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对316例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与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 HBV 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31.97、68.79,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 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乙型肝炎病人配偶HBV感染率为58.2%,有4例HBV DNA含量>1.0×106 copies/L.结论 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 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配偶间的密切接触可以引起HBV感染,但很少导致HBV DNA在体内的存在和复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份乙肝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并根据HBVM测定分为A、B、C、D、E 5组,A组44例,HBs Ag、HBe Ag均(+);B组75例,HBs Ag、HBe Ag、HBc Ab均(+);C组68例,HBs Ag、HBc Ab均(+);D组115例,HBs Ag、HBe Ab、HBc Ab均(+);E组38例,全阴或HBs Ab单项(+)。结果 A、B、C组检测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D组,A、B组检测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稍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未检测到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中,HBs Ag阳性率高于HBV DNA阴性标本中HBs Ag阳性率(P<0.05)。HBV DNA与HBs Ag、HBe Ag相关性明显,与抗HBs、抗HBc、抗HBe无相关性。结论 HBs Ag对HBV感染的灵敏度较高;采用FQ-PCR定量进行HBV DNA检测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IQ—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FO—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7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在“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HBeAg+)和“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LHBc+)可检出,在“单纯抗体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s+、抗HBe+抗HBc+及抗HBc+)未捡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2.13%。且82.68%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在105copies/ml以上;“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44.39%,HBV—DNA拷贝数分布范围广。结论HBeAg的存在可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而HBV—DNA的检测更客观地反映了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与HBV#志物(HBVM)表现模式、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程度、血清肝脏纤维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HBVM;采用ELISA法监测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结果血清HBVDNA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的变化。肝脏功能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有关,肝脏纤维化指标与HBVDNA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初次确诊且从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PHC患者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HBV感染和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法)对HBV感染者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60例PHC患者中,单纯HBV感染者53例(占88.3%).53例单纯HBV感染的PHC患者中,45例(84.9%)合并肝硬化;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0.6%(48/53);HBV-DNA定量<102 copies/ml 5例(占9.4%),102~104 copies/ml者8例(占15.1%),>104copies/ml者40例(占75.5%).结论 大部分PHC患者存在HBV感染,且随着病毒载量的上升,PHC的构成比上升.可见,HBV感染与PHC发病有关,且PHC的发生与HBV-DNA活动性复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肝癌是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的疾病.本文对肝硬化及伴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9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血清学模式和各指标感染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相关性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对经影像及甲胎蛋白阳性诊断确诊的58例肝癌患者,采用PCR和ELISA技术,分别进行了HBV 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为94.82%,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占22.415。HBV DNA检测8例全部阳性;HBsAg、抗-HBe阳性组占55.17%,HBV DNA检测15例,  相似文献   

9.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HBV M).HBV M是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和疾病转归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HBV DNA能直接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情况,对HBV DNA的检测被认为是病毒是否复制的金标准[1].目前常用作HBV DNA检测的方法有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尤其是PCR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由Taqman技术发展而来的荧光定量PCR越来越多地用于HBV DNA的定量检测,给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为探讨HBV M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2004年6~7月我院260例HBV M阳性患者的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湖南衡阳地区人群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 markers,HBV-Ms)分布,了解该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的免疫状况.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2462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  相似文献   

11.
对47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 六项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89%,其中HBsAg-及抗HBcIgG 同时阳性者占43%;HBsAg 阴性,抗-HBcIgG 阳性者占32.5%;HBsAg 阳性,抗-HBcIgG 阴性者占6.1%;单项阳性者占7.3%。135例抗-HBcIgM 阳性患者中74例HBsAg 阴性,确诊为乙型肝炎,故抗-HBcIgM 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后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HBsAg、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及HBsAg/IgM复合物的影响,本文检测了HBsAg阳性急、慢性HBV感染者102例。PHSA-R及HBsAg/IgM复合物的滴度均与HBsAg呈正直线相关,在HBV感染的活动期(HBsAg、PHSA-R及HBsAg/IgM均为高滴度)发生HDV感染可抑制HBsAg合成,并引起PHSA-R和HBsAg/IgM滴度相对降低,但当HBV处于低水平复制,使血清中PHSA-R、HBsAg和HBsAg/IgM滴度甚低,此时虽发生HDV感染,亦未观察到进一步的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市门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及HBsAg携带率.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门诊送检血液标本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模式:全阴模式占15.91%;单抗-HBs:35.40%;HBsAg+抗-HBc模式:5.06%;“大三阳”:7.59%;“小三阳”:19.30%;HBsAg+抗-HBs+抗-Hbe+抗-HBc模式:2.70%;五项全阳模式:0.03%.结论 医技科室人员应加强血源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预防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4.
重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原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原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亚重肝病人HBV复制指标HBeAg、HBcAbIgM及HBV-DNA阳性率高于慢重肝,而慢重肝的HbeAb阳性率(54.2%)明显高于亚重肝(27.8%)。此外,还发现51.4%的重肝病人由单纯HBV感染引起,HBV合并HCV感染的重肝病人仅为23.4%。但是HBV与HCV重叠感染的重肝病人的病死率(52.0%)明显高于单纯HBV感染(29.1%)。以上结果提示:慢重肝可能主要由抗HBe阳性的HBV病毒株所引起。HBV与HCV的重叠感染能加重病人病情,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乙肝)在农村、城镇学生中的发病情况及获得免疫效果,为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和预防免疫提供参考.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农村学生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率5.1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3.71%,而保护性抗体(HBsAb)40.12%明显低于城镇学生65.46%.结论 农村地区学生乙肝病毒高感染率,获得保护性抗体的较少,而城镇学生获得保护性抗体的较多,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肝实质受损程度越重,血清透明质酸含量越高。说明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测定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判定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树血清ALT改变与感染乙肝病毒量的关系,将50只树随机分成5组。将美国NIH提供的HBV含量为108CID/ml的标准感染血清稀释成10-6~10-10共5个稀释度,分别接种于各组动物。实验观察16周。5种稀释度的感染血清引起5组树血清ALT升高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依次为:15d和25d、13d和26d、15d和21d、23d和9d、28d和8d。其感染率依次为80.0%、88.9%、66.7%、55.6%及42.9%。表明树肝细胞受损程度与攻击的HBV量有密切关系,对人HBV易感,是验证治疗乙肝药物效果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Five serum markers of viral hepatitis B (HBV) infection including HBsAg (RPHA), anti-HBs (PHA), anti-HBc (ELISA), HBeAg and anti-HBe (ELISA) were tested in chronic and late cases of schistoso- miasis and in natural population. HBV infection (any marker positive) rate in late cases was 54.55To,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hronic early cases (15.52%) and natural population (8.08IO). At the same time, the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late cases, showing that the liver injury in HBV infection case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in those with no in- fection. This suggested that late cases after HBV infection had a more serious form of schistosomia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含量,探讨该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600份HBV感染及110份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空腹总汁酸测定,同时对其他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135”、“145”、“245”、“5”模式组血清TB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P〈0.01,P〈0.05)。“25”、“45”模式组血清TB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P〉0.05)。结论:TBA是一项比较灵敏的肝功能指标,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HBV携带肝脏损伤的情况,而且有助于监测乙型肝炎患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输血传递病毒与肝炎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血传递病毒(TTV)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非甲-庚型(NA-G)肝炎中TTV是否为肝炎的致病因子。方法:采用nest-PCR技术对临床上129例肝病患者及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清检测了TTV-DNA。ELISA法检测血清抗HAV-IgM,HBV-M,抗HCV-IgM,抗HCV-IgM及血清ALT水平。结果:129例血清中TTV检出率为19.38%(25-129)。45例NA-G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率为42.22%(19/45),其中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9例,肝硬化1例,肿功均有程度不同的损害。结论:TTV感染是部分NA-G型肝炎患者的致病因子,可导致慢性化。除输血传播外尚有肠道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