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中医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223例,按随机法分成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9.1%比对照组的90.9%高(χ2=8.004,P〈0.01);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vs 89.1%,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双动护理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辅助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动护理干预,对各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估量表(Low lumbar pain scales,LLPS)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L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动护理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药熏蒸治疗的舒适护理及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在中药熏蒸过程中进行语言交流、摆放体位,播放电视、音乐、打开空调等舒适护理。结果:41例疼痛减轻,45例悲观抑郁状况改善,59例感到熏蒸过程舒适,全部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中药熏蒸中实施舒适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仔细、体贴和尊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2年1月-12月接受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1~6月手术42例为对照组,7~12月手术4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沿用传统的病历书写模式及护理记录;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实验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患者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强化了医护的分工合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8例患者随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于出院前采用自制表格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自理能力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均P〈0.01)并且健康知识、生活自理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分析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26例患者施行椎间孔镜腰椎问盘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10d,平均(5.67±0.78)d。对患者腰疼及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术前(7.58±1.65)分,术后为(1.53±1.25)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以患者下肢直腿抬高体征消失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结果直腿抬高体征消失率89%。改良Macnab标准随访,优256例,良40例,可20例,差10例,优良率90.80%。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的方法。椎间孔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处理、术后适宜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术后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25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护理(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腰椎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以及功能锻炼。结果通过健康宣教和实施预见性干预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及椎间隙感染,仅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因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积极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尽早发现术后临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症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目盲选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痛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间盘突症出患者予以围术期无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术前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后,均行突出椎间盘摘除及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4例患者通过9个月~4年随访,疗效优39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7.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综合分析而定,手术除椎间盘摘除外,应行侧隐窝扩大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刀手术配合术后直腿抬高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低温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术后随机分为锻炼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健康指导。锻炼组50例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仅卧床制动,不进行直腿抬高康复锻炼。结果:出院1个月后复诊时,分别汇总腰痛指数各项指标进行评定。两组优良率比较(92%vs62%,P0.05),锻炼组优于对照组;锻炼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2%vs 10%,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配合术后持续系统的直腿抬高锻炼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2000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并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例进行问卷调查回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传统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症患者各主要症状、体征的明显缓解率为75.2%~95.1%,完全缓解率为14.3%~60.6%.本组的疗效为优163例、良108例、可27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271/300).结论 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其引起的腰腿痛症状有明显的疗效;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下肢麻木症状的缓解程度有联系;行走距离对评价患者的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有重大意义,其指标设置的方法、分值分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随访05~3.5a,优40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7.7%。结论: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中,既要做到充分减压,又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的盘外胶原酶注射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缺点,以便找出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A)经椎板外切迹穿刺到侧隐窝;(B)经小关节内缘进路到侧隐窝;(C)经硬膜外腔侧入法穿刺注射等三种不同入路给药方法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胶原酶溶盘术。结果:不同入路的盘外胶原酶溶盘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腔侧入法穿刺注射胶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提高治疗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性研究.结果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近期因素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形成等;远期因素有神经根粘连、椎间盘再突出、腰椎不稳、医源性椎管狭窄等.结论为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不佳,应术前充分准备,注重术中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68),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中药熏蒸腰部以及做好熏蒸前、中、后的护理;对照组采用药物及干扰电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7、42、1,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治愈、显效、无效的例数则分别为11、26、31,总有效率为54.4%。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Hc=29.36,P〈0.01)。结论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做相关护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76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前、术中疼痛和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我院1989年至1996年7月手术治疗症状严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68例,手术优良率97%,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6例,女22例,年龄25~75岁,平均46.5岁。病程4h至25a。腰痛55例,下肢痛51例,下肢麻木60例,间歇性跛行55例。腰椎旁压痛56例,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4例,统趾伸肌力下降33例。1.2病变部位和类型:术中证实腰椎间盘突出56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21例;单纯椎管狭窄12例。椎间盘突出部位:L5-S119例.L4-528例,L3-42例,L3-56例,L5-S1、L4-51例…  相似文献   

18.
骨盆重磅牵引加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58例报告)洪家模(湛江市第二中医院,湛江524013)我院自1988年以来,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改进以往牵引方法和增加牵引重量,采用骨盆重磅牵引,同时结合硬膜外腔注射康宁克通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下腰痛疾患,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后路腰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它广泛应用临床,疗效确定.它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对适应证认识,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术后功能训练等.我院从1999年11月至2001年11月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2例,其中34例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腰椎牵引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椐患者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24kg/m2) 40例,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 32例,比较BMI对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常体重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有效率及VAS评分明显优于超重及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重及肥胖会影响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效果,控制体重应列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及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