸暖胃散寒。逆灸法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应用广泛,可以强健机体,保障健康,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脏腑为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核心,气机升降失调为百病之源,燮理阴阳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纲要,高树中教授基于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旨意的把握,结合阴阳气机升降理论、通关理论、气街四海理论提出通关调气法,包括通颈关法、通膈(膏)关法、通脐(肓)关法,并提出通关调气组穴,即通关七穴十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阳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病症,可畅达三焦、通调气街四海,使脏腑气机循环流通,生命之气周流不息。  相似文献   

7.
芒针深刺中脘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为胃之募穴,与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交会。针刺中脘穴通过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来疏通气机,其在三焦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泻之可理气和胃,导滞化积,祛痞消胀;补之可益气和中;灸之可暖脾逐邪,温通腑气。笔者以芒针...  相似文献   

8.
摘要:探讨国医大师石学敏“气海”理论的内涵、针刺人迎穴降压的机理及临证特点。“气海”理论对人体营卫气血脉等重要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释,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石学敏教授指出气海失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根本病机,临证当“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气海的“营运之输”人迎穴为主而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9.
正《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倪光夏教授提出"通调三焦针刺法",以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通调上中下三焦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八髎穴是膀胱经腧穴,包括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其临床应用广泛。倪教授在针灸  相似文献   

10.
尺泽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根据肺经的循行特点以及“合主逆气而泄”的理论, 尺泽穴可调理上焦和中焦气机, 对于上焦和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病症, 如 咳嗽、气喘、吐泻应有疗效。实践证明, 尺泽穴对上述病症确有疗效; 另外, 尺泽穴还能治疗急性高热、咽喉肿痛。  相似文献   

11.
针刺止呃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止呃十穴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采取针刺止呃十穴:双攒竹、双合谷、双内关、双足三里、中脘、气海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67%。提示:本针法可降上逆之胃气,使腑气畅通。  相似文献   

12.
曹琚敏  管汴生 《陕西中医》2006,27(6):724-725
目的:观察针刺止呃十穴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采取针刺止呃十穴:双攒竹、双合谷、双内关、双足三里、中脘、气海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67%.提示:本针法可降上逆之胃气,使腑气畅通.  相似文献   

13.
张丽华  王艳君 《陕西中医》2012,33(3):344-34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天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刺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厉兑等,同时于膈俞、胃俞穴进行天灸,疗程2周。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天灸疗法具有调畅气机、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该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答:膻中、气海均为人身之要穴,又同为任脉之穴,一位于前胸,一位于脐下,两者均为人体调气之穴,故又称膻中为“上气海”,气海为“下气海”。这样一上一下总理人体气机,同有补益正气,调理气机之功效,又由于其所在部位不同以及穴性之区别,其主治重点又有所不同。膻中穴,位于胸部,是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中之气  相似文献   

15.
曹铁民  孙燕 《陕西中医》2009,30(2):199-20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0例,取支沟、气海、天枢、足三里等穴,对照组20例口服吡沙可啶肠溶片(便塞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提示:对脑卒中后便秘,采用针刺疗法具有通调三焦气机,益气滋阴通便之效。  相似文献   

16.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腧穴配伍思想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Yu JC  Han YY  Cheng HY  Zhang XZ  Zhao L  Kan BH  Jia YJ  Han JX 《中国针灸》2011,31(9):814-816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是韩景献教授基于“三焦气化失司导致痴呆”的新病机理论创立,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基本方,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腧穴配伍有三大特点:一重调脾胃,以利化生和输布;二以经巧立君臣佐使,注重整体和联系;三从气论治,以利气化和气机.  相似文献   

17.
王桂玲 《北京中医》2003,22(6):45-46
中脘穴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 ,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 ,八会穴之一 ,腑之会穴 ,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 ,中管、承满 ,主胁下坚痛。《千金翼》云 ,中管、建里二穴 ,皆主霍乱肠鸣 ,腹痛胀满。《针灸资生经》云 ,中脘、三阴交 ,治食不化 ;霍乱吐泻 ,须先中脘而后水分可也。《针灸聚英》云 ,便血灸中脘、三里、气海。《针灸大成》云 ,霍乱吐泻 ,中脘、天枢。在临床上 ,中脘穴除常用于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泻泄、纳呆、食不化等证外 ,还广泛应用于呃逆、精神疾病、冻疮、四肢关节疼痛、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腹水病人以针刺透穴疗(中脘透水分,水分透气海、气海透中极)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提示:本方法具有健脾补肾、行气利水、通利三焦,标本兼治的功效,针刺透穴疗法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  相似文献   

19.
古俊  周思远  罗芳丽  李瑛 《光明中医》2016,(19):2908-2910
目的通过查阅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探析推拿治疗该病的具体手法及选穴特征。方法以推拿、按摩、功能性便秘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0年来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脾俞、大肠俞、气海等穴应用频次最高,推拿方法以摩法、推法、揉法、按法等最为常见。结论按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中脘是治疗功能性便秘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可作为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穴位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方法:针刺中脘、下脘、气海等穴治疗本病48例。结果:总有效率89.6%。结论:薄氏腹针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来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尤其适用于疼痛性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