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运用针灸歌赋指导临床,指出针灸歌赋对现代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以及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作用。针灸歌赋是针灸学家对针灸理论及临床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针灸疗法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其内容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和深入研究,其临床价值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与针灸临床相关的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大家宝贵临床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但如今却遭受冷落,甚至在针灸专业本科教材《针灸治疗学》中都不再收录。笔者分析了针灸歌赋的特点和遇冷的可能原因,认为针灸歌赋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和医家们独特的腧穴特异性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使用,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歌赋的特色并增强对歌赋的理解将有助于对其有效地使用。本文期望唤起大家对针灸歌赋的重视,一起实践并总结其中的规律,使其得到更好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3.
探究针灸歌赋中阳陵泉的临床应用。以阳陵泉所治各类疾病为纲,对针灸歌赋予以解析,探析针灸歌赋中运用阳陵泉治疗各类疾病的理论依据及现代学者对阳陵泉临床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临床治疗相关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规律。方法选择治疗类相关的17首针灸歌赋,建立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数据库",以"眼"、"目"、"眼目"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涉及眼部疾病治疗的歌赋13首,涉及处方47张,去其重复,共有处方41张,涉及穴位43个,涉及经脉11条,涉及疾病主要包括目痛、目赤、视物不清、流泪、目生翳膜等。结论在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主要是循经取穴、远道取穴、阳经取穴,合谷、足三里、太冲、睛明、攒竹、足临泣及头临泣组合应用,可作为治疗眼部疾病的基础取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临床治疗相关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的治疗用穴规律,以指导腰部病证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治疗类相关的17首针灸歌赋,建立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数据库",以"腰"为检索词进行病位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数据库纳入的针灸治疗相关的歌赋中,涉及腰部病证治疗的歌赋为13首,涉及处方36张,去其重复,共有处方30张,涉及穴位31个(58穴次,包括1个经外奇穴),涉及经脉11条,涉及病证名称主要为腰痛、腰腿痛、腰痠、腰背痛、少腹痛连及腰部、腰软等。结论:在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腰部病证针灸用穴有循经取穴、远道取穴、阳经取穴的特点;环跳、委中、足三里为治疗腰部病证的常用穴,并可根据不同兼证辨证选用肾俞、昆仑、身柱、水沟、风市、行间、大都、地五会等穴。  相似文献   

6.
张莉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72-273
现存的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不但保存了针灸的学术理论,而且蕴藏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探求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的病症治疗取穴方法及特点,对当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及其理论研究非常必要。古代针灸治疗歌赋本文所及针灸治疗歌赋,是收集了清代和中华民国以前的关于针灸治疗方面的歌赋,包括现存最早的《标幽赋》、《通玄指要赋》,教科书中较常见的《百症赋》、《肘后歌》、《金针赋》、《十二穴主治杂病歌》等,另外还有刊载于针灸书籍中的治疗歌赋,总计有29首之多。取穴方法及特点1.辨证取穴辨证取穴是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病机学说为基础的取…  相似文献   

7.
刘占文  张翠红  纪军  洪珏 《河南中医》2016,(12):2096-2098
目的:分析针灸歌赋中"心病"治疗的用穴规律。方法:选择治疗疾病相关的17首针灸歌赋,建立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数据库",以"心"为检索词,利用"疾病名称"字段进行数据检索,根据检索所得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针灸治疗相关的歌赋中,与"心病"治疗相关的歌赋12首,涉及处方26张,去其重复,共有处方22张,涉及穴位24个(34穴次,包括一个经外奇穴),涉及经脉11条,涉及病证名称主要有心痛、心胸热、肾气冲心、心悸、心痛翻胃、心胆虚、烦心等。结论:针灸治疗"心病"的用穴,有循经取穴、远道取穴、阴经取穴为主的特点;通里、少海、大陵、少冲、劳宫、心俞、足三里组合应用,可作为治疗现代心脏病的基础取穴。  相似文献   

8.
探讨针灸歌赋中关于肛门病所用四穴的古代论述和现代临证应用。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先贤临证经验的结晶,其中治疗肛门病主要取用长强、承山、二白、百会4个穴位,论述精辟,语言凝练。注重肛门局部取用长强穴,循经远取下肢承山穴,上肢二白穴,头部百会穴,其用穴方式灵活,不拘一格。目前临床治肛门病在循承古法用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如能对古代针灸歌赋透彻领悟,便可举一反三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病效果。  相似文献   

9.
武晓冬  黄龙祥 《针刺研究》2008,33(4):272-276
针灸治疗歌赋对腧穴主治内容的普及推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等院校各版《针灸学》教材中不仅选录了大量针灸歌赋,还选取了部分歌赋病症治疗内容作为腧穴主治病症。由于其中一些歌赋所载病症治疗内容的来源还有待考查,所以,在引用时应当注意两个问题:(1)歌赋中的腧穴主治病症,在此前后很少有文献记载,如:丝竹空主治齿痛、地五会主治耳鸣、商丘主治黄疸、冲门主治崩漏带下、三焦俞主治痢疾等,其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应当慎重引用;(2)歌赋作为一种文献载体,文献本身在其流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错误也会反映到歌赋中,如:浮白治疗瘿气、阳纲治疗目黄、意舍治疗呕吐食不下、石关治疗不孕、哑门治疗瘛疭等,教材编撰者应当慎重对待这些存在讹误的腧穴主治病症及歌赋。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针灸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歌赋形式写成的。这些歌赋,便于背诵记忆,它对针灸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记载歌赋最早,资料较多的是《针灸聚英》,共载65篇,其中属于经络俞穴4篇,杂病治疗29篇,刺灸法、配穴、流注等综合歌赋32篇。此后就算是《针灸大成》,载歌赋28篇,部分内容与上相同,但特点是,杨继洲根据临床经验加注阐发,使之内容更为丰富。明以后的针灸资料亦多以歌赋编写,诸如《针灸大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Analysis of acupoints for treating nasal conditions in acupuncture vers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治疗类针灸歌赋中鼻部疾病治疗用穴规律。方法:选择治疗类相关的20首针灸歌赋,建立了“治疗类针灸歌赋数据库”,以“鼻”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类针灸歌赋中,涉及鼻部疾病治疗的有12首,涉及处方22张,去其重复,共有处方14张;涉及穴位12个;涉及经脉5条;涉及疾病主要是鼻出血、鼻息肉、鼻流涕、鼻塞。结论:在治疗类针灸歌赋中,鼻部疾病治疗主要是循经取穴、局部取穴、阳经取穴,上星、迎香、合谷三穴组合应用,可作为治疗鼻部疾病的基础取穴。  相似文献   

12.
针灸歌赋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歌赋两种韵文(歌又称歌诀、歌括,有四、六、七言之别;赋则字数不拘,是骈体夹杂散文句式)来阐述针灸医学理论的某些内容,是学习、研究和掌握针灸的一种传统方法。我国历代针灸学家是较为重视针灸歌赋的撰著或编纂的。因为它文字凝炼,  相似文献   

13.
针灸歌赋《天元太乙歌》《席弘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是席弘门徒根据其针灸学术思想编撰而成,是其临证经验的最好写照,因为其形成年代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笔者拟通过上述3篇歌赋对比研究以挖掘其共同之处,以探析其临证经验,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灸歌赋腧穴主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晓冬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6,26(5):381-384
针对古代针灸歌赋在传抄、转述、加工等流传过程中常发生歌赋内容的扭曲、失真现象,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提出若干整理研究歌赋腧穴主治的方法:①利用歌赋注文进行研究;②同源文献比较研究;③注重考察原始文献;④比照腧穴文献研究;⑤计算机文献系统的辅助应用。通过例证说明,对针灸歌赋腧穴主治的研究,应重视多种方法的广泛运用,采取多种文献的综合刹用,才能实现有效地挖掘和继承。  相似文献   

15.
针灸歌赋辨证论治头面官窍痛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代针灸歌赋名著中,选辑了切合临床实用辨证论治头面官窍痛证部分,从中医理论出发,以临床案例为根据,对病机证候、穴位主治等进行研究,分析针灸辨证论治痛证的方法和针灸治痛处方取穴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痛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杜杰 《江西中医药》2007,38(10):55-55
补和泻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即补法和泻法.但在针灸歌赋中的补与泻,有许多并不是指针灸治疗中的补法和泻法,而是另有其含义.如果我们以补法和泻法操作应用,那就差之厘毫,谬之千里了.在针灸歌赋中有"补"、"泻"、"针泻"、"针泻动"、"泻动"、"先补后泻"、"先泻后补"等不同论述,本人就此谈一下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17.
该文整理常见针灸临床歌赋16首,剔除了病变局部的即所谓"阿是"穴位,结果发现针灸歌赋中远道取穴大部分是符合徐明光老师创立的"对应疗法"的取穴规律。而剩下的不符合的一部分中大多是按照病因病机辨证取穴和经验取穴。可以佐证"对应疗法"能够为针刺远道取穴带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再通过临床验证、观察与查阅大量资料,笔者认为,针灸"对应疗法"具有取穴灵活、远道取穴系统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导师王荣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来,临床上善用针灸歌赋治疗失眠、头痛、郁证等疾病,有独到的见解且临床疗效颇佳。头痛患者常伴有失眠,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的失眠同样也会导致慢性头痛,故在治疗头痛的同时治疗失眠显得尤为重要。失眠的患者常常会出现郁证的症状,失眠也可以是郁证的诱发因素,并且郁证也能使失眠的症状加重。本文对针灸歌赋治疗失眠等相关性疾病进行阐述,并介绍几例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9.
《百症赋》为明代针灸医家高武所作,它以歌赋的形式,介绍了针灸治疗“百病”的选穴规律、配穴原则及具体处方。本文介绍了临床运用《百症赋》的数则验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症赋》迄今仍然行之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20.
从古代针灸歌赋中列缺治痰条文理解针灸先贤对于其的理解和临床运用,并结合近代临床研究为佐证,全面了解列缺穴治痰特点。列缺多治外感寒痰调理表里经气,加强经气输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