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互动新媒体网络中的即时通信业务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其应用进展,指出了新型即时通信业务的内涵,分析了互动新媒体中的即时通信业务的实际社会和经济效益,详细阐述了互动新媒体中即时通信业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的解决思路.互动新媒体中的即时通信业务将成为融合网络和未来新媒体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石文孝  王继红  赵颖  张阁 《通信学报》2012,33(7):151-157
针对现有的基于载频/时隙关断的基站节能算法没有考虑异构网络之间的协同或者只考虑单一的业务与实际网络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异构网络环境下提出了动态关断资源栅格(RG,resource grid)的基站节能新算法——DRGSM(dynamic resource grid shut mode)算法。该算法根据网络的即时负载,当有业务接入时,动态打开RG以满足业务的QoS要求;当RG闲置时,即将其关断以实现节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现有的基于载频/时隙关断的基站节能算法,明显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节能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摘要:针对3GPP LTE系统,本文提出了适用于下行链路视频业务的一种新的分组调度算法,即时延优先比例公平调度(Delay First-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ing,DF-PFS)。当需要做出调度决策时,该算法利用每个用户的数据包时延信息和瞬时下行信道条件,在满足用户QoS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吞吐量。同时,当用户选择资源块(RB)进行传输后,即从用户集合中将该用户删除,避免接近eNodeB的用户一直占用无线资源,确保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丢包率和PSNR性能上优于最大权重时延优先(M-LWDF)算法,在保证用户间公平性前提下,满足了视频业务的QoS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天一 《世界电信》2015,(Z1):117-120
伴随着OTT即时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用户发送的即时通信消息数量快速增长,然而,该业务也成为了垃圾短信新的温床。其中,苹果公司的OTT即时通信业务i Message的垃圾短信问题最为严重。目前,i Message滥发垃圾短信趋于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规模化利益链。各国监管部门亟需制定规章制度,为治理垃圾短信提供执法依据,并跟踪研究相关技术监测和防范手段。OTT即时通信业务成为垃圾短信新温床伴随着OTT即时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用户发送的即时通信消息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OTT即时通信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吉视传媒长春分公司互动点播系统建设为例,重点介绍了市级网络公司互动点播业务平台、点播业务传输网络以及IPQAM平台建设方案等,提出各系统建设中需耍重点关注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主要频道节目客户的融媒体互动节目需求,提供融媒体互动图文服务,该系统不但满足上海广播电视台日益增长的节目互动业务需求,也满足了乐视体育、凤凰卫视等其他电视台频道的节目互动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我国即时通信业务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即时通信业务面向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产品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即时通信业务发展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即时通信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技术的智能手机课堂应答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虹  李峰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4):48-51
针对Clicker课堂应答系统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技术的智能手机课堂应答系统(SPcRS)。SPCRS系统的主导思想是以智能手机代替Clicker系统中的手持键盘,用无线网络代替Clicker系统中的专用通信网络,并以Web技术访问服务器资源,实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该系统的实施相比其他类似系统花费较小,具备广泛推广的基础和价值,能够满足课堂即时互动教学的要求,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以互联网即时通信平台的动态配置为关键技术的、在以IP网络为基础的环境下实现互动视音频业务的技术途径。在面向IPTV环境下结合远程教育、公众参与娱乐、文化交流的新应用模式研究中,本文将即时通信资源的动态配置策略应用于视音频通信性能优越的Skype平台,构建了一个面向远程教育与娱乐内容相结合的应用平台“视讯英语”。该平台在IPTV等以IP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内容环境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杨天一 《世界电信》2015,(1):117-120
伴随着OTT即时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用户发送的即时通信消息数量快速增长,然而,该业务也成为了垃圾短信新的温床。其中,苹果公司的OTT即时通信业务iMessage的垃圾短信问题最为严重。目前,iMessage滥发垃圾短信趋于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规模化利益链。各国监管部门亟需制定规章制度,为治理垃圾短信提供执法依据,并跟踪研究相关技术监测和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蕙 《电视技术》2017,(11):119-122,145
青海广播电视台为打造一个支持“全媒体、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全扩展”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体化平台.拟将新闻中心改造为高清采编基础上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全媒体融合新闻平台.从系统规划、整体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系统总体规划,从资源层、业务层、管理层三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支撑云平台核心点设计.  相似文献   

12.
余骞 《中国有线电视》2007,(12):1185-1187
在数字电视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流媒体技术,提出了可扩展的用户管理系统的探索,以满足数字电视业务不断更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时间短、教学实验条件不完备、科研力量薄弱等特点,在此根据网络工程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综合NGB应用环境下的多种技术,设计出一套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和科研需要的实验网络平台。该平台由前端业务系统、传输系统和接入网系统3部分组成,可开展宽带网络接入系统,交互式数字电视系统和IPTV系统等方面的实验和科研工作。该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发、测试等工作,还对下一步物联网平台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打造基于云计算的融合媒体业务平台已成为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为适应融媒体发展需求,提升县级电视台节目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提高节目的可看性和及时性,重点结合媒体专属云的特点,研究探讨县级电视台基于媒体专属云的全台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下,常州广播电视台建设了一套满足全媒体广告经营的管理系统。此系统能实现全媒体广告经营一体化管理,实现与各个播出平台全面打通,使广告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此系统后端平台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了高度可用、恢复能力强的目标。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业务流程设计与虚拟化设计,以及系统实现后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6.
业务支撑对未来有线行业影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和双向网改造促使有线运营商重新认识以业务支撑为中心的IT技术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随着IT服务、供应链、工作流的兴起,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使小企业能快速、高质量地获得以往大企业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电信行业为因应这种变化,开始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本文是将笔者在重庆有线进行业务支撑规划和建设实际工作中的几点思考与广大读者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同行对业务支撑建设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秋野  林奥杰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5):16-16,18,20,22-24
国际台已投入使用的支撑现有多媒体采集、制作和发布的"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拥有广电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私有云"平台;目前正在通过不断扩展建设"私有云"平台,实现对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支撑.未来将一方面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的播控平台,为各种新媒体提供不同承载方式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推动相...  相似文献   

18.
宋睿  邹璐璐 《电视技术》2015,39(24):69-71
全媒体已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变革中,广电集团要想适应新的媒体环境竞争,就需要建设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勾划适合自身发展的全媒体战略。本文简单介绍了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意义,并对平台技术架构进行了规划和分析。在业务流程方面,阐明了全媒体制播对业务带来的革新。最后,本文提出全媒体规划建设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寄希能够建立更全面、高效全媒体融合制播平台。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在现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视频素材检索系统,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以标准数据模型构建统一数据接口和协议实现异构、异地媒体资产数据检索处理,并采用轮询请求/答复的异构响应结构实现与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检索数据异步通信。为改善广电传媒机构媒资系统分块建设、孤岛运营现状,共享视音频媒体资源做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广电运营商完成前期双向网络整转后,包括模拟音频广播、模拟电视节目、数字音频广播、高标清电视节目、双向互动及宽带数据业务在内的频率规划方案;其次分析了网络传输、用户接入、视频编解码等关键技术和业务承载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全数字化后广播电视网络频率划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