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Permatc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20例患者,留置最长时间达24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7.5月,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余仍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使用时间长,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尤其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管失败退出的原因,探讨置管后护理策略,使临床合理选择置管方式,延长置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分析东莞市虎门医院血液透析室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6例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留置管64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2例。分析置管退出的原因。结果已退出长期留置管52例,其中,感染退出4例,管道破裂5例,管道堵塞2例,自行脱出16例,由于置管时间长(置管2年~2年9个月),外露管道变软,重新置管12例,肾移植和死亡19例。结论应用长期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效果好,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是保证患者长期使用深静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13例长期留置导管血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平均使用时间13个月,1例因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拔管,无1例因导管失功而拔管。结论应用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以及对患者的卫生宣教是保证深静脉留置导管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将留置导管送入血管。结果共计72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2例,股静脉43例。2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拔管并放弃治疗,1例置管栓塞改腹膜透析,58例患者应用置管透析直到其它血管通路的建立,其余11例继续应用至今。结论深静脉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在短期内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降低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周遐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52-253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血透室应用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32例.其中颈内静脉14例,锁骨下静脉10例,股静脉8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天-19个月,血液流量平均200--2580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继续血液透析至今.结论深静脉留置管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7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17例中皮肤感染7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堵塞6例。结论皮肤感染、导管感染及导管堵塞是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应加强这类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51±1.1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26±0.9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感染、出血、血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双腔导管的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4例患者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分析和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留置双腔导管时间为7~28个月,平均(17.2±5.6)个月,平均血流量(1865±47.4)mL/min,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对症治疗后恢复满意,12例继续血液透析至今。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导管使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维持长期血管通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腔深静脉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本科2010~2012年98例行急诊血液透析时采用局麻下双腔深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急诊深静脉置管穿刺患者98例,其中2例颈内静脉穿刺不成功改股静脉穿刺成功,置管留置时间2~14周,应用良好;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局部渗血、血肿1例。结论双腔深静脉置管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穿刺技术,对于需急诊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者,是首要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导管在血液净化中使用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本科室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长期透析导管患者35例,3例患者两次置管,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3例次,右侧股静脉置管2例次。结果长期透析导管留置时使用导丝直接进管比使用撕脱鞘出血明显减少;股静脉留置长期导管易发生血栓形成,使用时间短。长期导管常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和感染。结论对长期透析且无内瘘手术条件的患者,带涤纶环双腔长期透析导管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护理要素对其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86例行股静脉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资料。结果回顾性分析显示通过积极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股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保证血流量充足、患者痛苦减轻,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但导管感染是股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股静脉置管术感染的机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探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的应用效果及维护。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4月长期留置导管术的65例血液净化患者,术前均行颈内静脉B超,颈内静脉在7 mm以上入组。入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并置入Cuff管,右侧60例,左侧5例。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撕脱鞘或引导导丝送入颈内静脉血管。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总成功率为9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达22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0.5个月。手术1周内常见并发症:导管由撕脱鞘送入组隧道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导管位置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可能与导管的置入方式无关。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使用时间长,形成血栓及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0岁住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7例行PICC置管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41例,年龄(74.73±4.36)岁。从置管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2%洗必泰护理血透双腔留置管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名使用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使用2%的洗必泰消毒液进行导管及伤口的护理,对照组80例,使用2%安尔碘进行导管及伤口的护理,观察1年,对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导管的使用寿命等进行评价。结果使用2%洗必泰消毒液护理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2%洗必泰护理双腔血透留置导管,消毒效果好,伤口及导管洁净,无消毒液残留,对预防血透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优于含碘的消毒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股静脉置管组76例,颈内静脉置管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分别为(41.81±10.96)d、(17.17±4.83)次、(230.94±20.33)mL/min及1.48±0.16,显著高于股静脉置管组的(27.09±9.77)d、(10.46±4.13)次、(215.46±28.07)mL/min及1.1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置管组感染、栓塞及穿刺并发症分别为34.2%、26.3%及18.4%,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的8.3%、6.3%及10.4%。结论对比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