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3种固定材料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连续入选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129例(158处),随机分为AO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微型外固定架组和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2±1.8)个月.按照TAFS的评级标准对各组指间及掌指关节功能、感染情况和骨折愈合等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AO微...  相似文献   

2.
T形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用T形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38例,按A0分类:B形26例,C形12例。平均随访23个月(10~41个月)。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4个月(平均3.1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6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论T形钢板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牢稳,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为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继亮  王飞  李力毅 《武警医学》2012,23(2):136-138
目的 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伴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2005-08至2009-08收治的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病例17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获得完整随访16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45±1.27)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按照Rowe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7.5%.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复位,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改善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取同期107例行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患者,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5-12个月,按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6.4%,经皮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74.8%(P<0.05).而C3型骨折单独比较,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6.9%和70.0%(P>0.05).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总体临床疗效优于经皮克氏针组,但治疗C3型骨折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Pubmed、Oali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全文等数据库,检索1990—2013年的有关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两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估计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和标准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10个队列研究(579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均数差(SMD)=0.67;95%CI(0.23,1.1);P=0.003]和二次手术率[RR=2.90;95%CI(1.69,4.99);P=0.0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RR=1.51;95%CI(0.98,2.31);P=0.06]。结论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比,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功能,但二次手术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股骨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2例,根据Evans分型:Ⅲ型16例,Ⅳ型10例,Ⅴ型6例.采用LPFP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患髋功能. 结果全部32例患者获得平均12.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84%. 结论 LPFP具有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固定牢靠、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7.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9月运用MIPPO技术使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根据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10例,B1型5例,B2型11例,C1型3例,C2型3例.经肩前外侧横行或纵行做皮肤切口,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视下间接和直接复位.经骨表面肌肉下隧道向骨折远端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远端做纵行切口,远近端分别用锁定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0.1±11.3)min,出血(76.3±18.7)ml,手术切口(4.5±0.8)cm.36例均获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1.2)周.按Neer评分标准,总优良率为86%.结论 利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创伤小、骨愈合时间短,能得到较好的影像学复位,术后疼痛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角肌入路与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角肌入路组和肩峰下入路组各40例。三角肌入路组患者采用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峰下入路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肩峰下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三角肌入路组[(65.80±11.51)min vs.(87.41±10.22)min、(7.23±2.10)d vs.(9.71±3.21)d、(68.49±6.60)d vs.(94.39±8.79)d、(89.63±6.92)mL vs.(93.17±7.19)m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肩峰下入路组Neer评分上升幅度显著高于三角肌入路组[(93.17±7.94)分vs.(77.56±10.51)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角肌入路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肩峰下入路组(P<0.05);肩峰下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三角肌入路组(15.00%,χ~2=3.914,P=0.048)。结论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AO锁定内固定支架即AO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23例,其中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4例,采用瑞士Mathys公司生产的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8~22个月),全部病例均在随访期达到正常的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84周。无内固定松动及肱骨头坏死病例发生。Neer评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低,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时也能达到理想的固定。  相似文献   

10.
The sliding compression screw-sideplate combin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empoloyed device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stable and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radiographic appearances of this device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re discussed. Potential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mal- or non-union, intra-articular penetration, metal failure, rotation of the proximal fracture fragment, disengagement, trochanteric bursitis, leg length discrepancy, delayed cervical stress fracture, and ischemic necrosi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采用PFNA和PFLCP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70例的病例资料,PFNA内固定治疗40例,PFLCP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9个月,平均8.9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种方法的Parker-Palm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明显短于PFLCP组。结论 PFNA和PFLCP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平均随访6.3个月(4—12个月)。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5—4月(平均2.5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4例,良1例。结论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稳,并发症少,具有保护板下血供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置锁定钢板固定一期或二期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仁和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应用外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6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7~55岁,平均34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骨折并腘动脉损伤1例,闭合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观察手术情况、术后创面闭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开放性骨折共3例,其中2例急诊全麻下行创面清创,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克氏针临时固定,1例中段骨折取胫骨锁定钢板,另1例下段骨折取胫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板。骨筋膜室高压2例,其中近段骨折1例、中段骨折1例,在入院6h内腰麻下行筋膜室双切口开放减压。胫骨近端闭合性骨折合并腘动脉1例,患者同时合并对侧股骨远端闭合骨折、脾破裂、胰腺挫伤,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急诊行损害控制性手术。所有病例均获随防,平均10个月(6~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3~11个月),浅表皮肤针道感染2例,伤口处理后愈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血管损害、深部感染或移植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外置锁定钢板固定胫骨骨折可作为部分软组织条件不良的胫骨骨折固定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用PH 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共收治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3部分或4部分)3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PH 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男性18例,女性14例,单纯跌倒17例,道路交通伤11例,高处跌落4例;平均年龄为53.8岁(25-72岁),手术时间平均为伤后42小时(18-96小时)。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平均随访13.6个月(9-33个月),最后随访时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96分)。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8-17周)。1例肱骨头轻度变形但无临床症状。结论PH ILOS钢板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固定方法,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骶髂钢板组和骶髂螺钉组。其中骶髂钢板组74例,给予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螺钉组75例,给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以及Tile分类等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86.1±11.2)min,(16.7±8.5)m L,(1.7±0.6)cm和(8.7±2.7)d]均显著低于骶髂钢板组患者[(122.3±20.5)min,(516.3±118.7)m L,(15.7±1.5)cm和(17.7±4.8)d,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和功能恢复优良率(97.3%和96.0%)均显著高于骶髂钢板组患者(79.7%和73.0%,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骶髂钢板组患者(24.3%,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出血量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8月~2007年9月收治的LC-DCP内固定的长骨干骨折30例(32处骨折),其中新鲜骨折25例,陈旧性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2例.采用瑞士AO组织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5~26个月),全部病例均在随访期达到正常的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5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病例发生.结论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长骨干骨折,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稳定性强,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总结,比较分析远端解剖钢板与髓钉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治疗指征的3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适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切口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总长度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预防骨质劈裂、骨折成角畸形、脂肪栓塞、折端切开复位等不良事件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技术的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4年10月就诊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1~78岁,平均(67.69±7.92)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2~75岁,平均(68.12±7.79)岁。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持续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33~1.291,P0.05);术后1、2、3、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105~9.378,P0.05);术后1、3、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量表(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906~4.039,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5例,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PPO组(n=55)和传统切开复位组(n=50),MIPPO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69.1±16.4)min vs.(101.4±30.5)min]、术中出血量[(85.3±24.5)m L vs.(163.5±40.8)m L)]、术后引流量[(18.3±4.6)m L vs.(23.4±5.3)m L]、住院时间[(2.8±0.9)d vs.(4.5±1.0)d],骨折愈合时间[(11.6±2.3)周vs.(16.8±3.5)周],可负重时间[(8.1±2.1)周vs.(9.6±2.0)周]均短(少)于传统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5%、80.00%,MIPPO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MIPPO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发生外展受限;MIPPO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外展受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64%,χ^2=1.538,P=0.173)。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54例,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5~65岁,平均41.4岁。根据所选固定材料不同分为接骨板组(25例)和钛板组(29例),接骨板组采用PLLA可吸收接骨板固定,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5~52岁,平均37.2岁;钛板组采用传统金属钛板固定,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2~65岁,平均45.6岁。观察两组术后1、2~4周伤口恢复、血常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咀嚼效能,同时观察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现象,复查血象均无异常,大部分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PLLA可吸收接骨板未出现断裂现象。术后4周拆除颌间牵引时,测定两组患者咀嚼效能,接骨板组低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咀嚼效能差异以及术后1年骨折线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LA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固定强度好,可自行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并且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及术区相关神经的风险。但对骨折断端移位过大、复位困难者,可在伤后即给予颌间弹性牵引,并在术后增加牵引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