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铜阳极泥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贵溪冶炼厂高杂质铜阳极泥处理工艺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方案.同时对高杂质铜阳极泥在酸性介质中的预处理脱杂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的酸度和氯离子浓度,阳极泥中的金、银等贵金属得到进一步富集,而其中的铜、锑、铋等杂质可以有效脱除,预处理渣率为55%.该工艺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镍电解液净化多硫化物试剂除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碳酸镍和镍电解阳极泥或工业硫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溶液中制成多硫化物试剂,试验考察了该试剂分离铜镍的可行性,确定了该试剂的制备方案和较优的除铜工艺操作条件。本试剂在高浓度铜、镍、氯等离子溶液中能有效分离铜镍。  相似文献   

3.
镍电解阳极液净化除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镍精矿-活性阳极泥-亚硫酸方法,研究了镍电解阳极液除铜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查明了影响残铜量和mcu/mNi2个指标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是:镍精矿的质量浓度为0.30g/L,亚硫酸体积分数为15.0mL/L,阳极泥质量浓度为3.30g/L,阳极泥活度为30%,反应温度为85℃,起始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4.
用AC法处理高锑低银类铅阳极泥,其干馏渣水浸液经两段置换、硫酸浸铜、稀盐酸浸铋,综合回收了铜、铋、锑,并使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分离,Cu,Bi和Sb的置换率分别为99.75%,96.74%和99.45%;置换渣含铜53.73%,含铋20.79%.用硫酸浸铜法,实现了铜-锑、铜-铋的有效分离,最终铜以硫酸铜产出,品位为93.74%~96.21%,Fe含量为1.13%~1.47%,回收率为93.33%;用稀盐酸浸出铋-锑渣,铋以含Bi69.70%的铋精矿产出,直收率及总回收率分别为90.87%和94.73%,此外还产出Sb含量为36.21%的锑渣,返回氯化浸出过程,总回收率为94.06%.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某地混合铜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原矿入选品位Cu 1.27%、Ag 3.80 g/t,含As 4.46 g/t,铜氧化率为23.87%,属混合铜矿。根据矿石性质,分别拟定并开展了"氧硫混选""氧硫分选"和"浮选—尾矿酸浸"3种选铜工艺的探索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矿酸浸"是适宜的选铜流程。试验表明:1)在较佳的分选条件下,原矿经"浮选—尾矿酸浸"联合流程选别后,可获得铜精矿产率4.41%、Cu品味20.52%、回收率73.05%;浸液铜品位880.00 mg/L、浸出率14.16%,铜总回收率87.21%的技术经济指标。铜得到了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铅电解过程中电化学参数的在线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柏兹法铅电解阴极活性过电位在线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该技术,可以确定在某种杂浓度下,使电流效率最高,阴极极出状态最好的最佳添加剂浓度,从而在线控制铅的阴极过程,此外,对铅阳极的物理冶金和阳极泥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阳极泥在阳极的附着力,必须将阳极中某些元素(主要是砷、锑和铋)控制在一个较窄的成分范围内,同时还需控制阳极铸造时的凝固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电解金属锰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高含锰率的阳极泥,因其组成和结构较为复杂,大部分阳极泥被作为危险废物堆存或廉价销售,并未得到合理利用. 结合近年的文献资料,分析了阳极泥的元素组成、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指出了以还原法、活化法及物理法实现阳极泥资源化存在二次环境污染、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差等缺点,明确了以深入分析阳极泥中杂质元素的净化机理为研究方向,提出了以阳极泥为锰源制备锰酸锂电池材料是实现阳极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某铜冶炼厂的电收尘灰进行分析测试,以回收锌、铜为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工艺条件,根据该电收尘灰组成的特点,选择用水浸取锌、铜工艺;因浸出液中含铁量高,采取空气-双氧水联合除铁工艺,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公司芳烃联合装置的热联合流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将其应用于复杂热联合装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优点是既可降低能耗、节省投资而且可简化工艺流程。本文的研究为热联合流程的工业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某铜矿石含铜0.49%,硫11.46%,金、银分别为0.64 g/t和17.89 g/t. 根据矿石中铜、金、银的赋存状态,采用浮选工艺流程综合回收铜、金和银. 结果表明: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流程,可获得含铜18.99%,回收率为84.10%的铜精矿,铜精矿中金银回收率分别为48.17%和35.84%;采用铜硫等可浮浮选流程,可获得含铜19.41%,回收率为83.85%的铜精矿,铜精矿中金银回收率分别为44.97%和32.65%. 铜硫混合浮选流程可对铜、金、银较好的综合回收,流程易于控制,生产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用多种分析手段对电解锰阳极泥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高温焙烧工艺,对电解锰阳极泥中的MnO2进行晶型调控,经活化后制成Li-MnO2电池正极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下阳极泥的晶型变化,微观形貌的变化以及变化后对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350℃温度条件下焙烧2 h后,阳极泥由混合晶型变为α-MnO2,其微观结构也得到改善。其恒流放电比容量达109.03 mA·h/g,比原阳极泥的比容量提高43%,同时也比分析纯二氧化锰比容量高20%。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对含铜1.53%、氧化率47.06%、结合率21.57%的高结合率氧化铜矿进行回收.原矿的砂光片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大部分铜矿物嵌布粒度极细,多呈星点状和不均匀浸染状分布,与硅、钙、镁、铝等脉石共生严重,导致浮游性较差.针对该矿石的特点,研究了工艺参数及流程结构对指标的影响,确定了“三次粗选—粗精矿再磨—三次精选”的硫化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含铜品位为23.43%、回收率为53.72%的铜精矿.对尾矿的形貌及矿物组成表征发现:铜矿物呈细粒浸染状或被硅酸盐矿物包裹,导致这部分铜损失在尾矿中.在最佳的酸浸工艺条件下,对浮选尾矿进行酸浸试验,获得了相对原矿的浸出率为33.21%的试验指标;铜综合回收率为86.93%.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组分精馏流程综合的遗传规划与模拟退火的联合算法:应用遗传规划法确定最优的精馏流程结构;应用模拟退火法确定流程中各精馏塔的最优操作参数值。该方法具有自动搜索功能,并可实现结构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同时优化。实例表明,该方法为多组分精馏流程的综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不同药剂对铜录山铜矿石进行浮选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使用WHL—C作调整剂,丁基黄药和乙基黄药作混合捕收剂,采用-粗-精-扫流程可以获得铜精矿品位23.1%,回收率95.45%的优良指标,证实了混合捕收剂和WHL—C对铜矿物具有优良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入剖析了本工艺中铜从加入到除掉的整个流程,并对外排废水的铜含量进行了计算。同时结合含铜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着重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和改进性硫化沉淀法,以期对本废水工艺的铜含量控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铅电解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铅阳极为原料,通过加入碳粉,使铅阳极泥中的高价锑还原成三氧化二锑;在低压下,用直接蒸发冷凝的方法制备了纳米三氧化二锑。此方法无需对铅阳极泥中所含其它成份进行分离,生产成本低。经XRD分析,产品为立方晶型三氧化二锑。SEM分析表明,产品为球形;粒度分布测定表明:平均粒度为66nm,标准差(GSD)为1.67,粒度分布均匀;化学分析表明,产品中所舍三氧化二锑大于97.5%。  相似文献   

17.
瓦斯泥物料性质及选别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研究表明,瓦斯泥主要有用成分为铁矿物,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存在;采用单一的磁选、重选、浮选方法铁矿物均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回收,而采用联合选别流程获得了较好的指标,推荐了重选-反浮选-磁选联合选别的原则流程。  相似文献   

18.
银山铅锌矿床铜硫矿化系列矿石中铋含量是铋作为伴生有用组分最低工业品位的6倍,矿石中铋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最主要的铋矿物为自然铋和铋硫盐矿物类,铋的载体矿物中黄铜矿(含砷黝铜矿,硫砷铜矿)铋含量最高;黄铜矿,铜精矿中铋的分配率分别为28.99%,41.31%,铜精矿中的铋可在冶炼铜的阳极泥中回收估算铋金属量7304.4t,可回收金属量2615t,经济价值14383万元矿石中铋的综合利用是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电解锰阳极泥还原生产硫酸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锰阳极泥是一种工业废渣.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消除污染,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即将阳极泥、碳粉、硫酸直接混合均匀,煅烧氧化,将二氧化锰直接转化为稳定的硫酸锰,并对有关的影响因素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BPEL流程数据竞争和死锁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流程中出现的数据竞争和死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理论的检测方法.首先把BPEL流程转化为BPEL片段图,然后通过求BPEL片段图中强连通分量的方式判定流程是否存在死锁; 通过求BPEL片段图中节点间的可达性以判定节点间的可并发性来检测流程中的数据竞争.该方法采用约束求解技术对BPEL中的变迁条件和联合表达式进行分析,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流程中的数据竞争和死锁,提高流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