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局部网络的五种访问协议:载波监听多次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方式、令牌总线访问方式、令牌环访问方式、时间分段访问方式和查询访问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应用了CSMA/CD协议的总线型局域网进行仿真,研究数据包大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首先介绍了OPNET[1]仿真平台,随后概括说明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的碰撞窗口的计算方法,由计算公式推导出发送的数据包越大、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性能越高的推论,并使用 OPNET 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了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一种用于总线式局部网的穿梭式虚令牌(SVT)访问规约.从数学上对各用户节点为获得虚令牌所需要的平均等待时间做了分析,并用GPSS 模拟结果对这种规约的时延——吞吐量性能与令牌总线规约,以及CSMA/CD 的性能做了比较.结果表明,SVT比其他两种规约具有更好的工作特性,但是它使网上各站因距离总线端点的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时延.  相似文献   

4.
郭齐 《山东科学》1992,5(2):17-23
鉴于目前计算机局部网(LAN)产品的实时、分布性能难于有效地支持工业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SCADA)的事实,本文提出并部分实现了一种具有分布、实时性能的LAN——U—NET。讨论了CSMA/CD的实时性,以及实时LAN的通讯规约和NOS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优先级CSMA/CD协议支持下,类似以太局部网中的话音和数据综合业务通信性能.文中根据建立的协议模型,模拟分析了话音和数据负载、话音质量等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具有动态分配重传策略的CSMA/CD协议,并利用二维马尔可夫链分析了有限缓冲CSMA/CD/RR协议的性能特性,仿真实验表明,与CSMA/CD协议相比,CSMA/CD/RR协议很好地解决了高负载时的拥塞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局部网结构—Bus-Ring和介质送取控制方式—TOKEN CAPTURE,新网的外形结构仍是环形的,但每个结点的接口处理机有一个三态门来旁路,这样,报文经过每个结点时没有延迟,报文在网络中被所有结点同时收到,基于这种网络结构,可以实现令牌截取控制方式,在网络中,令牌不是逐个结点地顺序转送,而是由要求发送信息的结点在环路上截取令牌,建立令牌时采用侦听和碰撞检测技术,如同CSMA/CD,这样,在网络轻载时,可以使用CSMA/CD方式,重载时,使用TOKEN CAPTURE方式,这种新型网络增加了送取方式的灵活性,减少了报文经过每个结点的延迟和令牌传递时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Bus-Ring网络性能优于总线网。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CSMA/CD协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性能更佳的优化CSMA-SNP/TR协议,并从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中得到验证.本研究的理论分析以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为基础,通过优化数学模型得出一个重要的延迟方程,并以此作为推测到达率的依据.这种以确定的负反馈方式求得的最佳延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冲突浪费的时间,系统的吞吐量可达0.97,而延迟比相同负载下CSMA/CD的延迟小得多.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CSMA-SNP/TR较为明显地改善了CSMA/CD在重载下的性能,尤以对延迟特性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DSPN的CSMA/CD的建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太网在自动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其MAC层采用的CSMA/CD协议进行性能评价已成为必须。本文基于确定与随机Petri网(DSPN)对CSMA/CD进行了模型抽象,并且利用软件DSPNexpress-NG对该模型进行性能分析,所得结论对以太网组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种网络信道接入协议(随机接入协议ALOHA,1-坚持CSMA和CSMA/CD),阐述了以通信网络仿真工具OPNET为平台对信道吞吐量随信道流量的变化情况的仿真过程,通过对三者仿真结果的分析证明了CSMA性能要优于ALOHA协议。  相似文献   

11.
Petri网已经被成功地用来描述、验证及评价网络通信协议。本文阐述了扩充Petri网在研究CSMA/CD协议方面的应用。扩充是在两个方面完成的,即加入了禁止弧和时间的概念。通过使用可达图(树)和时间可达图等分析技术,介绍了CSMA/CD的一些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2.
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址协议(CSMA/CD)局域网的语音/数据综合传输的可行性。提出采用变速率语音编码的方法,用以改善在重负荷条件下语音/数据综合传输的性能。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给出了语音包丢失、传输后语音质量的主观评价与语音传输容量的关系曲线,以及语音传输容量与数据业务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CSMA/CD局域网上采用变速率语音编码的方法,改善了其语音/数据综合传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信道利用率的角度对各种用于总线型局部网络的存取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证了OMNINET网络采用的载波监听多址存取并带有碰撞避免的存取协议(CSMA/CA),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种争用信道的方法。同时分析了传输延迟对信道利用率、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CSMA/CD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网CSMA/CD性能分析的方法很多,但都缺乏较准确地反映系统的性能.本文利用排队论的思想,但又独立于排队模型,从信道的工作状态出发,建立了以太网CSMA/CD信道利用率与站点和帧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以太网CSMA/CD协议的性能.仿真表明所建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对CSMA/CD的建模有利于对协议本身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对存在冲突事件的系统建模时,利用普通Petri网不能很好地反映和解决冲突。该文介绍一种扩展时间Petri网(ETPN),它利用在弧上赋予时间函数来解决冲突事件发生,然后用ETPN来对CSMA/CD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在较复杂的系统中,ETPN能够反映并解决事件的冲突,具有灵活、直观、可扩展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CSMA/CD协议的以太网络性能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以太网络的随机访问方式和到达帧的突发特性 ,证明了以太网络的帧到达过程服从泊松分布 ,提出了以太网络系统的排队模型 ,并对基于 CSMA/ CD协议的以太网络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 ,研究表明这种仿真技术在评价网络性能时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局域网时隙随机访问技术建立了近似的吞吐量及时延分析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系统状态转移时间基础上的,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便的特点.文中应用所建模型分别对时隙的Aloha,载波侦听(CSMA)及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等协议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表达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分时间片非坚持型CSMA/CD协议,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重负载下评价CSMA/CD总线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合理地考虑了重载下各种新现象及影响总线性能的诸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较以前的评价模型更接近于实际系统.  相似文献   

20.
传统以太网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协议CSMA/CD基于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随机选择退避等待时间,随着冲突的增多,随机等待的时间窗口增长过快,造成分组包传输延迟增加较快,网络吞吐量急剧降低。本文对传统以太网中的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进行改进,提出一种线性退避的CSMA/CD算法(CSMA/CD-L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退避算法,能较好提升网络吞吐量和分组传输延迟等网络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