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从福建省立医院74例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运用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自闭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缓解率(94.5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对比,康复护理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了32例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障碍方面进行的家庭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干预法、社交游戏、情景教学、音乐治疗及融合教育等,运用儿童自闭症量表等方法在训练前及训练后每36个月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36个月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36个月后儿童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进步,而训练16个月后儿童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进步,而训练15年后,社会交往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认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提高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的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64例自闭症儿童,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家庭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32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比较无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沟通能力、行为模式均高于对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评分比较无意义(P 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患儿社交能力,提高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43-147
目的分析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7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共75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家属护理模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9例。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研究,研究期间对照组接受临床标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配合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儿各维度自闭症、生活质量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各维度自闭症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言语/语言/交流、社交、感觉/知觉以及健康/身体/行为评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各维度自闭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在基础治疗、护理基础上,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自闭症儿童视觉方面的优势,从而将视觉加工与语义加工、音乐、游戏相结合,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词汇信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尽可能地提高自闭症个体有意义的能力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古怪的行为方式,都与他们的语言障碍密切相关.方法:利用视觉支持策略、眼睛注视系统、图片兑换交流系统、TEACCH方案、可视音乐.结果:提高有严重语言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词汇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促使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让自闭症儿童学会控制自己,听从指令,学会模仿,减少到板行为.结论:视觉支持策略、利用眼睛注视系统、图片兑换交流系统、TEACCH方案、可视音乐,对严重语言障碍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儿童自闭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诊断的120例自闭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和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8.3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帮助患儿稳定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儿童自闭症病因不确定,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预后较差,国际上研究普遍认为治疗的关键在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提高自闭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能力,康复过程中需要家庭、社区、医院及有关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然而,国内外在儿童自闭症康复及康复人员方面存在不同,文章对国内外儿童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机构及康复人员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为国内儿童自闭症的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s),是一系列广泛神经行为缺陷的疾病,其特征是社会交往普遍异常、沟通障碍以及兴趣受限和重复行为,多发病于儿童早期.自闭症患者往往在认知功能、注意力、学习和感觉加工的方面与常人存在差异,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1,2].自闭症导致了整个生命周期的重大健康损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相关研究的文献,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闭症谱系障碍中语言障碍、焦虑成因,面部表情识别障碍典型的三种障碍中发病原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在这三种不同交际情境下均表现出异于正常发展儿童的特征,而这些差异与其非语言智商、语言能力、心理理论以及执行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几类典型症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等三大临床症状。从早期教育矫正、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3方面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关注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尝试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儿童,以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正确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合理的有效的各种音乐体验、各种专门设计音乐形式,利用各类音乐活动如歌咏、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及即兴弹奏等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标。结果音乐治疗能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能力和注意力的发展,促进自闭症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肢体的协调,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表达,开拓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技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结论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消除自闭症儿童心理障碍,协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语言能力,加强参与和融入社会活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它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动作重复刻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该病,此后孤独症引起国外临床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2.
儿童自闭症(ChildhoodAutism)是一种儿童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是康复的关键,而早期识别确诊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前提。提高整个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发挥社区及社区护士在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干预中的作用,是目前亟待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以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在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又称为自闭症。其三大核心症状(Kanner 三联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目前孤独症儿童在我国被划归为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安置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临床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在综合性干预自闭症儿童中的作用.方法 将30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接受医教结合的整合疗法,并对实验组患儿采用音乐治疗.实验干预前、后用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和发展及行为量表(PEP)评估.结果 实验组在情绪、行为得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感觉反应、交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综合性干预自闭症儿童中,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 入选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自闭症儿童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40 min/次,每周5次,持续4周;训练前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的评估系统对感知能力、注意力、听理解、记忆能力、数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力等认知功能亚项进行评估;统计分析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认知功能各亚项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与传统认知康复治疗对自闭症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相当,均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采用医疗康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搜集和引用药物、补充替代医学、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的方法,对自闭症患儿进行医疗康复并对合并相关的障碍进行处理,并对他们的情绪控制、交流技能、模仿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等方面进行训练,对其适应性的行为.结果:患儿在情绪稳定性、注意力集中、感情交流和模仿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结论:康复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负性行为矫正、情绪及塑造适应性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宝洪  张海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82-238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女儿童科收治的6岁以上自闭症患儿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防治依从性明显改善20例,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同班同学友好相处4例.对照组患儿无明显改善.结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合理护理,能有效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舜琏  周丹  杜亚松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88-1390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以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在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又称为自闭症。其三大核心症状(Kanner三联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1]。目前孤独症儿童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黄敏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68-169
目的探讨自闭症患者行干细胞治疗后的自理能力训练方法与效果。方法患者行干细胞治疗后,对自闭症患者采取"一对一"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结果采用个性化、场景化的方法对自闭症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可以提高或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结论临床上采用干细胞治疗自闭症后,护理上给予实际、简便的自理能力训练,帮助家属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共同参与,可以增强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比较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其基本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由于目前病因不明,治疗比较棘手,预后也不甚理想.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外孤独症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