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显微构造现象分析、古应力值计算、古温度和应变速率研究,从构造环境的角度,将华北板块南缘(豫南部分)划分为两个构造域:南部韧性变形域以高应力,高温和低应变速率为特征,对应于板块碰撞带;北部韧——脆性变形域以中低温和高应变速率为特征,对应于板块边缘浅层逆冲断裂系。  相似文献   

2.
大约克夏猪皮组织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大约克夏猪皮组织构造进行研究的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猪皮具有以下特征:张幅较大,皮薄,部位差小,粒面较细致,表皮较发达,弹性纤维和皮下脂肪不甚发达,游离脂肪细胞甚少。真皮由粒面、上、中、下层组成,粒面是由一致密的细微胶原纤维网络构成。真皮上层由较细的胶原纤维编织而成,编织疏松;真皮中层胶原纤维束粗壮,编织紧密,编织有一定织型;真皮下层由较中层稍细的胶原纤维束编织而成,编织较松,多为水平编织。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采用组织显微切片技术对比研究了济宁路和汉口路山羊皮组织构造特点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济宁路山羊皮张幅小,皮板薄,部位厚度差稍大些;汉口路山羊皮张幅大,皮板厚,部位厚度差稍小些。济宁路山羊皮毛密,绒毛多,皮内毛根底部毛球有的呈钩形;汉口路山羊皮毛稀些,绒毛少些,毛球不弯曲。济宁路山羊皮各部位表皮厚度都比汉口路山羊皮薄,但乳头层厚度,济宁路比汉口路山羊皮厚些,济宁路山羊皮乳头层乳头部凸起较明显,沟纹较深,而汉口路山羊皮乳头层较平垣,沟纹较浅。济宁路和汉口路山羊皮的乳头层上、中部分,胶原纤维细,上部比中部还细,编织紧密;下部分,胶原纤维含量较少,编织疏松,至针毛毛球底部处胶原纤维虽粗些,但编织亦十分疏松。网状层内,胶原纤维粗些,上部分编织疏松,下部分编织紧密些。汗腺、弹性纤维、竖毛肌,济宁路比汉口路山羊皮发达;皮脂腺,汉口路比济宁路山羊皮发达。  相似文献   

4.
烟台黑内江杂交猪皮组织构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采用姑婆山地区E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进行图像预处理、MapGIS提取花岗岩体线性构造信息,制作出线性构造等密度图及线性构造走向-密度玫瑰花图。结果表明:姑婆山在NE和NW两个方位区域的线性构造为优势方向线性构造;姑婆山岩体的线性构造密度呈双环带分布,一是以里松单元为低值中心向外递增的环带状分布,二是以新路单元为高值中心向外递减的环带状分布。不同的密度区与姑婆山花岗岩体单元的划分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刚性构件的平面机构为例,通过对机构及其构造要素、构造组织的本质理解与综合,在揭示机构造规的基础上,开发了基本机构构造模式演绎的规范求解体系,系统地解得了其所有的基本机构构造模式。开辟了用推理方法统一地认识和求解各种机构构造的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干密度下红黏土剪切变形特性,采用人工方法制备不同干密度的红黏土试样,进行了重塑红黏土的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重塑红黏土随干密度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4种不同类型,由弱塑性类型依次向硬化性、强塑性、软化性类型发展,剪切峰值提高;微观孔隙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微观结构从粒斑状结构发展至叠片状,在高干密度情况出现剪切带;分别对不同应力-应变曲线类型进行拟合分析,并讨论了各种曲线类型的数学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最大干密度是反映路基压实质量的标杆。因土石混合料的不均匀性,传统方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离散性大,难以真实反映路基压实状况。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超粒径颗粒室内最大干密度的处理方法问题;2)因材料变异性产生的现场标准干密度修正问题。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适合新疆地区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供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特种陶瓷的成型与坯体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干压成形法对特种陶密度的各种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压力与密度的引起民层裂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在探讨传统故障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故障比重比分析加工中心整机可靠性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子系统在整机中的重要程度和可靠性指标,能够更加快捷、准确地确定可靠性改进的主攻方向。以某型号加工中心整机为例,对故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其可靠性薄弱环节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和电气系统,分析了薄弱环节产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用、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古建筑木构件的无损检测,提出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木材密度和抗压强度的线性预测公式。运用超声波-针阻仪联合检测技术测量了12种木材不同纹理方向的超声波波速和抗压强度以及径向和斜向的阻抗比,拟合得到了预测公式中的回归系数,再将预测公式应用于对2种新木材和1种古木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木材超声波波速和阻抗比与其密度和抗压强度均呈正相关线性关系,而采用超声波-针阻仪联合检测技术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线性关系的拟合优度有显著提升。对新、古木材密度进行预测时,仅采用针阻仪技术即可实现精确预测,其中对新木材的预测误差小于5%,对古木的预测误差小于1%;对新、古木材抗压强度进行预测时,采用单一的检测技术预测误差较大,而采用联合检测方法的预测效果较好,对新木材的预测误差小于5%,对古木的预测误差小于9%。试验验证了采用超声波-针阻仪联合检测技术对木材密度和抗压强度进行精确预测的可行性,成果可为古建筑木构件的健康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逆k最近邻在度量局部密度时的区分度,提出动态逆k最近邻概念.利用泊松概率密度函数拟合逆k最近邻分布,并计算累积动态逆k最近邻局部密度;基于动态局部密度对数据对象进行排序,利用逆k最近邻域扩展算法生成聚类结构;依据动态局部密度和欧式距离设计聚类决策图,根据决策图找出聚类结构中的类间间断点,利用间断点将聚类结构直接划...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聚类神经网络初始权值与样本分类数的设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神经网络结构优化算法.以网格和密度为工具提取聚类样本的聚类中心,并由此确定样本分类数,从而对聚类神经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网络的聚类效果,缩短样本聚类时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方法对强制对流空气热沉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最小压降作为优化目标,传热性能为约束条件,采用二维双层模型代替传统三维模型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在优化过程中改变插值参数方法,有效避免优化结果中阻塞结构的形成.将拓扑结构与直翅片结构进行对比,在入口速度为1.2 m/s时,拓扑结构热沉的平均温度比直翅片热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服装结构设计相关的装饰因素和人体工程因素的分析,提出基于装饰和人体工程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介绍这种设计思想和其实验式设计手段。这种新思路将给程式化的服饰美学观念及传统设计手法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用神经网络方法识别结构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提供了结构损伤前后固有频率的变化包含了损伤位置的程度信息,研究了利用动态响应和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结构参数识别的方法,并确定了结构损伤的位置与程度,建立了一个BP网络结构损识别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BP网络能准确实现结构损伤判别与定位,说明该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耐久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混凝土的设计指标,提出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并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共价有机骨架(COFs)由轻质有机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是一类晶体多孔材料,它们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单体分子的构型来获得。为了建立分子构型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相同醛基和不同胺基,合成了3种结构相似的COFs (COFAB、COFAC、COFAD),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N2吸-脱附实验等表征手段确认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通过后续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对比得出了最优的光催化剂,最后借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电流、电化学阻抗(EIS)和自由基捕捉实验对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体分子微小的改变会对材料的性质和光催化性能产生较大影响,COFAB结构中的三嗪环和高共轭体系加速了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因此表现出了最高的光催化效率。同时,分子结构中醇-酮异构体的转化增加了材料在光催化条件下的稳定性,多次循环使用后仍然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本文研究结果为今后合成更多兼具稳定性和光催化性的COFs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板材纹理分类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板材纹理识别的自动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板材纹理分类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板材的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并进行特征选择。然后,根据研究对象设计PNN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识别率为88.00%。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用其对板材纹理进行分类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