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电镀与涂饰》2014,(16):715-720
正一种铝合金黄绿色三价铬转化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成膜液公开号102864445公开日2013.01.09申请人广西民族大学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绿色铝合金三价铬转化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成膜液,该成膜液中加入了镁盐及有机物氨基喹啉类,使用该成膜液处理铝或铝合金工件,能够在铝合金表面形成黄绿色三价铬转化膜。与单一膜层的三价铬转化膜相比,采用本发明可满足客户对黄绿色色调的需求,并且提高了铝合金的防腐蚀性能,可达到六价铬化学转化膜的防腐蚀效果。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钼酸盐转化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铝合金表面钼酸盐化学转化膜。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工艺简单,成膜速度快。铝合金钼酸盐转化膜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蚀性能。有效的抑制了铝合金在w(NaCl)=3.5%溶液中的点蚀。并讨论了各种添加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镁合金多种无铬化学转化膜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总结了镁合金在磷酸盐、磷酸-高锰酸盐、稀土、锡酸盐、植酸及锆酸盐等多种体系中的基本成膜工艺,比较了不同工艺得到的表面钝化膜的组成及膜层性能,分析了各成膜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了各工艺的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及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Cr2(SO4)3浓度、成膜温度和成膜液p H等工艺参数对2024-T3铝合金表面三价铬化学转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对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其沉积元素进行表征,并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转化膜中铬元素的价态。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Cr2(SO4)3 5 g/L,K2Zr F6 2 g/L,成膜液p H=4,成膜温度40°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三价铬转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转化膜中不含六价铬。  相似文献   

5.
郑伟  刘万青  饶丹 《安徽化工》2010,36(z2):13-16
由于六价铬的剧毒性和可能存在的致癌因素,为了减少有毒废水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实用性强、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将是化学转化工艺发展的方向。综述了几类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包括锆钛类化学转化膜、稀土金属盐类化学转化膜、有机酸类化学转化膜、钴盐类化学转化膜、钼酸盐类化学转化膜、锰酸盐类化学转化膜、云母石类化学转化膜并详细阐述了各类工艺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铝及铝合金无铬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铝及铝合金无铬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锆钛类处理、硅烷处理,稀土转化膜、高锰酸盐转化膜、钴盐转化膜、锂盐转化膜、有机酸转化膜等.目前在实践中获得应用的有锆钛转化处理和硅烷处理,但尚无一种无铬处理工艺能够完全代替铬酸盐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铈盐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铝合金铈盐化学转化成膜工艺,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铝合金铈盐化学转化膜的成膜过程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成膜促进剂的加入能有效提高铈盐转化膜的成膜速度,所得转化膜对铝合金的点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澜 《广东化工》2016,(14):85-87
近年来,金属门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其在各家各户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了提高金属门的涂装质量及美观性,金属门涂装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表面前处理,良好的表面前处理可以使基体和涂膜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文章主要综述了钢质和铝合金金属门前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文章重点叙述的是两种金属门的化学转化处理工艺。钢质金属门的化学转化处理主要为传统的磷化处理,其主要发展方向为低温低渣环保的磷化处理工艺和代替磷化处理的无毒环保的硅烷和锆盐处理;铝合金金属门的化学转化处理主要为代替铬酸盐法的无铬转化膜技术,其中重点介绍了硅烷和钛/锆系转化法,这两种转化方法目前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应用,尤其是硅烷化处理,其无毒环保,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简要介绍了稀土转化法、锰酸盐转化法、钼酸盐转化法、锂酸盐转化法、单宁酸盐转化法等,并阐述了这些无铬转化法的优缺点,将其与传统的表面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阐明了铝合金金属门无铬处理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6063铝合金为基材,研究了一种基于多羟基化合物的钛锆体系有机-无机复合转化处理体系。考察了该复合膜的膜重、沸水附着力、耐硝酸点滴腐蚀性能及其后续粉末涂料膜层的抗杯突、耐沸水和耐盐水性能,并与单纯钛锆转化膜及传统铬酸盐转化膜进行了比较。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了多羟基化合物的加入对6063铝合金表面钛锆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表征了有机-无机复合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多羟基化合物的加入使钛锆转化膜由无色变成淡黄色,由疏松有孔的粒状结构变成致密少孔的层状结构,膜重有一定增加,沸水附着力及后续涂层的抗杯突、耐盐水性能更优异,耐腐蚀性能也有显著提高。该复合无铬转化膜层主要由C、O、Mg、Al、Ti、Si和Zr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0.
常温下采用化学浸渍法在1070铝合金表面获得了锆-聚天冬氨酸复合转化膜(复合膜)。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考察了膜层的耐蚀性。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由0.1~0.3 g/L硼酸、0.1~0.5 g/L氟硼酸和0.5~1.0 g/L组成的氟锆酸锆转化液中加入0.5~1.0 g/L聚天冬氨酸钠,所得复合膜较未加聚天冬氨酸钠时更致密,耐蚀性更好。涂覆上某市售环氧粉末涂料后,所得涂层的综合性能更好。探讨了复合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1.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coating formati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a zirconium-based conversion coating on aluminum alloy 6061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AFM in PeakForce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e (PF-KPFM) mode which could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driving force for the film formation. In addition,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SEM, XPS, EIS, salt spray test, and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stat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conversion film.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ating formation is the Volta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and matrix. That difference produces an ocean of micro electrochemical cells in which the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act as cathodic sites for the film deposition. However,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layer is a self-limited process in which the driving force gradually decreases as the conversion layer covers the surface of the aluminum alloys.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film is unfavorable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chromate conversion coatings due to the pitting corrosion that occurs when exposed to harsh environment containing chloride. Furthermore, the zirconium-based conversion coating possesses no self-healing ability leading to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of the film until it completely lose efficacy.  相似文献   

12.
AZ91D镁合金磁控溅射镀铝膜及其化学转化后的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控溅射镀铝与化学转化复合处理的方法对AZ91D镁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制得复合处理膜层,并与单纯磁控溅射镀铝膜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所得铝膜层结构致密,铝膜层与镁合金基体界面形成混合过渡层。沉积铝膜后再进行阿洛丁化学转化所得膜层表面存在裂纹,化学转化膜与铝膜之间结合良好。磁控溅射铝膜层使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加快。镀铝与化学转化复合处理所得膜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比镁合金基体低1个数量级以上,表明镀铝与化学转化复合处理可明显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中性盐雾试验4h后,铝膜表面腐蚀严重;而复合处理膜层在试验24h后表面只出现少量的腐蚀,48h后只有5%的面积被腐蚀。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发动机缸盖为铝合金材质,为减少腐蚀并延长使用寿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进一步满足相应的环境安全性和适应性的要求。采用能耗少,操作简单的无铬化学氧化方法,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E-T曲线以及交流阻抗谱测试评估铝合金高锰酸盐化学转化膜在3.5%的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转化膜在KMnO4 8 g/L,NaF 1 g/L,Na2ZrF6 0.06g/L,活性剂适量,pH值为2,处理温度为室温,浸泡时间为10 min得到了较好的化学转化膜。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表面化学处理的方法包括:铬酸盐转化、磷酸盐转化、氟锆酸盐转化、锡酸盐转化、稀土转化等.处理后的转化膜存在孔隙,有微裂纹,需要进行封孔处理,可通过溶胶改善镁合金的转化膜.对涂覆后的化学转化膜进行热处理或采用微弧氧化处理,可以提高溶胶与膜层的结合力与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LY12铝合金钼酸盐转化膜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成  江峰 《电镀与环保》2001,21(5):16-18
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Y12铝合金钼酸盐转化膜的成膜过程及其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钼酸盐转化处理成膜工艺简单,经钼酸盐转化处理的铝合金的耐蚀性能提高,转化处理提高了铝合金的抗点腐蚀能力。电位-时间曲线表明钼酸盐转化膜成膜较为顺利。分析了膜的形成机理及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6.
镁合金以其高比强度、比模量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已在众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化学活性高、耐蚀性能差的缺陷制约了其应用范围。寻找一种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已成为必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镁合金表面防护涂层的研究现状,主要有化学转化膜、阳极氧化膜、金属涂(镀)层、激光表面合金改性层、气相沉积层和溶胶-凝胶涂层等。展望了镁合金表面防护涂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Ni2+对铝合金磷化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表面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Ni2+对LY12铝合金表面锌系磷化膜结构和耐蚀性的作用.结果表明,LY12铝合金表面锌系磷化膜的主要成分是Zn3( PO4)2·4H2O,而Ni2+的细化晶粒作用使锌系磷化膜的结构变得更加完整致密,其加入不影响锌系磷化膜的化学组成和相组成;与不含Ni2+的磷化液处理相比,经含有Ni2+的磷化液处理后的铝合金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在100 mHz频率下的阻抗值明显增大,表现出良好的防护性.  相似文献   

18.
铝合金表面钛酸盐化学转化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基于含铬处理对环境影响的考虑,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开发有效的替代技术,用于铝合金腐蚀保护从而代替铬酸盐转化处理。研究了铝合金钛酸盐处理技术。通过循环极化曲线和盐雾试验测定,钛酸盐和铬酸盐化学转化膜都有非常宽的钝化区,在NaC l(c=0.5 mol/L)溶液中2种氧化转化膜均没有击穿电位;钛酸盐转化处理的样品经336 h盐雾试验表面无点腐蚀发生。钛酸盐转化膜可以为铝合金提供良好的腐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化学转化与化学镀镍相结合,对AZ 31镁合金先进行锡酸盐转化处理,再在锡化膜上化学镀Ni-P层。对锡化膜及化学镀Ni-P层的成分、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Z 31镁合金基体表面所形成的锡化膜是由细小、均一的近似球状的微粒密积而成,微粒间存在的间隙可为后续化学镀Ni-P层提供良好的吸附条件,对改善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有一定的作用。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表明:锡化膜上化学镀Ni-P层的耐点蚀性能好于化学镀Ni-P层的。环形阳极极化曲线及盐雾和浸泡实验显示:锡化膜上化学镀Ni-P层具有更好的耐中性NaCl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