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物性等综合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三叠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类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以砂砾岩为主,砂岩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以及少量的微裂缝,储层以细小孔喉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影响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因素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储层的基本形态,其对储层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沉积环境和岩石组构的控制来体现,车拐地区三叠系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岩石组构特征较好的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研究区储层埋藏较深,成岩作用复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损失严重,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缝有效地沟通了孤立孔隙,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车拐地区三叠系中低渗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次为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是研究区中低渗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着储层物性的平面展布,成岩作用影响着储层物性在纵向上的延伸,是研究区形成中低渗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中部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露头观察、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特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的主控因素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储层砂岩岩屑含量高,成熟度低,煤系储层.粒径偏细导致砂岩储层对压实作用敏感,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物性降低的次要成岩作用;流体溶蚀作用产生的离子不能有效迁移,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原地沉淀,堵塞孔隙.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是低渗透储层发育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查明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储层的主要特征:以较低成熟度的细粒—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砂岩为辅,方解石胶结物较发育,存在5种成岩相;不同层段、不同区块储层的物性不同,其中齐古组主要为中孔中渗型储层,头屯河组以中孔低渗型储层为主,局部发育中孔中渗型以及低孔低渗型储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储层主控因素:压实作用造成了储层物性明显的不可逆性降低;沉积相带是相对优质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成岩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其中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的储层物性最好,自生高岭石胶结成岩相的储层物性次之,含铁方解石中等—强胶结成岩相的储层物性随方解石的含量不同存在较大的变化,另外2类成岩相的储层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侏罗系储层低孔低渗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影响储层物性的一般因素入手,分析了压实作用、岩石矿物成分、沉积微相、粒度特征、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对莫北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莫北油田侏罗系储层物性主要受塑性岩屑含量、岩石颗粒粒度、压实强度控制,并受成岩环境的影响。与三工河组相比,八道湾组储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储层深埋、岩石颗粒较细、煤系地层偏酸的成岩环境,造成了其岩石碎屑机械强度降低,压实作用是关键因素。三工河组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率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储层岩石的颗粒粒度大小,岩性愈粗,物性愈好。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塑性岩屑含量高,成岩作用已进入晚成岩A期。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另有少量的次生溶蚀孔隙和微孔隙。成岩压实作用是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相对优质储层一般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或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早期产生的异常高压抑制了成岩作用,保存了储层的孔隙。头屯河组及其以上地层、董2井北东埋藏较浅地区和早期形成的异常高压带为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低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大量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分析数据和岩石薄片等资料,在沉积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分析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长岭气田登娄库组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物性特征。母岩是储层砂体形成的物质基础,石英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沉积演化特征和次生孔隙发育段控制有效储层发育层段;沉积微相和成岩相控制平面非均质性;强烈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形成了相对高渗带,使原本低渗的储层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有效储集层成因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苏里格气田盒8段、山1段为河流相低渗透储集层,具有典型煤系地层成岩作用特征,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导致低渗的主要原因,有效储集层为低渗砂岩背景上的相对高渗单元。苏里格气田相对高渗储集层单元与砂岩岩石组构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沉积水动力条件控制砂岩结构和成分的分异,进而控制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特征。粗砂岩石英颗粒和石英岩屑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从而成为优质储集层;中细砂岩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呈致密压实相,不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为差储集层或非储集层。将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类型,建立了成岩相与沉积微相、沉积序列特征的关系,可预测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8.
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塔西南阿克莫木气田克孜勒苏群砂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有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微孔隙等;压汞曲线排驱压力较高,一般孔喉分选较差,总体具有小孔-细喉的孔隙结构特征。阿克莫木气田克孜勒苏群砂岩储层发育程度与碎屑颗粒的粒度粗细、岩屑含量以及成岩阶段的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辫状水道控制下的碎屑颗粒越粗,岩屑含量相对越高,溶蚀作用越强,储层就越发育;压实作用及成岩后期的碳酸盐岩、粘土类、硅质矿物的胶结作用不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9.
根据煤或碳质泥岩发育程度,将准噶尔盆地侏罗—白垩系划分为煤系储层(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和非煤系储层(三工河组、头屯河—齐古组、吐谷鲁群)。文章从储层基本特征描述、储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分析,储层成因模式的建立和储层性质评价与预测等四个方面,对重点地区侏罗—白垩系储层展开研究。认为侏罗—白垩系相对优质储层均为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发育型储层,而成岩压实作用强弱是决定粒间孔隙保存的关键因素,由于煤系与非煤系储层物理与化学成岩作用模式与进程有明显差异,其压实作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并导致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条件有明显差异。同时,煤系储层溶蚀作用主要是对颗粒的溶蚀,并不能有效改善储层的孔隙结构,对渗透率贡献小,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负作用,溶蚀作用产生的副产物对储层的渗透性能也有较大的负影响,从而揭示了非煤系储层三工河组、头屯河组和吐谷鲁群的物性普遍优于煤系储层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原因。在明确储层性质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大类储层的成因—演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地区和分层位进行了储层评价和预测,指出了不同渗透率储层的深度界线及相对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阿尔金山前东段牛东地区侏 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牛东地区侏罗系碎屑岩储 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其中溶 蚀孔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对牛东地区侏罗系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导致储层孔隙损失明显,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控制了相对 有利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石西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孔渗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该储集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成岩作用属渐进埋藏作用,表现为压实作用普遍较强,胶结作用程度弱,主要处于晚成岩的A1期;主要储集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颗粒溶孔次之。指出岩石中富含千枚岩等塑性岩屑及成岩压实作用较强是造成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下组合(侏罗—白垩系)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准南东段侏罗系头屯河组是下组合重要的储层发育层位之一,但目前有关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未有系统研究。综合利用取心井的钻测井、镜下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测试、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条件,对头屯河组储层基本特征、成岩演化及物性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准南东段头屯河组储层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强,储层内部杂基含量较低,整体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1.6%,平均渗透率为5.7×10-3 μm2,整体属低孔低渗—中孔中渗储层,孔喉结构以中孔—大孔、粗喉道为特征,且孔喉分选相对较好;储层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但胶结物含量较低,溶蚀作用表现为酸性溶蚀,且储层整体成岩程度较低,主体处于早成岩A-B期,仅部分达到中成岩A期。头屯河组储层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并包含构造压实和埋藏压实两方面,此外碳酸盐及黏土矿物胶结使得储层物性进一步损失。尽管溶蚀增孔作用相对有限,但目前由于储层已开始进入中成岩阶段,地层酸性流体在深层将增强,使得溶蚀孔隙增加;早期缓慢埋藏—后期快速深埋和快速抬升的埋藏方式,加之地层超压的出现和地温梯度的持续降低,使得头屯河组储层物性得到有效保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储层物性等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油气充注史研究,通过分析成藏期毯砂成岩特征,建立成岩演化序列与油气充注的对应关系,并分别采用压实趋势法与反演回剥法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J1s2(1)]毯砂在关键成藏期的孔隙度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在成藏关键期,毯砂埋藏浅,物性较好,可做为较好的油气输导层及储集层,表明该毯砂在成藏关键期的重要输导作用,同时明确了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辅以扫描电镜、物性、X-衍射、孔隙结构和敏感性等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以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少量为粒间和粒内溶孔;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偏低,孔喉分选性较好,总体喉道偏细,以毛细管喉道为主;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成岩早期的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有利于部分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压实-压溶作用使原生孔隙空间不断缩小,储层孔隙渗透性降低,岩石致密。并且头屯河组砂岩储层普遍具备各种敏感性,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对储层伤害最强的是中等偏强的水敏性,次为中等偏弱的酸敏性和盐敏性,而弱速敏性对储层基本无伤害。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阜东斜坡上侏罗统齐古组一段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利用多种室内分析手段,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以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在优质储集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已出油钻井资料,对齐一段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最终进行有利成藏区域的预测。研究表明,齐古组一段以细粒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但结构成熟度高,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属于中孔中高渗型储集层。物源为储集层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沉积相及古地貌控制了储集层的分布,压实作用和异常压力共同控制储集层的物性,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于储集层物性影响有限。成藏控制因素主要为油气运移通道及动力,前者涉及到不整合以及断裂发育,后者主要为异常压力差,综合研究认为阜东斜坡区齐一段发育4个成藏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沙窝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多种方法分析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特低渗-中渗,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0%,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3.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 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认为研究区的砾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及构造裂缝, 砂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经历的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侏罗系八道湾组砂岩和砾岩都处 于晚成岩阶段A 期和B 期。总结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的影响机理:压实作用造成 储层储集空间减少、物性变差;胶结作用一方面充填储集空间,降低储层物性,另一方面成为支撑颗粒骨 架,减弱压实作用的影响,同时在成岩作用晚期为溶蚀作用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 隙和裂缝,并具有连通作用的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优质储集层及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碎屑岩优质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滨岸及三角洲前缘环境沉积的不等粒、中-细粒及极细粒砂岩, 具有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杂基含量低、成岩演化程度较低、固结较弱、储集性能较好的特点, 深部碎屑岩相对优质储集层形成主要与高能沉积环境、长期处于碱性成岩环境、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异常高压、早期胶结-后期溶蚀等因素有关。南缘第二、第三排构造带为重要的勘探领域, 新近纪、古近纪、白垩纪及晚侏罗世, 沿古湖岸线的滨岸及三角洲前缘的高能环境沉积的有利的储集体是南缘深部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东区致密气藏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作用影响,成岩过程中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成岩作用复杂,储层具有孔隙空间小、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文中在分析成岩储集相形成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盒8上、盒8下、山1、山2段成岩储集相的孔隙度演化过程进行反演,得出不同储集相各成岩阶段的孔隙度演化模式,据此将成岩储集相分为4类,并对分类成岩储集相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分类成岩储集相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该区整体上微观孔隙结构细小,非均质性较强,但Ⅰ,Ⅱ类成岩储集相明显具有相对较好的孔隙结构及渗流、储集特征,为该区致密气藏筛选优质储层提供了有效的含气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