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发绀型和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特点,探讨慢性缺氧状态下心肌线粒体的适应性改变。方法选取发绀型和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各10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XⅠ)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绀型先心病患者右室流出道心肌线粒体体密度(Vv)和数密度(Nv)明显高于非发绀组(P<0.05)。发绀型先心病患者右室流出道心肌中PGC-1α和COXⅠ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非发绀组(P<0.01)。结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室流出道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强,可能为心肌在慢性缺氧状态下的代偿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细胞中自噬体的表达,探讨细胞自噬作用在心肌慢性缺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 人选行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例,其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体特异性标志物LC3一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1):紫绀组患儿心肌细线粒体数量增多、排列紊乱,内质网肿胀,可见典型自噬体形成;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细胞自噬作用增强,可能参与慢性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心肌组织铁分布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人组2011年5 -11月于新桥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例,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以静脉血为标本,送本院检验科检验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压积,以亚铁嗪法检测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以术中右室流出道心肌为标本,Perls - DAB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铁的分布.结果 与非紫绀组患儿相比,紫绀组先心病患儿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压积都明显升高(P<0.05).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息儿血清铁含量明显低于非紫绀患儿[(23.25±4.4)μmol/L vs(31.34±4.2) μmol/L,P<0.01],并伴有总铁结合力的增加[(69.59±5.8)μmol/L vs (52.67±9.2) μmol/L,P<0.01].紫绀组患儿心肌组织中铁含量明显增加(P<0.01),广泛分布于心肌中.结论 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体处于铁储备相对缺乏状态,而心肌组织内铁含量增加可能为心肌在缺氧环境下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心肌组织铁分布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入组2011年5-11月于新桥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例,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以静脉血为标本,送本院检验科检验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压积,以亚铁嗪法检测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以术中右室流出道心肌为标本,Perls-DAB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铁的分布。结果与非紫绀组患儿相比,紫绀组先心病患儿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压积都明显升高(P<0.05)。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铁含量明显低于非紫绀患儿[(23.25±4.4)μmol/L vs(31.34±4.2)μmol/L,P<0.01],并伴有总铁结合力的增加[(69.59±5.8)μmol/L vs(52.67±9.2)μmol/L,P<0.01]。紫绀组患儿心肌组织中铁含量明显增加(P<0.01),广泛分布于心肌中。结论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体处于铁储备相对缺乏状态,而心肌组织内铁含量增加可能为心肌在缺氧环境下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5.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入选进行手术矫治的先心病患儿28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6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12例.取手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HIF-1α蛋白及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1);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IF-1α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细胞质中,在细胞核内也有分布.结论 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细胞中,HIF-1α表达增加,HIF-1α可能参与慢性缺氧状态下心肌代谢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表达与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RT-PCR方法 ,对肺癌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mtTFA mRNA的表达及其与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tTFA mRNA 的表达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 0.22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癌旁正常组织中,mtTFA mRNA 的表达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之间有直接的相关性(r=0.910,P<0.01);而在癌组织中,线粒体DNA拷贝数和mtTFA mRNA 的表达水平无关(r=0.135,P> 0.05).结论 mtDNA转录、复制的核调节因子mtTFA的表达水平和肺癌线粒体DNA拷贝数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缺氧幼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的慢性缺氧幼鼠模型。方法 健康雄性5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和低氧组大鼠分别饲养在常压常氧下和常压低氧箱内(吸入氧浓度分别为21%和10%),饲养2周后检测动脉血气、红细胞计数、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以及心肌和肺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饲养期间每2天记录水和食物的消耗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进食量及饮水量均明显减少,体质量也明显降低,而心脏质量及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明显增加(P〈0.01)。低氧组心肌及肺组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建立的慢性缺氧幼年大鼠模型符合临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可以用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器官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EDD4在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①收集手术矫正的先心病患儿32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18例,非紫绀型先心病14例.取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EDD4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NEDD4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常氧组、慢性缺氧组和阳性对照组,其中慢性缺氧组又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组和干扰转染组,设计合成以心肌细胞NEDD4基因为靶标的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合成的siRNA转染至H9c2心肌细胞中,常氧培养(74% N2,5% CO2,21%O2)48 h后开始对慢性缺氧组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刺激(94% N2,5% CO2,1% O2),缺氧刺激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NEDD4、p-AMPK表达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刺激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①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EDD4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质中;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心肌组织中NEDD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NEDD4/β3-actin条带灰度比值:非紫绀组(0.72±0.07);紫绀组(0.42±0.06),P<0.05];②与常氧组相比,对照组心肌细胞死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但干扰NEDD4表达后,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比例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转染组相比,干扰转染组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AMPK/AMPK条带灰度比值:空白转染组(0.21±0.01),干扰转染组(0.88±0.04),P<0.05].结论 NEDD4可能通过调控AMPK活性参与慢性缺氧情况下心肌细胞代谢的适应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异常、线粒体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18例石蜡标本大肠癌组织,分别提取总DNA.以ND1和β-actin为目的基因,进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扩增,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4 977片段缺失情况,探讨它们与不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CRCⅠ和Ⅱ期癌组织平均拷贝数(2ND1/β-actin)分别为128.42±31.25和115.12±47.15,Ⅲ和Ⅳ期癌组织平均拷贝数为105.22±16.35和99.45±28.46.Ⅰ和Ⅱ期的拷贝数明显高于Ⅲ和Ⅳ期的拷贝数(P〈0.01),癌组织低、中、高分化的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01.34±41.35、112.33±42.32和127.22±31.23(P〈0.01),4 977片段缺失率为15.25%(18/118),线粒体DNA4977bp缺失与患者的分期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在大肠癌的早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肿瘤的进展,拷贝数逐渐减少,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及大片段缺失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损伤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与线粒体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组用胆总管双重结扎并切断制成胆道梗阻模型.Estabroo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值、Kimmich法测定肝组织内ATP含量以评价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各组大鼠肝细胞总mtDNA、缺失型mtDNA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RCR、磷氧比值及肝组织AT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总mtDNA拷贝数减少(P<0.01);假手术组内未检测出缺失型mtDNA,梗阻性黄疸组存在着缺失型mtDNA;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性黄疸组RCR、磷氧比值及肝组织ATP含量逐步降低,总mtDAN拷贝数逐步减少(P<0.01),缺失型mtDNA在总mtDNA中的百分比逐步增加(P<0.01),其变化与线粒体功能损害相一致.结论:大鼠梗阻性黄疸肝细胞mtDNA损伤是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茜  周荣华  刘斌  陈果 《西部医学》2009,21(2):222-22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正常儿童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差异,为罗库溴铵在临床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Ⅲ,年龄6~12岁先天性心脏痛心内分流患儿30例,分为非紫绀型(n=15)和紫绀型(n=15)两组。另择拟行择期手术的非心脏病患儿15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后,给予单次剂量罗库溴铵600μg/kg。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记录3组患儿患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状况及相关指标。结果非紫绀组、紫绀组、对照组患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分别为(3.2±1.3)min、(22.8±5.1)min、(39.1±3.5)min、(16.4±4.2)min;(4.1±2.5)min、(23.4±3.2)min、(41.0±2.2)min、(17.2±4.5)min和(2.4±1.6)min、(25.3±3.5)min、(40.8±5.0)min、(15.9±1.9)min。3组起效时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等数据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紫绀型或非紫绀型先心病心内分流均会延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并可能干扰肌松作用及恢复时间。临床上针对此类病人,应完善肌松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LT、MPV、PCT和PDW,分紫绀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分别与同期健康对照组PLT、MPV、PDW和PCT进行比较.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PV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MPV、P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PLT、PD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青紫型先心病的临床症候、治疗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近7年收治的1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住院临床资料。结果①主要畸形类型非青紫型先心病前二位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青紫型先心病前二位中以肺动脉瓣狭窄(PS)、法洛氏四联症(TOF)最多。②临床表现主要为青紫、呼吸急促、心脏杂音。辅助检查中心脏彩超、血气分析的诊断价值较高。③内科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和前列腺素E1(PCEI)的运用。结论新生儿出生后即刻青紫和呼吸困难,经给氧治疗症状不消失,但对刺激反应仍较强,血气示严重低二氧化碳血症与严重低氧血症并存,高度提示紫绀型先心病的可能。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内外科治疗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FECG)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四切面法,对6 500例孕20~41周孕妇进行产前FECG筛查,以引产后尸解或产后新生儿ECG作为对照标准。结果 6 500例胎儿中,检出胎儿心脏异常69例,包括复杂性先天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39例。结论四切面检查方法简便可靠,是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及产前筛查胎儿CHD的重要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β链蛋白(β-catenin)在缺氧诱导的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并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 ①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2015年10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21例先心病患儿的右室流出道临床心肌标本,常氧组(室间隔缺损伴右室流出道狭窄,血氧饱和度≥95%)10例和缺氧组(法洛氏四联征,血氧饱和度<85%)11例,术中取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用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胞质、胞核β-catenin含量.②选取25只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4周组、缺氧4周组、缺氧4周+激动剂(CHIR-9901)组、缺氧4周+抑制剂(IWR-1)组和缺氧+生理盐水组(n=5).常氧4周组和缺氧4周组于缺氧第4周取出心脏.小鼠缺氧模型采用10%氧浓度连续缺氧4周.通过免疫荧光标记细胞膜并测量心肌细胞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胞质和胞核的β-eatenin及Cyclin D1的蛋白含量.③缺氧4周+激动剂组、缺氧4周+抑制剂组和缺氧4周+生理盐水组均在缺氧3周后,在缺氧舱内腹腔注射给药,第4周取得心脏.通过观察心室质量和心肌细胞面积比较心肌肥厚程度,小动物心导管检测心脏功能.结果 ①临床标本中,相对于非紫绀组心肌,紫绀组的心肌面积明显增加(P<0.05),且伴随着胞核、胞质中β-eatenin的蛋白表达减少.②小鼠慢性缺氧模型中,缺氧4周组明显出现心肌细胞面积增加(P<0.05),右心室与体质量的比值增加(P<0.05),右心射血分数降低(P<0.05),并伴随着胞核、胞质中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减少.③与缺氧4周+生理盐水组比较,缺氧4周+激动剂组的心肌细胞面积减少(P<0.05),右心室与体质量的比值减少(P<0.05),右心射血分数增加(P<0.05),胞核β-catenin水平和下游靶基因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缺氧4周+抑制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慢性缺氧引起右心室肥厚过程中,β-catenin激活进入胞核,能减轻心肌肥厚,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应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择期心脏手术的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各50例。面罩密闭吸入6 L/min纯氧及6%七氟醚诱导麻醉,观察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 min(T2),诱导后10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和气管插管后10 min(T6)时的MAP、HR、Sp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事件。结果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8.4±26.2)s]明显长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52.1±19.6)s,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及两组间的MAP及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SpO2在T3、T5和T6时点高于T1,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各时点SpO2均低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气道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心脏病患儿七氟醚诱导时间较长,两种类型心脏病患儿实施七氟醚诱导麻醉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插管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先心病患几分别于转流前、转流毕、术后早期进行TEG检测,收集的病例分为紫绀组(12例)和非紫绀组(69例),比较围术期各个时间点凝血功能变化。结果两组TEG各参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紫绀组转流前纤维蛋白原缺乏发生率高于非紫绀组(P〈0.05),紫绀组转流毕及术后早期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非紫绀组低下(P〈0.05),且CPB时间长,术后4h引流量多,术后24h血浆用量高于非紫绀组(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存在较高比例凝血功能异常;紫绀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下发生率高,应给予针对性血液成分补充;TEG对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25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分非紫绀组和紫绀组)和10例普胸病人,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含量(P_(ΕT)CO_2),并与PaCO_2对照,计算 PaCO_2与P_(ΕT)CO_2的差值(P_(a-ΕT)CO_2以及PaCO_2和P_(ΕT)CO_2的相关性。结果:(1)麻醉诱导后普胸组和非紫绀组的PaCO_2和P_(ΕT)CO_2间相关性良好,而紫绀组无相关性,P_(a-ΕT)CO_2明显增高;(2)普胸组和非紫绀组开胸后、非紫绀组转流后P_(a-ET)CO_2明显增高,而紫绀组转流后P_(a-ΕT)CO_2渐缩小,PaCO_2和P_(ΕT)CO_2相关性转好。提示:(1)P_(ΕT)CO_2在普胸和非紫绀先心病病人可替代PaCO_2,而在紫绀组不能替代PaCO_2;(2)体外循环影响非紫绀先心病P_(ΕT)CO_2对PaCO_2估计的准确性,相反,在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后P_(ΕT)CO_2对PaCO_2的估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紫绀型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0例体重在8kg~15kg,血氧饱和度低于80%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ST.Thomas Ⅱ液(A组)、HTK液(B组)灌注心脏。于麻醉诱导后、升主动脉开放后3min分别采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vekinaseMB,CKMB)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 drogenase,LDH)含量的变化;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问等临床指标;于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测,纪录左室的射血分数;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主动脉开放后B组血清cTnI、CKMB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自动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当天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B组要优于A组(P〈0.05);B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HTK停搏液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