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9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2例。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白蛋白定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hs-CRP和抵抗素水平依次升高(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的抵抗素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呈明显正相关(r=0.342,P〈0.05)。结论抵抗素可能在DN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DN严重程度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分析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该院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正常对照组40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测定血肌酐、CRP。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CRP、血肌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CRP及血肌酐明显高于24 h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的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组的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肾病可能与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分期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者24h内的尿微量白蛋白量,把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正常组、微量组和大量组.分别测定三组的空腹血糖、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血压、血脂、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24h尿白蛋白定量等.最后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年龄、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大于微量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随着尿白蛋白量增加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分别测定血清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并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结果临床白蛋白尿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629,P<001)。结论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分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3组,分别测定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合并率、HOMA-IR均明显升高,而eGFR明显下降(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高血压合并率、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HOMA-IR亦均明显升高,而eGFR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多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观察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观察这些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微量蛋白尿组患者的HbA1C、Cys—C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升高(P〈0.05),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A1C与Cys-C、24h尿白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HbA1C水平可一定程度的预测Cys—C、24h尿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比浊法,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1例健康对照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比浊法,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1例健康对照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根据24h 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75例(24 h尿白蛋白<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54例(24h尿白蛋白30~300 mg/24 h),并根据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后者为3个亚组.观察尿蛋白正常组与微量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内3个亚组间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的关系.结果 两组CIMT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亚组间CIM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有斑块人数占该组人数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糖尿病病史及血压、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是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控制患者肾功能损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慧  顾宗明  张海 《内科》2011,6(1):27-29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参冻干粉针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结果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血脂及HbA1c的同时,又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显著降低24 h UMA的排出,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害,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对照组为50名健康体检者,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17.36±6.1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25±1.69)ng/m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16.59±3.36)ng/ml]及临床白蛋白尿组[(23.84±5.96)ng/ml]P-选择素又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12.34±2.31)ng/ml](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又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选择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0.54,0.68,0.97,0.71,P均〈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水平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早期性肾病(DKD)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将2021年1—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无肾病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及对照组的各生化指标水平,研究各指标水平与DKD的相关性,并对有统计差异的指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C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素、肌酐、光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UACR与T2DM、DKD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尿素、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及其进展的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为保护因素,这3个指标对DKD有重要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及叶酸、维生素B12治疗3个月。基线和治疗3个月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留24h尿测尿微量白蛋白(UAE)。结果所有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FBG、PBG、HbA1c、Hcy、UAE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血糖控制及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血浆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份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40例为研究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200名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及尿液进行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变化及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有差异的比较。结果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指标(111.82±21.09)mg/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对患者肾功能损伤有提示,且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呈现正相关性,对肾损伤程度有提示。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MCP-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患者用酶法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结果显示,各组间血MC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且尿MCP-1与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呈正相关。提示T2DM患者的高血糖可能促进肾脏局部组织过多表达MCP-1,MCP-1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受检对象9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2例,测定3组血清脂联素及VEGF。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脂联素、VEGF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脂水平有关(P均<0.05),VEGF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CRP有关(P均<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VEGF水平升高,并与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的升高是同步的,检测血清脂联素、VEGF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病人尿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及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13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及38例正常老年人尿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尿CⅣ水平(124.99±52.93)μg/24h明显高于对照组(82.18±12.98)μg/24h;在非(或无)糖尿病肾病DM患者(A)组尿CⅣ水平(94.24±25.43)μg/24h较对照组已开始增高(P<0.05),微量(B组)及大量白蛋白尿期(C组(117.33±32.02)、(225.33±34.55)μg/24h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01);2型DM各组间尿CⅣ水平差异显著,随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增加而递增,与UAE、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显著正相关,与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高度相关。结论尿CⅣ水平随DN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高,可作为老年2型DM病人DN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5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UMCP-1、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按UALB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蛋白尿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将各组间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U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糖尿病肾病各分组中,U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MCP.1水平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0.524,P〈0.05),且在蛋白尿正常组患者UMCP-1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UMCP-1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早于UALB发生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