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关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是经国家审定的级别较高的旅游资源,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人文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区本身是一种公共产品,其门票价格是无法单纯地用市场来调节的。针对近年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纷纷涨价的现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问题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景区开发应遵循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指导风景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然后在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将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文章同时以奉节县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的实例阐明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挖掘庐山的文化内涵,实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更完整的体现庐山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轴线入手,并对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华夏文化特质进行详细阐述,使之在规划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文化这种潜在的资源,把旅游做得更好,这对中国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陵源的环境质量与生态旅游析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章介绍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在粗放经营方式下该区域的旅游环境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对策与措施,并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及类似的旅游胜地之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风景区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以山海关五佛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得出旅游规模和生态保护之间的量比关系,将游人规模控制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范围内,做到既可保证游人的风景旅游活动质量,又能够对风景资源进行保护.方法根据风景名胜区景观游览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线路容量计算法、面积容量计算法、瓶颈容量计算法(卡口法)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推算出风景区的日环境容量和年环境容量,为风景区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结论风景名胜区中环境容量的计算是预测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控制游人规模、制定旅游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对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小三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小三峡是缙云山—钓鱼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两岸旅游资源丰富而又独具特色.文中介绍了嘉陵江小三峡的旅游资源.分析了小三峡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是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重庆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分析其旅游竞争力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四面山旅游竞争力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提升四面山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了济源市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五龙口风景名胜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在规划中始终贯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传统是旅游的基础,特色是旅游的生命”这一主线。文章认为“文化、传统、特色”是风景区开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风景区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之一,也是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基于全国风景区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和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 SPSS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度挖掘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将来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中国风景名胜区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的宏观格局,表现出了以主要城市群为核心集中连片分布、A级以上景区带状分布、国家级景区点状分布的空间结构;2)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山西—湖北—广东”、“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南沿海三条低质率分布带,而“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南沿海两条低质率聚集带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建设优势地位,从侧面反映出这两条带状集聚区具有较大的风景质量提升潜力;3)城市建设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三产发展状况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是城市风景名胜区空间差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所有风景区人满为患。随之引起盲目开发和乱建的现象,其对旅游资源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本文以华山风景名胜为例,从旅游者的动机,知觉和态度的角度,探讨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峡谷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大多数峡谷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结构简单,且没有很好地突出其应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形成完整的开发体系。本文参照国内外峡谷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同类景区,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地质遗迹丰富,人文资源独具特色,气候宜人,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但由于建设力度不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景点小、景区分散、管理无序、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以地质公园建设为基础,从发展观念、资源整合规划、地质调查、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调查等方面入手,整合地质遗迹资源、海洋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将秦皇岛地区打造成集旅游、疗养、休闲、运动、教育、养老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城市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吉林市旅游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流旅游文化名城,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推送经典名胜景观,出行路线,最佳观景地点等,实现智慧出行,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从而带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进一步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发展用户群体,充分展现吉林市风采,吸引更多用户。对吉林市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的方案定制,从理论层面给出建议,提供可行的发展计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利旅游作为新型旅游类型,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亮点和人们旅游消费新热点。文章分析和评价了云南丰富的水利资源,并对云南水利风景区的重点开发类型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承德作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旅游资源上,既有以避暑山庄、外八庙及金山岭长城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众多4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在文化底蕴上,作为满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承德既是民族大融合的象征,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见证。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的"四大一推一建"活动把承德未来发展定位在国际旅游城市,这将促使承德由资源依赖型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旅游休闲型城市转变,为承德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起点、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如果地方领导能从树立三种意识出发,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借助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克服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存的五大不足,强力整合文化和文化产业资源,使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高度融合,进而大力服务推进新乡旅游经济的发展,就会使新乡的旅游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7.
湖北楚文化旅游资源赋存极其丰富,但当前的开发力度不够。湖北楚文化旅游同我国其它文化旅游区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要充分挖掘楚文化的各种文化因子,并将楚文化旅游资源与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走旅游综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阐述了深圳世界之窗亚洲景区、异国风情街等旅游建筑与园林、规划、设计的构思与手法,认为以传统中国园林的导引、掩映、空间、分划、对景、障景等手法,进行现代文化旅游园的规划设计,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当前文化旅游园中出现的一些弊病,及模仿型、微缩型园林的历史流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旅游英语翻译与地方旅游文化相关密切,只有充分掌握当地旅游文化知识,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英语翻译.杭州著名的景区涵盖了历史人物事迹、地理风光、宗教、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等不同文化因素,因此杭州景区名称翻译应多采用意译、释译、旁注、改译、省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