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农药》2015,(5):52-54
为明确50%呋虫胺WG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溧阳、张家港、武进等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溧阳、张家港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60%吡蚜·噻嗪酮WP、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3种药剂的持效性相当。武进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好于对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50%呋虫胺WG和60%吡蚜·噻嗪酮WP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在生产上与吡蚜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窦兴海 《现代农药》2011,10(4):53-54,56
湖南和江苏两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龄若虫发生期,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用量300~600 g/hm2,对水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持效期长达16 d,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4.
乙虫腈和吡蚜酮防治稻飞虱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和褐飞虱是为害海安县水稻的主要飞虱种群,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大部分药剂对其已产生较明显的抗性。10%乙虫腈和25%吡蚜酮是目前防治这两种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10%乙虫腈SC使用剂量为60-75ga.i./hm^2时,其对褐飞虱20d的防效保持在85%以上,而当25%吡蚜酮WP使用剂量为75~93.75ga.i./hm^2时,其对灰飞虱和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5.
陈占荣  沈恒安 《农药》1995,34(10):38-39
利用噻嗪酮在水稻茎叶内吸机理,在1991 ̄1993年进行飞机防治稻飞虱试验并推广应用214架次,64200亩,飞机防治具有快速、安全、特效的优点。飞机防治适期宜在本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稻飞虱低龄若期,达到压前控后目的,噻嗪酮用量应根据稻飞虱发生量及控虫期而定,中等年份用有效成分30克,重发年份用40克。飞机防治时,噻嗪酮可和有机磷杀虫剂、三环唑、肥料等混用瘘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其他种类病虫。  相似文献   

6.
李鑫 《现代农药》2014,(4):22-24
建立了同时测定8%烯啶·噻虫嗪可溶液剂中2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7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在此条件下,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皆为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73%和1.13%,标准偏差分别为0.045和0.02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9.8%。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0%烯啶·噻嗪酮悬浮剂中烯啶虫胺和噻嗪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中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1%和0.09%,标准偏差分别为0.019和0.0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100.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9。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取新烟碱类和三嗪酮类杀虫剂,通过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的药效试验,明确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适宜质量浓度、持效期。[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5%啶虫脒EC、5%吡虫啉EC 16.7、25 mg a.i./L,防治桃粉大尾蚜效果均较好,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为99.78%~100%,明显高于50%吡蚜酮WG 166.7、250 mg a.i./L的防效。并且5%啶虫脒EC及5%吡虫啉EC各药剂处理间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交替使用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几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的防效及用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表明.10%烯啶虫胺AS、25%噻虫嗪WG和10%氯噻啉WP等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五代褐飞虱,10%烯啶虫胺AS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83.3%~100%,25%噻虫嗪WG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理想.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55.9%~90%,10%氯噻啉WP防效不佳。对褐飞虱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褐飞虱的防治应贯彻“治前控后”的策略,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张翠华  傅悦  李煦  周自成  范小振 《农药》2020,59(2):107-109,126
[目的]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5%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Synergi 4μm Polar-RP80魡不锈钢柱为色谱柱,乙腈-水(体积比40:60)为流动相,在270 nm紫外检测波长下,对吡蚜酮和噻虫嗪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吡蚜酮和噻虫嗪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29、4.85 min,线性相关性分别为0.9995和0.9993,变异系数分别为1.13%和1.05%,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1%和97.05%。[结论]方法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满足日常定量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谌江华  柴伟纲  孙梅梅 《现代农药》2011,10(3):48-49,52
为了比较几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者对25%吡蚜酮WP、24%螺虫乙酯SC、10%乙虫腈SC、70%吡虫啉WG和25%噻嗪酮WP等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3 d、7 d、14 d的防效分别为84.73%、91.07%、97.72%;其次为24%螺虫乙酯SC和25%噻嗪酮WP,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2%以上;再次为10%乙虫腈SC,药后3~14 d的防效在58.76%~75.15%;70%吡虫啉WG防效最差,药后3~14 d的防效在67.80%以下。  相似文献   

12.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后期褐飞虱田间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褐飞虱百穴虫量6000~10000头的大发生形势下,用25%吡蚜酮防治褐飞虱每667m^2用24g,药后3d与7d的防效分别为73.69%与64.92%;每667m^2用30g,药后3d与7d的防效为78.55%与70.19%,显著优于参试的乙虫腈与烯啶虫胺。建议隔15~20d再次用药。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说明,新农药氟虫腈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0gai/hm2处理的防效在90%以上,持效期可达40天,与噻嗪酮相当且优于异丙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不同吡蚜酮制剂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其应用技术,2013年开展了3种吡蚜酮制剂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WG和25%吡蚜酮WP制剂用量分别为300,600g/hm2时,药后28 d,防效大于88%,显著高于50%吡蚜酮WP的防效64.97%;这2种制剂的持效期长达30 d。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测定了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单混剂对稻飞虱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与吡虫啉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对稻飞虱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3:1混配物的增效作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剑  松会武 《农药》1997,36(5):34-36
本文报道了吡虫啉防治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应用结果。吡虫啉对稻飞虱有特效。在若早高峰期,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30克,水60克,药后1天防铲在71.8-90.4%,药后3天灰89.5-96.4%,药后30天防铲维持在91-98.8%,持铲期在30天以上。防铲明显优于甲胺磷,噻嗪酮和杀螟虱。具有击倒力强和持效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对褐飞虱进行6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20%异丙威EC、25%噻嗪酮WP的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防效较好。建议在实践中,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  相似文献   

18.
烯啶虫胺对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对广州市本地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0.613 mg/L和0.891 mg/L。2010年和201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用药量为45g/hm2时,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84.28%和82.50%,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80%和87.60%。  相似文献   

19.
对15%甲维·茚虫威SC等6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都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其中15%甲维·茚虫威SC、25%甲维·茚虫威SC、20%甲维·茚虫威SC、30%茚虫威WG等4种药剂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在85%以上,杀虫效果在90%以上。在今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中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