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本文测定100例接触噪声(1KHz~2KHz、96dB~100dB)的纺织女工血清铜、锌含量和铜/锌比值,并与103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噪声组血清铜、锌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铜/锌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三项指标与年龄和作业工龄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100例暴露于96-102dB(A)噪声环境的纺织女工和10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铜、锌含量测定,并计算铜/锌比值。结果显示:噪声组血清铜、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铜/锌比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且铜、锌含量有随噪声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提示噪声这一有害物理因素可影响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对进一步了解噪声的生物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的变化,指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及石墨炉法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47例、新生儿脐血清44例及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脐血清各30例的锌、铜、铁、锰血清含量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铁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轻、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新生儿脐血清锌、铜、铁、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与脐血血清锌、铜、铁、锰含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孕妇血清锌、铁含量均显著低于脐血清锌、铁含量(P<0.01,P<0.05),孕妇血清铜含量显著高于脐血清铜含量(P<0.01),孕妇血清与脐血清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④本病孕妇血清铜/锌、铁/铜、铁/锌及铁/锰比值与对照组比较,除铜/锌比值未发现两组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他各比值均有较明显变化(P<0.01,P<0.05)。结论:①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减少、铁的升高及锌、铜、铁、锰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②无论孕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都首先保证胎儿对锌、铜、铁、锰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与全血铜、锌、铁含量及铜/锌比值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8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铜、锌、铁含量,计算铜/锌比值,与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铜含量及铜/锌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铜、锌、铁含量及铜/锌比值密切相关。检测全血铜、锌、铁含量,计算铜/锌比值,分析其变化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及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正常人血清铜,铁,锌含量测定及其与血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沈阳地区148例正常人血清铜、铁、锌含量,Cu/Zn比值、Fe/Cu比值及其与性别、居住地区、居住年限和血型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性别间血清铜、锌含量及Cu/Zn比值无显著性差异。血清铁及Fe/Cu比值有显著性差异,男高于女。市区与市郊血清铁、锌及Cu/Zn比值有显著性差异。居住年限的四个年龄组间血清锌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血清铜、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血型之间的血清铜、铁、锌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铅染毒对大鼠体内锌铜元素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醋酸铅染毒实验组,用醋酸铅饮用水染毒大鼠8周,在第8周末处死全部动物.取全血、血清、骨、脑组织,测定它们中的锌铜含量以及血铅、骨铅含量.[结果]随铅染毒剂量增加大鼠血铅和骨铅含量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脑中的锌含量下降,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铜含量下降,血铜和脑铜含量升高,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染毒对大鼠体内锌铜元素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血清和癌组织硒,锌,铜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7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癌组织中硒、锌、铜含量进行分析,发现胃患者血清硒、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钢和铜/锌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元素变化与胃癌危险性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胃癌组织中硒水平和铜/锌比值显著高于同源正常组织,锌显著低于正常组织。手术切除肿瘤后6周,血清硒、锌仍然低于对照组,血清钢可恢复至正常水平。铜/锌比值则随着术后体质的改善逐渐下降。提示血硒下降和铜/锌比值升高可做为胃癌诊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4例长年素食者和32例正常饮食者(对照组)的血清铁(Fe)、铜(Cu)、锌(Zn)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素食组的Fe、Z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锌/铜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Cu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9.
报告18例心脏病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浆铜、锌变化的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血铜、锌含量分别为16.65±3.59×10~(-3)mmol/L和13.54±4.62×10~(-3)mmol/L。体外循环组的铜、锌含量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铜和锌的含量在心肺转流开始后下降,术后缓慢上升,但是,术后锌的含量低于术前水平;Cu/Zn比值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文章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磺酸锌(taurine-zinc,TZC)对染铅大鼠血清中铜、锌、钙、镁、铁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染铅组、TZC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给予醋酸铅灌胃(剂量30mg/kg),TZC各组在灌胃铅溶液前1h灌胃TZC(剂量分别为10mg/kg,50mg/kg,100mg/kg)。每天1次,共45d。实验结束后取全血测血铅,取血清测铜、锌、钙、镁、铁含量。[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血铅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各TZC组血铅显著低于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铅组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锌、钙、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暴露可引起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适量补充TZC可以降低血铅含量,减少体内微量元素流失。  相似文献   

11.
血清铜锌硒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40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血清铜、锌、硒及铜 /锌比值测定 ,并以 48例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卵巢癌患者血清锌、硒低于正常组 ,铜 /锌比值升高 ,而血清铜无显著差异 ;有负荷患者铜 /锌比值明显高于无负荷患者 ,而血清锌、硒无显著差异。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 ,硒、锌是卵巢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揭示锌、硒在卵巢癌预防及辅助治疗上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防型抗氟剂中锌在体内的分布。方法 通过大鼠亚慢性试验。分析血清锌、铜水平变化及肝、肌肉、长骨、脑中锌、铜的分布情况。结果 给药12周后,高剂量组血清锌及锌/铜比值明显升高,但停药4周后即下降到与对照组相近水平,进入体内的锌在脏器中的分布以肝,骨最高、肌肉、脑次之,停药4周后肝脏中锌及锌/铜比值明显下降到与对照组相近水平,骨、肌肉中锌及锌/铜比值虽见下降,但其锌含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预防型抗氟剂对消除过量氟对机体锌代谢的影响。提高机体锌含量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的微量元素水平在健康人、胃癌,非癌症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及40例非癌症但患有消化道疾病患者(非癌症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各种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铁、镁水平及铜/锌比值5项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铜、锌、铁、镁水平分别为(0.877±0.235)mg.L-1、(2.809±0.898)mg.L-1、(13.353±4.232)mg.L-1和(21.801±2.980)mg.L-1;铜/锌比值为0.337±0.121。胃癌组与非癌症对照组比较:血清中铜水平升高明显(P<0.01),分别为(1.183±0.194)mg.L-1和(0.892±0.195)mg.L-1,铜/锌比值明显增高(P<0.01),分别为0.535±0.165和0.348±0.127,血清中铁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779±4.227)mg.L-1和(12.931±3.778)mg.L-1;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水平明显降低(P<0.05)[(2.392±0.717)mg.L-1],镁水平显着升高(P<0.01)[(24.274±3.636)mg.L-1]。结论血清中铜水平升高、铜/锌比值增加及铁水平的降低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鳞癌患者与血清铜、锌及其比值的关系。方法 :采用M 3 10 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患者血清铜、锌含量 ,计算两者比值。结果 :患者血清铜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锌降低 (P <0 0 0 1) ,铜/锌比值下降 (P <0 0 1) ,提示口腔颌面鳞癌患者与微量元素尤其与元素铜、锌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煤工尘肺患者血清铜、锌、铜/锌比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煤工尘肺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49 例煤工尘肺患者及50例健康老年男性血清铜、锌的含量和铜/锌比值.结果煤工尘肺患者血清铜值及铜/锌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结论血清微量元素铜、锌的含量变化与煤工尘肺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全血锌、铁、钙、镁、铜、铅、锰、硒等微、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 9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85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锌、铁、钙、镁、铜、铅、锰、硒8种元素含量,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组锌、铁和钙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血铅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镁、硒、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血锌、钙含量低于缓解期(P<0.05)。 【结论】 锌、铁、钙缺乏,铅暴露增加,是造成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紊乱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中需适当补充锌、铁、钙,减少铅暴露。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铜 锌 铁 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 45例正常人、1 2例慢粒白血病慢性期 ( CML- CR)、1 0例慢粒白血病急变期 ( CML- AP)、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和 2 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2 型 ( ANLL- M2 )患者外周血铜、锌、铁、镁含量及铜 /锌比值 ,结果表明所检病例外周血铜含量及铜 /锌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 ,锌、铁及镁含量则均降低 ,提示外周血铜、锌、铁、镁含量及铜 /锌比值可能成为临床诊治各类白血病的有用参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人血液微量元素锰、铬、铜、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33名正常人和63名冠心病人,(急性心肌梗塞25人,陈旧性心肌梗塞29人,慢性冠心病患者9人)血液中微量元素Mn、Cr、Cu、Zn的含量。发现1.对照组血清Mn为0.02145±0.0107ppm;Cr为0.0230±0.0167ppm;Cu为0.905±0.278ppm;Zn为0.0230±0.404ppm;Cu/Zn比值为0.973±0.395。与冠心病组血清Mn、Cr无明显差异。2.不同发作天数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u、Zn和Cu/Zn比值的动态比较,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可出现一过性的血清Cu升高,Zn降低,Cu/Zn比值高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铜锌比值逐渐下降。3.陈旧性心肌梗塞和慢性冠心病者血清Cu、Zn和Cu/Zn比值远较对照组低,Cu/Zn比值<0.6的百分比远较对照组多(P<0.01),说明Cu/Zn比值降低可能是冠心病易患因素。4.用Feisher判别法将血清铜锌比值和其它主要易患因素作了横向比较,证明铜锌比值下降是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并结合国内外资料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褐斑的发生与甲状腺激素、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孕期和非孕期黄褐斑患者和对照组血清铜,红细胞锌,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3、T4的含量。结果:1、孕期黄褐斑患者血清中T3、T4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孕期黄褐斑患者血清中T4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孕期和非孕期黄褐斑患者血清铜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孕期和非孕期黄褐斑患者红细胞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妇女。结论:血清铜、甲状腺激素升高、红细胞锌降低,可能是黄褐斑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银基汞膜电极电位溶出法测定38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及95例正常健康人血清铜、锌含量.结果甲亢患者血清铜、锌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铜/锌比值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甲亢患者血清铜,锌与T3,T4值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