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铅对蚕豆种子萌发、根生长以及细胞分裂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bCl<,2>溶液培养蚕豆种子,以蒸馏水培养作为对照,统计蚕豆种子萌发率,测量根长,根尖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计算有丝分裂指数.[结果]1.0×10<'-4>~5.0×10<'-4>mol/L Pb<'2+>处理第1、2天,蚕豆种子萌发率稍高于对照,培养第3、4天则与对照相当,Pb<'2+>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Pb<'2+>对蚕豆根尖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根的生长速率递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每单位时间的根生长速度递减或停止.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随Pb<'2+>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结论]Pb<'2+>对蚕豆根尖生长发育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Pb<'2+>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萃取光度法测定树叶上铅的含量.[方法]将树叶浸在硝酸溶液中,将附着于表面的铅溶解.在pH为8.0-9.0的条件下,使铅与双硫腙形成红色配合物,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测定该配合物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找出试液的含铅量.[结果]试验测得公路附近树叶样品含铅量为2.10×10<'-3>g/L,离公路较远的树叶样品含铅量为1.26×10<'-3>g/L.[结论]该研究方法灵敏,操作简单,专一性强,符合大气污染分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混合培养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为7.0,光照度为5 000lx,温度为30℃;培养基最佳碳氯比为4:1.[结论]为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鸟氨酸发酵废液中Ca<'2+>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方法]以七氟丁酸为柱中衍生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定量测定L-鸟氨酸发酵提取废液中Ca<'2+>的含量.[结果]在反相C<,18>色谱柱上,以浓度0.14%三氟乙酸(含0.08%七氟丁酸)水溶液-乙腈溶液(84:16,V:V)作为流动相,能有效地检测Ca<'2+>含量,检出限为Ca<'2+>浓度0.000 2~0.001 6 mol/L.其相应的浓度(Y)与峰面积(X)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7×10<'-10>X-3×10<'-8>,相关系数为1.000 0.Ca<'2+>的平均回收率为99.83%~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01%.[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鸟氨酸发酵液中Ca<'2+>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方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和培养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与普通方法相比,采用称重法和RAININ Pos-D外置活塞式微量移液器量取稀释液所测得的细菌总数较高.3种计数培养基中,采用3M Petriflim<'T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最好,其次是采用平板计数琼脂,最差是采用TTC营养琼脂;3M测试片和TTC营养琼脂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好、人员计数偏差较小,而平板计数琼脂相对较差.[结论]为检测具有颗粒、高吸水性及高黏度等性质的样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现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四环素菌渣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不同比例四环素菌渣和麸皮为培养基,利用黑曲霉、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协同发酵处理四环素菌渣,在生产复合酶制剂的同时降解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结果]在四环素菌渣:麸皮=7:3,培养基水分50%,厚度10 cm,培养温度25~30℃条件下好氧发酵96 h,可得到富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复合酶制剂,且菌渣中残留四环素的降解率可达97.3%.[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四环素菌渣中残留抗生素的最佳降解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丁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酪酸菌CB-7 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性能及其对动物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对肠道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酪酸菌CB-7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90.0%;在含0.3%牛胆盐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到91.8%;经90℃水浴处理10 min、100℃水浴处理5 min后,存活率均在90.0%以上;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提取物可显著促进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的生长.[结论]酪酸菌CB-7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和耐高温性能,对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显著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因此是一株性能优良的饲用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鼓槌石斛蒴果,通过无菌播种萌发发育成苗及小苗快繁技术试验研究,从而获得大量种苗.[方法]用鼓槌石斛种子通过无菌播种获得大量原球茎,分别转接到4组不同的诱导芽培养基上,筛选出最适合鼓槌石斛小苗分化和成长的培养基,以其设置以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浓度均为1.0、1.5、2.0 mg/L的NAA和IAA,筛选最适合鼓槌石斛小苗生根壮苗培养基.[结果]将鼓槌石斛种子在MS+6-BA 1mg/L+10%香蕉汁+20 g/L蔗糖+6 g/L琼脂+1g/L AC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种子,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最利于原球茎分化的培养基为N6+NAA 2 mg/L+BA 0.5mg/L+10%香蕉汁+20 g/L蔗糖+0.5 g/L牛肉蛋白胨+5.8 g/L琼脂+0.5g/L AC,培养出的苗整齐度高,均匀;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N6+NAA 1.5 m昏/L+10%香蕉汁+20g/L蔗糖+5.8 g/L琼脂+1g/LAC,苗生根数多、粗壮、整齐,叶浓绿.[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鼓槌石斛快速繁育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从社会现象入手,首次提出了第四情报源”的概念,并由此及彼地探索,形成了第四情报源理论框架,其内容包括:现象的启迪,定义及其属性,第四情报源的功能及其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4.
提出采用ICP—AES法直接测定金属铬中的Fe、Al、Si、P、Cu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该测试方法满足该产品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范忠民 《甘肃冶金》2010,32(2):126-127
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两个年轻人将要照顾四个老年人,而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则是"养儿防老",因此,"居家养老"将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这种养老特点就决定了我国在住宅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卫立道  高茜 《山西冶金》2004,27(1):52-53
通过保温涂料在75kA电解槽上的应用后,使我们了解到使用保温涂料可优化技术指标,更好地组织生产,最终反映到吨铝电耗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