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许多国家占全死因的第1-3位[1],而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占其中60%~70%[2],在深入开展脑卒中病理、治疗方法等基础实验研究中,关键环节是复制高度模拟人类脑梗死特征且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129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康复组(67例) 和对照组(62例) ,康复组患者住院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门诊随访.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选时和入选后3 个月进行Barthel指数(BI)测试;对康复组分别于入选时和入选后3 个月进行并发症,如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口腔感染的检查.结果 治疗3 个月后, 康复组患者 BI 评分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复护理显著降低脑梗死后遗症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我国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高达80%左右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上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可的传统医学护理方法,其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2012-12-2013-05对35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Stroke)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亦称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2])。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一般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早期针刺组、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加针刺组.以Barthel 指数评分 (BI)等观察指标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不同分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3、6个月时,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I较3个月时增加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二者合用是促进脑卒中康复的有效方法.3个月内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愈来愈多的卒中患者需要接受康复医学治疗。《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指出,卒中三级康复模式可以覆盖患者全周期康复,并带来更好的功能预后,减少并发症。目前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中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由全科医师主导,但全科医师的康复理念及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程度尚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后遗症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就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7-03~2008-03,收住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64例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预防及治疗脑卒中提供资料。方法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者血浆Hcy水平,比较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与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者血浆Hcy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以及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水平均较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浆Hcy水平是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又称继发性脑梗死,是指头部外伤后伴发或继发的脑梗死,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其致死和致残率较高。由于其临床表现起病早期缺乏特异性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所掩盖,容易误诊和漏诊,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所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本研究收集了本科于2008年1月1日-2011年2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12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和功能恢复的严重并发症,患病率约30%,多发生于脑卒中1年内,尤其是脑卒中3个月内。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后病残、脑卒中前抑郁病史、脑卒中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症状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其中康复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改善预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机制、优化康复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认知水平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照顾家属进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并统一评价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家属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家属对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良肢体位摆放、正确变换卧位、被动活动各关节、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平衡、跨步训练以及正确落实并发症预防的各项措施方面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主要照顾者的康复认知水平,有利于家属配合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增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疗法.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近5年间出院脑梗死患者的病例772份,排除院内感染及并发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按住院天数分为5~10d组,11~14d组,15~20d组三组,选取性别、意识状态、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史、遗传倾向、中医治疗、神经康复等因素,进行Ridit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行住院天数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不同性别、糖尿病史、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与否、是否神经康复治疗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既往是否有心脏病史,脑梗死病史、脑卒中遗传倾向及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患者的住院天数上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史和神经康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不同性别、糖尿病史、入院时不同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康复治疗与否有关。其中糖尿病史和康复治疗可能为影响武汉地区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约为60%[1],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对PSD认识的提高,临床神经内科医师意识到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抑郁在脑血管病治疗中愈来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体,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继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诱发局部性脑组织软化坏死[2].脑梗死病发率高、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本院应用灯盏花素中成药制剂辅助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脑梗死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养生康复项目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8—2013-08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康复组及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中医康复组增加中医养生康复项目,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中医康复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健康情况得分、治疗依从度和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中医养生康复项目,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预后水平,坚定其康复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几年,康复治疗已经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内容,是卒中单元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和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对我科36例急性脑梗死病例早期康复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也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和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因而日渐受到重视。目前,针对脑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副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指卒中后自觉疲劳、乏力而影响自主活动的一种感觉[1],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严重者  相似文献   

20.
2016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发布了首次针对成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指南(下文简称为2016 AHA/ASA指南)。本文旨在对2016 AHA/ASA指南与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下文简称为2011国内版指南)和2016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下文简称为2016国内版共识)进行比较,为国内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这3个版本的指南或共识均提倡早期康复,但未对具体的介入时间给出明确的界定;明确了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预防成人脑卒中后压疮、关节挛缩、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并推荐了相关的防治建议。2016 AHA/ASA指南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强度、时间、联合预防方案以及共病预防等措施的建议更为详尽。2016AHA/ASA指南与2011国内版指南和2016国内版共识对于防治深静脉血栓和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以及心理干预的推荐意见存在差异。2016 AHA/ASA指南还对恢复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供了休闲娱乐活动和职业康复的具体推荐。与国外康复治疗规范相比,国内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