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翼角是古代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为解决四坡顶屋面檐口转角问题而设计的特殊构造形式。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翼角是古建筑屋檐转角部分的总称,它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翘飞椽以及联系翼角和翘飞椽头的大小连檐,钉附在翼角椽和翘飞椽上面的檐头望板和垫起翼角椽的衬头木等附属构件组成的。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和安装翼角的专门技术,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矩和做法。本文分别就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三部分,对清式建筑翼角的构造方式及制作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翼角是古代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为解决四坡顶屋面檐口转角问题而设计的特殊构造形式。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翼角是古建筑屋檐转角部分的总称,它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翘飞椽以及联系翼角和翘飞椽头的大小连檐,钉附在翼角椽和翘飞椽上面的檐头望板和垫起翼角椽的衬头木等附属构件组成的。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和安装翼角的专门技术,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矩和做法。本文分别就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三部分,对清式建筑翼角的构造方式及制作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翼角是古代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为解决四坡顶屋面檐口转角问题而设计的特殊构造形式。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翼角是古建筑屋檐转角部分的总称,它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翘飞椽以及联系翼角和翘飞椽头的大小连檐,钉附在翼角椽和翘飞椽上面的檐头望板和垫起翼角椽的衬头木等附属构件组成的。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和安装翼角的专门技术,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矩和做法。本文分别就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三部分,对清式建筑翼角的构造方式及制作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古建筑识图与制图讲座第九讲翼角平面及正立面谭宏亮(三)翼角平面(仰视、俯视)和正立面1、翼龟平面(仰视、俯视)翼角俯视、仰视平面主要用于翼角大样图,重点表现角梁、翼角椽、翼角翘飞椽的平面位置、构造特征和水平长度。借助翼角俯视平面,还可以绘制出角梁侧面...  相似文献   

5.
陈蔚  朱正  胡斌 《建筑师》2020,(4):22-34
巴蜀地区殿堂建筑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技术发展历程和表现。其中作为地域特征被学术界关注的“滞后(古朴)”现象是尚未被完全解析的部分。本文在调查该地区大量现存元明殿堂建筑的基础上,以转角构造、翼角布椽为重点分析对象,从剖析建筑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进基本逻辑入手,总结巴蜀地区元明殿堂建筑翼角技术特点,并且对比它们与官式及江浙等地区做法的差异,进而总结出该地区古代建筑技术应用和 演进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并对地方建筑技术演进“滞后现象”背后的文化认同、文化习惯等因素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屋顶在古代建筑中不但具备遮风挡雨的功能,同时也在建筑整体中承担着重要的装饰性功能,尤其对于古典建筑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最后一个建筑高峰期——清代官式建筑而言。其屋面造型通过曲线与直线线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巧妙组合,使得建筑屋顶中具有反向的起翘飞檐,在增强屋面排水及采光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建筑自身的美感。清代官式建筑与古代儒家文化相融合,其屋顶建筑的等级划分较为严格,不同建筑等级的屋顶本身具有独特的构造方式,同时建筑屋顶上部不同位置安装有各种瓦饰造型,对清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及其结构特点起到了填充丰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杨 《建筑》2021,(7):58-60
本文通过分析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意义和构筑特色,重申中国古代已存在的预防性保护思想;通过对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进行梳理,提出适用于清代官式建筑的保护体系;之后通过研究风险评估中的风险识别方法,总结出运用于清代官式建筑各构件部位的风险评估内容;最后建立清代官式建筑预防性保护指南,提出面对各灾种的防范方法手段,并为清代官式建筑的修缮保护和周边仿古建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传统建筑在翼角处理上有别于北方清代官式建筑以及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和营造风格,还特别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构件——虾须。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地域 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分析,探究四川地区特色建筑构件与营造技术的源 起、应用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五·檐:“其檐自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五间以上,约度随宜加减。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不尔恐檐圜尔不直。”这是《法式》关于翼角生出及翼角檐口细部处理的记述,其中没有翼角起翘的规定。翼角起翘,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明显标志。但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营造算例》中,没有记述到这个技术层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中,记有翼角起翘的规定:“木工口诀中所谓‘翘四’系指仔角梁头部边棱线(即大连檐下皮,第一翘上皮位置)与正身…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部分是在求出翼角空间曲线(圆)半径的基础上,给出了翼角空间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于是,由椽头、椽尾的空间坐标值,即可将其椽长求出。文中以仿唐建筑为例,给出了檐檩之外椽长的计算方法。本文第二部分是对一种翼角施工放样方法的探讨,不仅给出了这种放样方法的理论基础,而且将这种方法进一步扩展,使翼角曲线放样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11.
2、塔身构造方法(1)塔出挑木件构造方法楼阁式塔的腰檐主要由斗拱、角梁、椽子等构成。角梁、椽子是腰檐中最长的悬臂构件,也是主要的承重构件。角梁、椽子插入塔壁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足够的直径才能抵抗悬臂的挠曲变形和倾覆。宋代楼阁式塔的椽子做法,尤其是翼角翘飞椽就不象木构建筑将椽尾砍薄,接近交于一点,而是影响悬臂的受力截面。  相似文献   

12.
常清华  沈源 《建筑师》2010,(5):74-78
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对清代官式建筑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组织。正值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本文将营造学社所作的清代官式建筑研究进行了梳理,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的方面:第一,清代官式建筑研究自成体系.具有史学研究的独立性价值;第二.清代官式建筑的研究是解读宋《营造法式》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以嘉应观为例,对清代官式建筑进行实地研究,从总体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形制、特殊建造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形制与特征,以积累对古代建筑研究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7)
清代中后期的各类官式建筑大木彩画在构图、用色等艺术表现形式上规范、严密,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具有特殊的审美风格。大木彩画的构图呈左右对称式,是崇高美的典范。大木构件根据长度分为"三停",枋心两端的位置刚好处于黄金分割点上,"五大线"使得彩画的整体造型协调一致、层层有序,形成了特有的节奏感。清代官式建筑大木彩画构图规格化,显示出统一感、韵律感,设色非常注重对比色的运用,色相对比强烈,对立统一规律运用得十分成功,从而提高了其装饰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井庆升 《古建园林技术》1984,(5):58-59转36
从一些唐、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的翼角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摸索出角梁、翼角椽子和翼角飞椽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长期研究分析,最终得出古建筑翼角是经历了由直线向曲线,由冲出翘起平缓,到逐渐陡峭,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这样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翼角的制作过程中,香山帮匠师会将摔网椽及直挺出檐椽一次性截净做正,后期不再扫檐,而牡丹头斜度值关系到弯里口木是否能与嫩戗贴合,立脚飞椽口子的斜度也与其息息相关,故各根摔网椽长度值及牡丹头斜度值的确定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行内所使用之方法均只能得其近似值,本文依据香山帮建筑翼角之营造规律及目的,推导出了一系列公式,以求相应构件各部位之准确数值。  相似文献   

17.
在翼角的制作过程中,香山帮匠师会将摔网椽及直挺出檐椽一次性截净做正,后期不再扫檐,而牡丹头斜度值关系到弯里口木是否能与嫩戗贴合,立脚飞椽口子的斜度也与其息息相关,故各根摔网椽长度值及牡丹头斜度值的确定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行内所使用之方法均只能得其近似值,本文依据香山帮建筑翼角之营造规律及目的,推导出了一系列公式,以求相应构件各部位之准确数值。  相似文献   

18.
翼角起翘和大木举折共同构成了古建筑屋面优美的凹曲弧线,我国古建筑翼角形态多样、辨识度高,具有重要的力学功能及美学价值。本文基于更好地提升当今仿古建筑类项目品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文献史料与案例,运用图表法对我国翼角起翘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角翘于秦汉萌芽、唐代兴盛、宋代活用、明清稳定化的整体脉络;分析总结了我国古建筑翼角起翘的南高、北低的地域性特色、制式及成因;以期在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古建筑的翼角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19.
翼角起翘和大木举折共同构成了古建筑屋面优美的凹曲弧线,我国古建筑翼角形态多样、辨识度高,具有重要的力学功能及美学价值。本文基于更好地提升当今仿古建筑类项目品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文献史料与案例,运用图表法对我国翼角起翘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角翘于秦汉萌芽、唐代兴盛、宋代活用、明清稳定化的整体脉络;分析总结了我国古建筑翼角起翘的南高、北低的地域性特色、制式及成因;以期在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古建筑的翼角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20.
翼角起翘和大木举折共同构成了古建筑屋面优美的凹曲弧线,我国古建筑翼角形态多样、辨识度高,具有重要的力学功能及美学价值。本文基于更好地提升当今仿古建筑类项目品质、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文献史料与案例,运用图表法对我国翼角起翘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角翘于秦汉萌芽、唐代兴盛、宋代活用、明清稳定化的整体脉络;分析总结了我国古建筑翼角起翘的南高、北低的地域性特色、制式及成因;以期在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古建筑的翼角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