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云南野生酸木瓜籽油急性毒性及其脂肪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云南野生酸木瓜籽油急性毒性,分析测定其脂肪酸含量,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最大耐受量法对受试物进行大鼠、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野生酸木瓜籽油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脂肪酸构成,主要由油酸(65.58%)和亚油酸(23.32%)组成。结论:野生酸木瓜籽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产榧属植物种子蛋白多肽凝胶电泳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振德  郑汉臣 《中药材》1999,22(8):394-396
目的:对国产榧属植物种子进行凝胶电泳鉴定。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榧属植物种子蛋白多肽进行分析。结果:榧属植物种子蛋白多肽凝胶电泳谱图有明显的种间差异。结论:凝胶电泳可作为中药榧子的生药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产榧属植物种子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振德  谢立  许重远  郑汉臣 《中药材》2000,23(8):456-458
目的:测定榧属植物种子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方法: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结果:榧子、香榧子、云南榧子、长叶榧子和巴山榧子含有19和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10、9.90、5.03.7.26和6.07%;日本榧子、九龙山榧子和香榧子(妙)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4.11、9.87和9.22%。结论:榧属植物种子氨基酸为首次测定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榧子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国产榧属植物种子进行蛋白电泳鉴别。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榧属植物种子蛋白进行分析。榧属植物种子蛋白高效毛细管电泳谱图有明显的种间差异。高效毛细管电泳可作为中药榧子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不留行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谢立  陈振德  钟洪兰 《中药材》2003,26(8):565-566
目的:分析王不留行脂肪油及其成分组成。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王不留行脂肪油,结合GC-MS法分析脂肪油成分。结果:王不留行脂肪油含量为34.60%,成分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70%,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结论:王不留行脂肪油属优质植物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西伯利亚白刺果油脂肪酸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3种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西伯利亚白刺果油脂,经甲酯化后,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白刺果油脂肪酸组成,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出油率高于另2种方法;白刺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80%,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71.57%~73.50%)和油酸(20.34%~21.46%);3种提取方法对白刺果油的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1/22.86、1/21.32、1/21.27;西伯利亚白刺果油有一定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西伯利亚白刺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显出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月见草油的皂化值及脂肪酸组分,研究皂化反应后pH对产物提率的影响和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为原料的选择、提高皂化产物的产率及尿素包合提供依据.方法:皂化值的测定,利用气相色谱法测脂肪酸组分.结果: 月见草油γ-亚麻酸含量在7%~10%,其含量多少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皂化值的测定,确定了皂化月见草油时的KOH加量,及皂化反应萃取时的最适pH.对2个地区月见草油脂肪酸的测定得出,月见草油脂肪酸中棕榈酸的含量为6%~8%,硬脂酸为1%~2%,油酸为7%~10%,亚油酸为60%~70%,γ-亚麻酸为7%~10%,不饱和度90%左右,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论:月见草油的皂化值在180~200,皂化反应后分离油最佳的pH为1.5~2.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脂肪酸成分变化。方法:按文献方法,将千金子和千金子霜脂肪油皂化-甲酯化后,采用GC-MS法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HP-INNOWAX(60m×250μm×0.25μm)毛细管柱。结果:千金子和千金子霜中均检测出9种脂肪酸成分,以油酸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6.724%和78.719%。其次为棕榈酸和亚油酸,棕榈酸分别占8.606%和8.430%,亚油酸分别占8.256%和7.10%。结论:千金子与千金子霜中脂肪酸成分组成基本一致,脂肪酸成分含量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提取葫芦籽油的提取效果及其脂肪酸分析。方法以出油率、酸值为指标,以石油醚、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不同极性溶剂为提取溶剂,选择最佳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葫芦籽油,并采用GC-MS分析了葫芦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葫芦籽出油率最高,其次为正己烷,最低为二氯甲烷。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葫芦籽油酸值低,出油率高,色泽也明显小于其他溶剂;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提取时间为3min,功率为800W,料液比为1:8时,葫芦籽油脂提取率最高。通过GC-MS检测发现,微波辅助提取对葫芦籽油含有5种脂肪酸成分,含量分别为亚油酸56.73%,油酸11.72%,棕榈酸9.01%,硬脂酸3.86%,花生酸甲酯2.07%,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棕榈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45%。结论微波辅助提取葫芦籽油中亚油酸、油酸是被称为人体必须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獾子油、猪油及蛇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以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法对样品进行甲酯化衍生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獾子油、猪油及蛇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獾子油、猪油和蛇油中游离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均存在差别,獾子油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高于猪油9种和蛇油10种,且獾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6.946%)也高于猪油(57.012%)和蛇油(61.142%)。结论:獾子油、猪油和蛇油脂肪酸成分存在显著差别,研究为獾子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