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茂名2号乙烯装置脱丁烷塔长时间运行,进料中的不饱和烯烃组分发生聚合结垢堵塞塔盘,降低了脱丁烷塔的分离效果,导致脱丁烷塔塔釜中碳四损失升高.针对脱丁烷塔碳四损失严重的问题,利用闲置的2号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后脱戊烷塔对其进行了流程改造,将脱丁烷塔与后脱戊烷塔串联操作,脱丁烷塔塔釜的物料采出作为脱戊烷塔进料,进一步分离回收碳四...  相似文献   

2.
活性MDEA溶液脱碳工艺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况本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化肥厂,具有2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其中的第2套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是国内大型合成氨装置中,首家采用活性MDEA溶液脱碳的厂家,装置由意大利TECHNIMONT总承包,全套进口设备,采用BASF专利技术,其中首次使用的MDEA溶液全部由BASF供货,流程见图1。图1 MDEACO2脱除系统工艺流程图1-高压废气洗涤塔;2-第一解析塔;3-气提塔;4-第二解析塔;5-工艺气分离罐;6-第一吸收塔;7-第二吸收塔2 活性MDEA溶液特性与脱碳原理2.1 …  相似文献   

3.
脱戊烷塔的瓶颈分析与扩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J-2型塔板替换浮阀塔板,处理能力提高20%。对脱戊烷塔的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指出进料温度偏低造成该塔提馏段DJ塔板负荷过大,影响分离效果。在进料前设置预热器,适当提高进料温度,改善了分离效果,处理能力可再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4.
应用严格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带有侧线返回进料的氢同位素低温精馏塔的分离特性.根据氢同位素低温精馏体系的特点,以平衡级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氢同位素低温精馏稳态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方程适宜的求解方法.塔的一股侧线出料流股经过一个平衡反应器完成平衡反应后,作为内部进料流股,与原外部进料混合后重新进入精馏塔内进行分离操作.通过对带有侧线返回进料的塔的计算模拟阐明了这一侧线流股对塔分离特性的影响.在平衡反应器内,HD部分分解为H2和D2,塔顶产品中H2的浓度增加了8.635%,塔底D2的浓度增加了11.327%.  相似文献   

5.
以正戊烷、正己烷和正庚烷为分离物系,在简捷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商业模拟软件HYSYS研究了进料热状态、进料组成和相对挥发度等进料性质对立式隔板塔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热状态对于立式隔板塔的操作稳定性和优化操作区的影响较大;进料中轻组分的含量增加不利于立式隔板塔的稳定操作。不同分离难度的物系采用立式隔板塔时的节能效果和操作特性有较大不同,分离难度越大,立式隔板塔的节能效果越明显,但优化操作区间则越窄,且操作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以环戊烷/苯二元物系为例,采用动态模拟软件Aspen Plus Dynamics,对差压热耦合精馏的动态控制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其工艺流程特点与分离操作要求建立了一种合理的控制方案.同时,对进料的流量、温度和组成扰动进行分析,考察塔顶、塔釜产品组成和流量等对进料扰动的闭环响应特性,分析该控制方案下差压热耦合精馏工艺对不同干扰因素的抗干扰性能和动态稳定特性.结果显示,该流程动态可控性强,各指标均能在干扰施加后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对各项干扰的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省宜化股份有限公司所用的甲醇精制主塔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采用的数学模型为MESH方程, 找出了最佳回流比R= 1.5~2.0, 最佳进料位置为第12 块板左右, 最佳侧线采出位置为第12或13块板。  相似文献   

8.
以异戊烷/正戊烷分离过程为例,利用Aspen Dynamics对超精馏塔的动态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稳态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进料组成灵敏度分析和动态模拟,对3种单产品纯度控制结构进行了比较,运用Aspen Dynamics对4种双产品纯度控制方案进行了动态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面临进料流量和组成扰动时,R/F(摩尔比)结构为最优单产品纯度控制方案,D-BR结构为最佳双产品控制方案且优于R/F(摩尔)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芳烃抽提装置脱辛烷塔底物料与脱戊烷塔进料换热,可有效回收脱辛烷塔底热能并减少装置的蒸汽使用量,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甲醇精馏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宜化股份有限公司所用的甲醇精制主塔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采用的数学模型为MESH方程,找出了最佳回流比R=1.5~2.0,最佳进料位置为第12块板左右,最佳侧线采出位置为第12或13块板。  相似文献   

11.
精馏过程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海华  余国琮 《化工学报》1994,45(4):413-421
在各类典型精馏过程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6类典型非稳态精馏模型,并对动态精馏过程的开环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实际精馏塔内存在的非平衡效应和惯性效应对非稳态精馏的动态响应过程有很大影响,其中惯性效应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建立的三维非平衡混合池动态精馏模型充分地考虑了精馏过程中的非平衡效应和惯性效应,因此相信能够更适合于模拟实际的动态精馏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三维编织预制件单胞模型的参数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Pro/E的3D实体建模功能建立了三维整体编织预制件的单胞模型,包括内部单胞、表面单胞和棱角单胞。模型中真实反映了纤维尺寸和纱线走向。基于编织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在Pro/E中实现了参数化设计,不同编织角下的各种单胞模型可自动生成。作为三维编织预制件中的周期排列微观结构,参数化单胞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三维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便于应用的理论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Modelling of anaerobic bioprocesses requires adequate conciliation between model accuracy and complexity. Anaerobic digestion is a highly complex biocatalysed process in which organic (waste) materials are converted into biogas. Complex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rocess can be difficult to manage, while too simplistic models may be insufficient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RESULTS: A techniqu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presented to assess the most adequate complexity in anaerobic bioprocess models using preliminary data. 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xperimental data from a continuously operated pilot‐scal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treating diluted wine and to process simulation data generated by a highly complex model (ADM1).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models incorporating only four reactions can describe mos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variability. Similarly, a simplification of the highly complex modified ADM1 used to a four‐reaction model could attain equivalent simulation accuracy. A set of possible four‐reaction network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PCA information and a best candidate network of reactions is obtained. 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PCA‐based tool allow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adequate complexity in mathematical model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ethanol, a process that appears describable with a high level of accuracy by considering only four biological reactions. Copyright © 200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多孔介质内部组成结构复杂,热质传递过程多变,如何针对多孔介质的微观孔隙分布特性,建立更加精准的分析模型,有待深入研究。基于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概念,提出了孔隙型多孔介质的两种微观物理模型,即空心骨架基元模型和实心颗粒基元模型,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热导率计算公式。针对孔隙内的微观结构特征,采用分形方法,对两种基元模型进行了分形修正,更好地表征了微观孔隙结构。基于所建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探讨了相关参数对多孔介质导热特性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MIP提升管反应历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MIP(maximizing iso-paraffins process)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串联技术,可有效改善汽油质量。MIP反应器的冷态模拟虽能揭示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及几何结构的影响,但无法考虑反应引发的变化。为更准确地揭示该反应器中的油气及颗粒运动行为,尝试了三维瞬态反应模拟。模拟采用双流体模型结合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相间动量传递模型和传热模型中考虑了多尺度结构的影响,然后与基于均匀分布的传统模型作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多尺度模型能较准确预测二反段内的流动结构、颗粒浓度以及温度分布。在预测产率方面,两种模型所得结果类似,都对油浆和柴油的预测较好,对液化气和干气的预测偏差较大。这说明,仅在动量传递及传热模型中考虑多尺度结构的影响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海石化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的裂解汽油加氢流程中脱戊烷塔的改造技术及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造后脱戊烷塔防止绪垢堵塞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key aspects of developing a simulation model of a spouted bed grain dryer for an analysis of fluid dynamics. The following aspects have been analyzed: selection of computational space, type of geometry and computational grid, configur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ulerian multiphase model)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closures,” turbulence modeling, the simulation model's sensitivity to changes in phase and flow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configuration of numerical parameters. The presented study makes reference to an earlier experiment carried out by the author, and it sums up the author's previous work in the modeling of a spouted bed grain dryer.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ynthetic over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a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imulation models of a spouted bed grain dryer and proposes sever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8.
黄金湿法冶炼产生的含氰废水成分复杂、含盐量高、污染物浓度高,因而处理难度大。综述了现有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根据生产实践中是否回收氰,分为氰化物的破坏与分离回收两类,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含氰废水处理的新工艺,主要包括多种方法的联合工艺及高效节能的新技术。针对含氰废水回用"零排放"的问题,简述了多工艺联合处理废水脱盐的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轻烃回收率,实现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利用HYSYS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建立天然气处理工艺模型,对天然气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可行性研究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利用HYSYS软件进行模拟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工艺流程的改造,丙烷收率提高了25.07%,C3+收率亦有所增加,改造方案是可行的;通过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膨胀机压缩端出口温度由原来66.99℃下调为64℃,此时C3回收率增大且Opt取得最小值,取得了最大化经济效益。另外,此研究对国内旧天然气处理厂的改造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