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日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日降压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V和ABI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V、24 h DBP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 SBPV、24 h 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ABI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改善大动脉弹性,从而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68-1069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一个月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11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接受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压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低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昼夜变异率(BPF)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指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的不同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的血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4)采用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n=44)采用氢氯噻嗪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计算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4 h SBP、24 h SBPV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SBP、24 h SBPV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且对照组下降幅度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4 h DBPV、24 h DBPV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DBPV、24 h DBPV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且对照组下降幅度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血压变异性,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给予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4 d,两组D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两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血压,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俊  王彩云  陈明志 《吉林医学》2022,(9):2494-2496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同型半胱氨酸(Hcy)监测结合心脏彩超检查在复方丹参片预防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抽取高血压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V、Hcy指标,观察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及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V、Hcy监测结合心脏彩超检查在复方丹参片预防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应用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2例,根据MRI的结果分为LA组75例及非LA组27例,并对LA组按照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LA组23例,中度LA组27例和重度LA组25例。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病人24 h血压变化,比较2组病人血脂指标、高血压病程、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BPV)。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清 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病人 24 h SBP 和 DBP、日间SBP 和 DBP、夜间 SBP 和 DBP 均高于非LA组 (P<0.05~P<0.01)。LA组病人24 h SBPV和DBPV、日间SBPV和DBPV、夜间SBPV和DBPV均明显高于非LA组(P<0.01)。不同程度LA组间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LA组高于轻度LA组(P<0.05~P<0.01),且重度LA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高于中度LA组(P<0.05),中度L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轻度LA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L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潘婷婷  唐礼江  严静 《浙江医学》2018,40(6):589-591,62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BPV)和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集原发性高血压且完成7d家庭自测血压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患者170例。根据家庭自测BPV三分位分为低变异性组56例,中变异性组59例,高变异性组55例。结果与低变异性组相比,中变异性组ABPM的日间、全天BPV增高(均P<0.05);高变异性组无论日间、夜间还是全天,BPV均增高(均P<0.05)。与中变异性组相比,高变异性组的日间、全天BPV均增高(均P<0.05)。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均值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自测BPV与24hABPM、SBPV、DBPV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7d家庭BPV与24hABPM的SBPV、DBP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日常生活及饮食指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贝那普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白天舒张血压变异性(dDBPV)、白天收缩血压变异性(dSBPV)、夜晚舒张血压变异性(nDBPV)、夜晚收缩血压变异性(n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V)].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6%,明显低于观察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DBPV、dSBPV、24 h DBPV、24 h SB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DBPV、nSB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贝那普利联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济脉通与硝苯地平合用对RHR血压及波动性(BPV)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一夹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济脉通组(450mg/kg)、济脉通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组(300mg/kg+0.5mg/kg)。给药后,应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压的连续监测装置,观察各给药组对RHR的血压及BPV的影响。[结果]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降低RHR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联合用药组还可降低RHR的24h短期收缩压波动性(SBPV)、短期舒张压波动性(DBPV)和短期平均动脉压波动性(MAPV);而济脉通组仅对24h短期MAPV有影响。[结论]济脉通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24h血压及24h血压波动性的作用,与单独给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汝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血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血管内皮功能[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 DBP、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1、C2均高于对照组,PW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并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水宝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用金水宝联合贝那普利片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贝那普利片治疗。结果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结论金水宝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尿蛋白及肾功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培哚普利片口服治疗,每次4 mg,每日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胶囊,每次1.5 g(3粒),每日3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BPV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血脂、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昼收缩压变异性(SBPV)、夜间SBPV、24 h SBP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BPV)、夜间DBPV以及24 h DBPV均降低(P<0.05),研究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不仅能更稳地控制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而且能够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20mg,每日1次,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片,每日1次,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84.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和DB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血压晨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血压晨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组)和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观察治疗前后12周随访血压SBP和DBP的平均值,治疗12周后24h ABP的SBP和DBP值和MBPS的阳性率值。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SBP和DBP的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白天和夜间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白天SBP、DBP和夜间SBP降低幅度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治疗后凌晨SBP和DB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对照组MBPS阳性降低为41.8%,治疗组MBPS阳性降低为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均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的SBP、DBP和MBPS,但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的疗养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其与认知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EH患者100例(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和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分别为(151. 15±16. 10) mm Hg和(87. 11±6. 12) 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 S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 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 DBPV)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 DBPV)分别为(0. 16±0. 04)、(0. 15±0. 03)、(0. 15±0. 04)、(0. 14±0. 04)、(0. 15±0. 03)和(0. 14±0. 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MMSE评分为(18. 26±2. 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 SBP、n DBP、n SBPV、n DBPV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关系(r=0. 298、0. 301、0. 281和0. 295,P<0. 05)。结论老年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SBP、DBP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单纯EH患者,且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管理、纠正糖代谢紊乱、盐酸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调脂等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检测24 h尿白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P<0.01),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有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后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80例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硝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组,每组60例。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片口服治疗(每次30 mg,每日1次);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口服治疗(每次10~20 mg,每日1次);联合组在硝苯地平组基础上应用盐酸贝那普利口服,疗程为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血清游离钙(Ca~(2+))、血清磷(P~(3+))水平,股骨颈和跟骨的骨密度以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低于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CTX、TRAP以及B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硝苯地平组CTX、TRAP水平高于贝那普利组和联合组,而BALP水平低于贝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CTX、BALP及TRAP水平与贝那普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Ca~(2+)水平高于硝苯地平组和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组高于硝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P3+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组P3+水平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硝苯地平组骨折发生率为11.7%,贝那普利组骨折发生率为8.3%,而联合组骨折发生率为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贝那普利组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联合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跟骨骨密度高于贝那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硝苯地平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在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可作为钙离子拮抗剂的补充,可以降低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对于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及左房内径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49例,根据其此次脑梗死是否为初次发生,分为A组(初发组)78例,B组(复发组)71例,对两组患者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统计检验;以血压变异性、LADI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均血压比较,B组24 h、日间SBP和24 h、日间、夜间DBP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LADI比较,B组24 h SBPV、日间SBPV、24 h DBPV、LADI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LADI、24h DBPV、日间SBPV、日间DBPV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压升高与脑梗死复发具有相关性,BMI、LADI、24h DBPV、日间SBPV、日间DBPV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①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群资料,分为高血压组(n=146)和正常对照组(n=51),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24 hSBPV/DBPV)、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DBP)、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 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