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88-90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n=30)和术前单独化疗组(单独组,n=30),单独组患者接受术前单独化疗,同步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同步组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治疗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单独组(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3%(4/30) vs 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较术前单独化疗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卡培他滨同步放疗对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8月至2016年08月收治的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88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44例以及对照组44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常规放疗;观察组:常规放疗+卡培他滨同步放疗;通过对比根治性切除率、保肛率以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几方面,以突出卡培他滨同步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根治性切除率、保肛率以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几方面,两组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选择卡培他滨实施同步化疗,最终可以成功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率以及保肛率,最终将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给予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前未采取措施,直接进行手术。结果: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011,P=0.02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藤龙补中汤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治疗组在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加服藤龙补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卡氏评分情况、CEA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和新辅助化疗后的保肛率。结果:治疗组新辅助化疗后卡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CEA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龙补中汤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廷婷 《当代医学》2022,(13):99-10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肛门括约肌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相似文献   

6.
周铃  李卫  王颖 《重庆医学》2011,40(31):3152-3153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可切除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术前短期放疗后4~6周进行手术;对照组34例,接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放疗组和对照组的保肛率分别为86.6%和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和1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不仅可提高直肠癌手术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7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给予放化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7.1%(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给予辅助放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颖 《当代医学》2016,(11):42-43
目的 分析和研究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比较.方法 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单纯放疗方法 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方法 治疗,将2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治疗,能够达到有效缩小肿瘤体积的作用,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临床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患者7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采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治疗。两组均给调强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54 Gy,5~6周完成,对比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0.5%(23/38),对照组有效率68.8%(2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奥沙利铂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与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同步调强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具有相当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适形放疗配合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FOLFOX4)化疗方案同步治疗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三维适形放疗联合FOLFOX4化疗同步进行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处方剂量DT46~50 Gy/23~2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新辅助介入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新辅助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介入化疗能够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局部晚期(T3~4N0~1M0)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术前放疗总剂量46 Gy,同步行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放化疗后4~6周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依据患者情况而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Ⅰ、Ⅱ级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为72.0%,Ⅲ、Ⅳ级为28.0%.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下降率38.1%,N分期下降率为38.1%.保肛率为45.2%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晚期直肠癌,在术后行辅助化疗中采用forflox-6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在术后予以对照组使用xelox辅助化疗治疗,予以研究组使用forflox-6辅助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的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化疗期间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腹泻各种毒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直肠癌,在行手术治疗后,术后采取forflox-6的化疗方案具有显著的效果,且毒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对Ib2-IIa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Ib2-IIa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观察组20例,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直接手术治疗.观察化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来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化疗前(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Ib2-IIa局部晚期宫颈癌方面,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法较手术治疗更有效,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耀辉  贾海艳  秦英 《当代医学》2009,15(36):57-58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局部晚期(T3~4N0~1M0)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术前放疗总剂量46Gy,同步行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放化疗后4~6周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依据患者情况而定。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Ⅰ、Ⅱ级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为72.0%,Ⅲ、Ⅳ级为28.0%。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下降率38.1%,N分期下降率为38.1%。保肛率为45.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疗、化疗的疗效。方法:将6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试验组32例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基础上给予新辅助放疗、化疗治疗。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3.75%;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6.67%,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疗、化疗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东华 《吉林医学》2013,34(21):4246
目的:研究术前同步放疗、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实施术前同步放疗、化疗,对照组实施新辅助化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高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例患者达到手术标准,12例患者宫颈癌分期发生变化,优于对照组,患者放疗、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和肠道反应为主。结论:术前同步放疗、化疗在临床中应用可行性高,前景较好,适合推广,但仍待加强研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对照组实施单纯放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组织学有效率分别为80.49%、90.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60.98%(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能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适合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50例,以治疗方案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放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组。比较两组的获益反应、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组的获益反应、近期疗效均优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同步放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动脉介入化疗途径、静脉化疗2种途径的疗效,以探讨最佳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方法:随机将6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经静脉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复发风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有效率(97.1%vs 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阴道边缘肿瘤细胞阳性病例;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介入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好,全身损害相对小,局部血药浓度高,复发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